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公墮而死當奈何?」聲甚悽愴, 曲終,亦投河而死。子高還,以其聲語麗玉,麗玉傷之, 乃引箜篌寫其聲,聞者莫不墮淚飲泣。麗玉以其聲 傳鄰女麗容,名曰箜篌。引舊史稱漢武帝滅南越,祠 太乙后土,令樂人侯暉依琴造坎。侯言坎,坎,節應也。 侯,工人之姓,後語訛「坎」為「空」也。

以上《樂府琴曲》。案:上諸語說多出《琴操》等書,《琴操紀事》每與本傳相違,今兩存者,以廣異聞也。

長門怨

右為漢武帝陳皇后作也。后長公主嫖有女,字阿嬌, 及衛子夫得幸,后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聞司馬相 如工文章,奉黃金百斤,令為解愁之辭。相如作《長門 賦》,帝見而傷之,復得親幸者數年。後人因其賦為《長 門怨》焉。

婕妤怨

右為漢成帝班婕妤作也。婕妤,徐令彪之姑,況之女, 美而能文。初為帝所寵愛,後幸趙飛燕,姊娣冠於後 宮。婕妤自知恩薄,懼得罪,求供養皇太后於長信宮, 因為賦及《紈扇詩》以自傷。後人傷之,為婕妤怨及擬 其詩。

銅雀臺

右舊說魏武帝遺命令其諸子曰:「吾婕妤、妓人,皆著 銅雀臺中,於臺上施八尺繐帳,朝晡上酒脯粻糒之 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妓樂。汝等時時登銅雀 臺,望吾西陵墓田。」後人悲其意而為之詠也。鑄銅雀 置於臺上,因名為銅雀臺。

四愁 七哀

右《四愁》,漢張衡所作,傷時之文也。其旨以所思之虔 方,朝廷美之為君子,珍玩為義,巖險雪霜為讒諂,其 流本出於《楚辭》《離騷》。《七哀》起於漢末,如曹植「明月照 高樓」,王仲宣「南登霸陵岸」,皆《七哀》之一也。

同聲歌行

右:漢張衡所作也。婦人自言「幸得充閨房,願勉供婦 職,不離君子。思為筦簟,在下以蔽匡床;思為衾幬,在 上以衛霜露。繾綣枕席,沒齒不忘焉。」蓋以喻當時士 君子事君之心焉。

定情篇

右:漢繁欽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說 媚,乃解衣服翫好致之,用敘綢繆之志。若臂環致拳 拳,「指環」致殷勤,耳珠致區區,香囊致扣扣,跳脫致契 闊,佩玉結恩情,自以為志,而期於山隅山陽,山西、山 北,終而不答,乃自傷悔焉。

合歡詩

右:晉楊方所作也。婦人言「虎嘯風起,龍躍雲浮」,磁石 引針,陽燧致火,皆以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我情與君, 亦猶形影宮商之不離也。常願「食共並根穗,飲共連 理杯,衣共雙絲絹,寢共無縫裯,坐必接膝,行必攜手, 如鳥同心,如魚比目,利斷金石,密逾膠漆焉。」

招隱 反招隱

右:《招隱》本《楚詞》,漢淮南王安小山所作也。言山中不 可以久留,後人改以為五言。若晉左思《杖策》《招隱》等 數篇,最為首出。晉王康琚反其致,謂之《反招隱》。舊說 《淮南》書有《小山》,亦有《大山》,政有大小,猶《詩》之有《大雅》 《小雅》焉。

槁砧今何在

右《古詞》:「槁砧今何在」,槁砧,趺也。問夫何處也。山上復 有山,重山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當大刀頭」,刀頭有 環,問夫何時當還也。「破鏡飛上天」,言月半當還也。

連句

右:起漢武帝《柏梁宴》作。「人」為一句,連以成文,本七言 詩。詩有七言,始於此也。

愛妾換馬

右其詞有《淮南王》作者,不知是劉安否。

自君之出矣

右出漢徐幹《室思詩》。其第三章云:「自君之出矣,明鏡 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

離合詩

右起漢孔融合其字以成文也。

盤中詩

右盤屈書之。傅休奕云:「山樹高鳥悲。」末云「當從中央 周四角」是也。

迴文詩

右:迴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

百年詩

右起《總角》至《百年歷》述其幼小丁壯耆耄之狀。十歲 為一首,陸士衡至百二十時也。

步虛詞

右道觀所唱,備言眾仙縹緲輕舉之美。

道里名詩

右「道」,謂漢孝文帝稱北走邯鄲。「道里」,謂高祖中陽里 之類,集以為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