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36 (1700-1725).djvu/10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追思故處,作歌,始為西音。此蓋四方之歌也。黃帝、帝 堯之世,王化下洽,民樂無事,故因擊壤之歡,慶雲之 瑞,民因以作歌。其後風衰雅缺,而妖淫靡漫之聲起。 周衰,有秦青者,善謳,而薛談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 伎而辭歸,青餞之於郊,乃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 行雲。薛談遂留不去,以卒其業。又有韓娥者,東之齊, 至雝門,匱糧,乃鬻歌假食,既而去,餘響繞梁,三日不 絕。左右謂其人不去也。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 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 追之,韓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抃舞,不 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遣之。故雝門之人善歌 哭,效韓娥之遺聲。衛人王豹,處淇川,善謳,河西之民 皆化之。齊人綿駒,居高唐,善歌。齊之右地亦傳其業。 前漢有虞公者善歌,能令梁上塵起。若斯之類,並徒 歌也。《爾雅》曰:「徒歌曰謠。」凡樂章古詞,今之存者,並漢 世街陌謠謳,《江南可采蓮》《烏生十五子》《白頭吟》之屬 是也。吳歌雜曲,並出江東,晉宋以來,稍有增廣。 《子夜歌》者,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太元中,琅 邪王軻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時,豫章僑人 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殷允為豫章,亦是太元中, 則子夜是此時以前人也。

《鳳將雛歌》者,舊曲也。應璩《百一詩》云:「為作《陌上桑》」,反 言《鳳將雛》。然則《鳳將雛》其來久矣,將由譌變以至於 此乎?

《前溪歌》者,晉車騎將軍沈玩所制。

《阿子》及《歡聞歌》者,晉穆帝升平初,歌畢,輒呼:「阿子,汝 聞不?」後人演其聲,以為二曲。

《團扇歌》者,晉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 捶撻婢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捉白團扇,故制此歌。 《督護歌》者,彭城內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高祖使 府內直督護丁旿收斂殯霾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 呼旿至閣下,自問斂送之事,每問輒歎息曰:「丁督護。」 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

《懊憹歌》者,晉隆安初民間譌謠之曲,宋少帝更制新 歌,太祖常謂之《中朝曲》。

《六變》諸曲,皆因事制歌。

《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制。

《讀曲歌》者,民間為彭城王義康所作也。其歌云「死罪 劉領軍,誤殺劉第四」是也。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 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 歌詞》之類是也。

古者,天子聽政,使公卿大夫獻詩,耆艾修之,而後王 斟酌焉。秦漢闕采詩之官,歌詠多因前代,與時事既 不相應,且無以垂示後昆。漢武帝雖頗造新歌,然不 以光揚祖考、崇述正德為先,但多詠祭祀見事及其 祥瑞而已,商、周《雅》《頌》之體闕焉。

曹植《鞞舞歌序》曰:「漢靈帝《西園故事》,有李堅者,能鞞 舞,遭亂,西隨段煨。先帝聞其舊有技,召之。堅既中廢, 兼古曲多謬誤,異代之文,未必相襲,故依前曲,改作 新歌五篇,不敢充之黃門,近以成下國之陋樂焉。晉 《鞞舞歌》亦五篇,又《鐸舞歌》一篇,《幡舞歌》一篇,鼓舞伎 六曲,並陳於元會。今幡鼓歌詞猶存,舞並闕。」

《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

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歷觀文士,篇詠實繁。或不睹於古章,便斷題取義。贈夫利涉,則述公無渡河;慶彼載誕,乃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頸錦臆;歌天馬者,唯敘驕馳亂蹋。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遞相祖習,積用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余頃因涉閱傳記,用諸家文集,每有所得,輒疏記之。歲月積深,以成卷軸。向編次之。目為《古題要解》云爾。

江南曲

右《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又云:「魚 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蓋 美其芳辰麗景,嬉遊得時。若梁簡文「桂楫晚應旋」,唯 歌遊戲也。又有《采菱曲》等,疑皆出于此。

度關山

右《關山古詞》,曹魏樂奏,武帝所賦。「天地間,人為貴」,言 人君當自勤勞,省方黜陟,省刑薄賦也。若梁戴暠云 「昔聽《隴頭吟》,平居已流涕」,但敘征人行役之思焉。

長歌行

右:古詞:「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言榮華不久,當努 力為樂,無至老大乃傷悲也。曹魏改奏,文帝所賦「西 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識。如王喬、赤松,皆空言 虛辭,迂怪難信,當觀聖道而已。若晉陸士衡《逝矣經 天日復》,言人運短促,當乘閑長歌,不與古文合。

《薤露歌》:亦曰《薤露行》。《蒿里傳》。亦曰蒿里什亦曰《泰山吟行》。

右《喪歌》舊曲,本出于田橫,門人歌以葬橫。一章言人 命奄忽,如薤上之露易晞滅也。詞云:「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已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二章言人死精 魄歸於蒿里。詞云:「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