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7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族為士而助祭,故序以昭穆,於祖行為昭者,立於昭位;於父行為穆者,立於穆位。祭末旅酬之時,呼以昭穆而賜以爵 。薛氏曰:「宗廟之禮,所以辨昭穆。三昭三穆,則設於室中之昭穆;群昭群穆,則與於祭者之昭穆。室中之昭穆,則教化天下而使皆知尊祖之道;祭者之昭穆,則教化天下而使皆知長幼之序 。」 黃氏曰:「專為同姓大夫以上,則燕士賤,賜爵而已。」

帥其屬而割牲羞俎豆。

易氏曰:此繼宗廟祭祀而言,當在賜爵之前。今乃言於後,重其事,故特言之 。鄭康成曰:「割牲,制體也 。」 劉執中曰:「謂朝踐獻腥,則豚解為七體也;饋食獻熟,則為二十一體而爓之也;犬豕牛羊,則辨其骨肉之貴賤以為眾俎焉 。」 鄭鍔曰:「使司士帥其屬割之,又羞而進,何邪?」 蓋割牲者,欲得其正,而俎豆者,行禮之器,凡元士皆習於《禮》者,然後為之割之,正也,非知禮者不能也。

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鄭康成曰:「正謂朼載之 。」 鄭鍔曰:「祭祀,凡牲在鼎,一人以匕出之,一人載之於俎,司士割之,而使諸子正之。蓋割不正不食,況祭祀之事神乎 ?」 劉執中曰:「諸子學《禮》《樂》《詩》《書》,將世其父而本之用者。割牲羞俎豆,則已仕者為之,而司士掌焉。諸子則涖而觀之。朝踐而豚解,必腥以獻也;酳尸而體折,必熟以獻之。至於犬豕」 牛羊,升首薦血,六牲之體,必敘以獻,而中乎禮樂之節,皆有司為之也。苟失其敘,有不中禮,則諸子得以正而敘之。故曰:「正六牲之體,習之以其行也 。」 黃氏曰:「六牲,六官之所奉也,司士割之,諸子正其體,教之為有漸矣。」

《旅賁氏》:「凡祭祀、會同、賓客,則服而趨。」

鄭鍔曰:「『祭祀、賓客、會同,王則吉服,旅賁亦以服而從。先儒以為王袞冕則旅賁齊服服。元端竊以為不然。言『服而趨』者,謂常時夾王車或以介,祭祀、會同、賓客則無用介,惟服其所當服之服而已。何以明之?下文言軍旅則被甲而趨』,蓋能自保衛然後可以衛。至尊有兵甲之事,尢不可不先自備,或使之介其介也,亦」 以重天子之威。

節服氏「掌祭祀朝覲,袞冕六人,維王之大常。」

鄭鍔曰:「祭祀、朝覲,王乘五路,建大常,服袞冕,此禮之至文而盛也。又使節服氏六人與王同服,以維持大常之旒,蓋大常十有二旒,其長曳地,必用人以維持之。維者,以縷綴連之義,每旁三人則法陽數之成而以象天陽,俾服袞冕同王之服,以尊天之象 。《易氏》曰:『王於郊祀服裘冕』,而節服氏之二人者亦服裘冕,王於祭祀朝覲服袞冕,而節服氏之六人者亦服袞冕。若是,何以為節?」 曰:「是乃所以為節也。《春秋》之法,貴賤不嫌於同號,以其有節存焉。王眡治朝,其位亦南鄉。王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其位亦南鄉,則尊卑何以無辨?位同乎南鄉,從王於後也;服同乎袞冕裘冕,從」 王於左右也。既有前後左右之節矣,則位序服飾,乃衛至尊,而崇威嚴,亦何嫌於同

《大僕》、「祭祀、賓客、喪紀,正王之服位,詔法儀,贊王牲事。」

王昭禹曰:「祭祀,吉禮之事;賓客賓禮之事;喪紀凶禮之事,事既不同,王之服位亦異 。」 易氏曰:「王者祭祀之服,六司服之六服是也。賓客之服,二司服所言鄉射則鷩冕,眡朝皮弁服是也;喪紀之服,一司服所言凶事服弁服是也。其位則隨事而立,無非大僕之所正 。」 鄭鍔曰:「大僕既正王之服位,又再言之,何也?蓋上所」 言者,王視朝之時,乃若祭祀、賓客、喪紀之服位,苟不正之,則事神接人之際,失其當矣。既已正之,又詔之以法,使王動皆中度;詔之以儀,使王行而合禮 。王昭禹曰:「法見於度數者,儀見於動容者,皆大僕以言告之 。」 鄭康成曰:「牲事,殺割匕載之屬 。」 賈氏曰:「言殺,據祭祀之時,王親射牲也。」 《司弓矢》云:「共王射牲之弓矢。」 割者,即《郊特牲》云「君肉袒親割」 也。「匕載」 ,《易·震卦》注云:「人君於祭祀之禮,匕牲薦鬯也 。」 王氏曰:「王之牲事以事鬼神,苟外不能治其人,內不能治其身,雖日用牲祭鬼神,猶弗享也。大臣眾矣,所與治其人,莫尊於大宰。近臣眾矣,所與正其身,莫親於大僕。故贊牲事以此兩官。」

《小臣》大祭祀,朝覲沃王盥。

王氏詳說曰:《鬱人》云:「凡祼事沃盥」 ,此云「大祭祀朝覲沃王盥」 者,蓋大饗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九獻、七獻、五獻皆須盥也。《鬱人》之沃盥,但於盥獻事耳,其朝覲、饋獻、卒食之獻,所以沃盥者,小臣也。

《祭僕》,中士六人。

黃氏曰:「僕本燕閑之官,祭尊燕褻,不敢以褻於尊,故專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