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載芟》之詩之類,求永貞也。欲民躋仁壽之域,有天年之永,如父不哭子,兄不憂弟之類,祈福祥也。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有五福之備,無六極之凶,是謂吉。彌災兵也,災兵之起,欲使之銷,載戢干戈,載櫜弓矢,變禍亂為和平,移哭泣為歡笑,是之謂化。逆時雨,寧風旱也。欲時無風旱,而時雨應期,所以為祥瑞。貽我來牟。「嘉禾合穎」 ,固豐年之瑞矣。必須風雨順,旱災消,然後有之。故《小祝》指時雨、風旱以為言,是乃瑞祝之證,遠辠疾也。武王之疾周公請以身代,史乃祝冊,蓋為筴書,以述其謝過之情,冀天地鬼神不加罪於其身,筴祝之為遠罪疾可知。

黃氏曰:「如《隨季梁言》曰:『今民餒而君逞欲,祝史』。」

「矯舉以祭」 ,是不稱其實也。以是筴祝,恐祝史不能正辭,而奉牲、奉盛、奉酒醴之際,或有媿於其神而祝之也。

掌《六祈》以同《鬼神示》。

劉執中曰:「六祝,因祭享祀祝之。此六祈者,特為因事祭而祈之 。」 黃氏曰:「皆非常事,各有禮法,悖禮亂法則不舉 。」 鄭鍔曰:「鬼神依人而行,好惡未嘗不與人同,然亦有時不同。人惡疾癘,疾癘或至;人惡災害,災害或生;師欲有功或無功,年欲順成或不順成,未必其心皆同,故以六祈祈其同 。」 項氏曰:「神人一理,使其理常」 相依而行,則雖無所祈可也。一或不合,變故生焉。故必有類造以求之,禬禜以告之,攻說以責之,使神人之情通,則福可致,禍可禳。不曰通而曰同者,以神人不同也。然而大人與鬼神合其吉凶,則同之,其有道矣 。李嘉會曰:「鬼神示如何?」 曰:「同。六者之祭,不可混雜,別之於初,則可責鬼神示之同於報我矣。」

一曰「類」,二曰「造」,三曰「禬」,四曰「禜」,五曰「攻」,六曰「說。」

鄭司農曰:「皆祭名也。禜,日月星辰山川之祭。《春秋傳》曰:『日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雨之不時,於是乎禜之;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於是乎禜之』。」 鄭鍔曰:「『上帝之尊,欲其同也,因出師之時,以事類而祈之,曰類先祖之神。欲其同也,因出師之時,則造廟而祈之,曰造舜類於上帝』。雖因攝位以事告天,然大抵類、造為」 師祭之名。《詩》云「是類是禡」 ,說者以為師祭四時有常享,不名曰造,非有兵事,不敢造焉。禬則禳災而會福之祭,元巫所謂「掌以時招梗禬禳」 之事。蓋禳則禳去其災,禬則會聚其福。攻者,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然而旱乾水溢,災變不已,是神之罪,故以辭攻而責之,如「小子鳴鼓而攻之」 之攻 。項氏曰:「《司馬法》曰:『將用師,乃告皇天上帝、日月星辰,以禱於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於先王』。此類造之別造、類。禬、禜,皆有牲,攻、說用幣而已 。」 王昭禹曰:「合其類而祭之,攻以治去其害,若翦氏以攻禜攻之之屬;以辭責之之謂。說,若《庶氏》以攻說禬之之屬 。」 王氏曰:「禬,國之凶荒、民之札喪之屬 。」 劉執中曰:「說,謂以論說祈求,若湯之旱,告於雩曰:『政不節歟?使民疾歟、宮室崇歟、婦謁盛歟、苞苴行歟、讒夫昌歟,六者自責以說天』。」

作《六辭》以通上下、親疏、遠近。

劉執中曰:「王者欲保寧邦國,興大利、除大害,天地、鬼神、群臣、兆姓未諭其意,情有不通,乃因六事以作六辭,用通其情 。」 鄭鍔曰:「六祝之辭,皆告神之語,非鼓舞天下之動也 。」 王昭禹曰:「禮之文待辭後著,禮之情待辭後見。明以通乎人,幽以通乎神,皆有待乎辭,則上下、親疏、遠近皆待辭以通。上下以位言,親疏以情言」 ,遠近以勢言 。李嘉會曰:「作《六辭》,是掌代王言之人,合在太史、內史、小史之屬。今以太祝作之,蓋六辭者,多於廟中發之,其辭無媿於神,則上下、親疏、遠近之情可通。」

一曰祠,二曰「命」,三曰「『誥」,四曰「會』,五曰禱,六曰誄。」

劉執中曰:「祠謂祠享先王於廟。」 祝受尸,嘏於主人曰:「皇尸命王祝承致多福無疆,於汝孝孫,來汝孝孫,使汝受祿於天,宜稼於田,眉壽萬年,勿替引之。」 主人奠酢爵,再拜稽首受,持黍稷懷之,實於左袂。

黃氏曰:「祠用於祭祀,所以交接鬼神者,皆當有。」

其辭。《武成》曰:「敢昭告於皇天后土,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政於商。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此亦為祠,蓋特祭,非常祭也。古者大誥命發於廟,臨之以鬼神。畢命王朝步自宗周,至於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東郊,命之於廟。《洛誥》:「王在新邑,烝祭歲,王命作冊,逸祝冊,惟告周公。」 其後誥之於廟,史逸作冊寶祝。冊,史官兼祝官歟。鄭說「會同」 是也。盟非也。大祝六辭無盟辭,誓或有之。詛,祝作盟詛之載辭。是則盟非先王所貴也。《春秋傳》曰:「齊桓公葵丘之盟,載書五禁,曰:『無曲防,無遏糴,無專殺,大夫無以妾為妻,無有封而不告。不歃血耳,猶當有辭以告鬼神』。」 凡此皆所以詔告鬼神,可以通人情,能使上下親疏遠近無所壅隔也。《詩》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