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卒年六十,贈禮部尚書。始被病,醫藥不能具,所居堂 寢隘陋,既沒,弔客咨嗟。」

《冊府元龜》:後唐張承業,昭宗時為內常,莊宗嗣立,兄 事之,親幸承業私第,升堂拜母,賜遺優厚。天祐十九 年十一月二日,以疾卒於晉陽之第,時年七十七。貞 節太后聞喪,遽至其第盡哀,為之行服,如兒姪禮。 劉亮為車騎大將軍、東州刺史,卒喪還京師。太祖親 臨之,泣而謂人曰:「股肱喪矣,腹心何寄。」

周世宗顯德六年三月,樞密使王朴暴卒。帝聞之駭 愕,即時幸其第及柩前,以所執金鉞卓地而痛者數 四。

《遼史世紀》:天慶三年十月,康宗夢逐狼,屢發不能中, 太祖前射中之。旦日,以所夢問僚佐,眾曰:「吉。」兄不能 得而弟得之之兆也。是歲,康宗即世,太祖襲位為都 勃極烈。遼使阿息保來曰:「何以不告喪?」太祖曰:「有喪 不能弔,而乃以為罪乎?」他日阿息保復來,徑騎至康 宗殯所,閱賵馬欲取之。太祖怒,將殺之,宗雄諫而止。 《宋史趙普傳》:「普卒,上聞之震悼,謂近臣曰:『普事先帝, 與朕故舊,能斷大事。嚮與朕嘗有不足,眾所知也。朕 君臨以來,每優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 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動。廢朝五日,為出 次發哀』。」

《談錄》:嘗見掌武太原公言:「先太師傾背時,朝賢來弔, 朱紫盈門,唯徐左省鉉獨攜一麻袍角帶,於客位內 更易,後方入相弔。」以此知士大夫朝服臨哀慰問,深 不可也。先太師即兵部侍郎祐也。

《宋史畢士安傳》:「士安以病求免,優詔不允,遣使敦諭, 不得已復起視事。十月,晨朝至崇政殿廬,疾暴作,真 宗步出親視,已不能言。詔內侍竇神寶以肩輿送歸 第,卒年六十八。車駕臨哭,廢朝五日。」

《李繼隆傳》:「繼隆,景德二年春還京,加開府儀同三司, 食邑實封,詔始下,會疾作,上親臨問。繼和時為并代 鈐轄,驛召省視。卒年五十六,車駕臨哭之慟,為制服 發哀。」

《寇準傳》:「準在雷州踰年,既卒,衡州之命乃至,遂歸葬 西京。道出京南公安縣,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地, 挂紙錢。逾月視之,枯竹盡生筍,眾因為立廟,歲時享 之。」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賜藥存 問,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問其家。仲淹好施與,置 義莊里中以贍族人。汎愛樂善士多出其門下,雖里 巷之人,皆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歎息。為 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慶二州之民與屬羌皆畫像 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 日而去。

《蔡襄傳》:「襄字君謨,於朋友尚信義,聞其喪,則不御酒 肉,為位而哭。」

《唐介傳》:「介字子方。為人簡伉,以敢言見憚。然居政府, 遭時有為而扼於安石,少所建明。比疾亟,帝臨問流 涕,復幸其第弔哭。以畫像不類,命取禁中舊藏本賜 其家。」

《富弼傳》:「弼字彥國,封韓國公。元豐六年八月薨,年八 十。手封遺奏,使其子紹庭上之。帝覽奏震悼,輟朝三 日,內出祭文致奠。」

《錢惟演傳》:勰字穆父,彥遠之子也。奉使弔高麗,入請 使指帝曰:「高麗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選卿無 他也。」乃求呂端故事以行。凡餽餼非故所有者皆勿 納。還,拜中書舍人。

《石林燕語》:「王荊公性不喜緣飾。曾子先持母喪過金 陵,公往弔之,登舟顧所服紅帶,適一虞候挾笏在旁, 公顧之即解,易其皂帶入弔,既出,復易之而去。」 《宋史司馬光傳》:「元祐元年,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 郎。九月薨,年六十八。太后聞之慟,與帝即臨其喪。京 師人罷市往弔,鬻衣以致奠,巷哭以過車。及葬,哭者 如哭」其私親,嶺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 談圃》:司馬溫公光薨,當明堂大饗,朝廷以致齋不及 奠。肆赦畢,蘇子瞻率同輩以往,而程正叔固爭引《論 語》「子於是日哭則不歌。」子瞻曰:「明堂乃吉禮,不可謂 歌則不哭也。」正叔又諭司馬溫公諸孤不得受弔。子 瞻戲曰:「頤可謂燠糟鄙俚叔孫通。」聞者笑之。

《宋史馮京傳》:「京字當世,以中太一宮使兼侍講,改宣 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師致仕。紹聖元年薨,年七十四, 帝臨奠於第。」

《歐陽修傳》:「修子發,字伯和,以父恩補將作監主簿,賜 進士出身,累遷殿中丞。卒年四十六。蘇軾哭之,以謂 發得文忠公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流也。」

《金史宗幹傳》:「皇統元年,賜宗幹輦輿上殿,制詔不名。 上幸燕京,宗幹從有疾,上親臨問。自燕京還,至野狐 嶺,宗幹疾亟不行。上親臨問,語及軍國事,上悲泣不 已。明日,上及后同往視。后親與宗幹饋食,至暮而還。 因赦罪囚,與宗幹禳疾。居數日,薨。上哭之慟,輟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