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3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神畏之。」更取金帶,遣元齡送其家。後忽夢如晦若平 生。明日為元齡言之,敕所御饌往祭。明年之祥,遣尚 宮勞問妻子,國府官佐亦不之罷,恩禮無少衰。 《李綱傳》:綱字文紀,貞觀四年,復為少師。及疾,帝遣元 齡至家存問。明年卒,年八十五。初,齊憲王女嫠居,綱 厚卹之。及卒,女被髮號哭,如喪其親。

《張公謹傳》:「謹卒官下,年四十九。帝將出次哭之,有司 奏,日在辰,不可。帝曰:『君臣猶父子也,情感於內,安有 所避』。遂哭之。」

《魏徵傳》:「徵字元成,貞觀十七年薨。帝臨哭,為之慟,罷 朝五日,太子舉哀西華堂,詔內外百官朝集使皆赴 喪。將葬,帝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晉王奉詔致祭,帝作 文於碑,遂書之。」

《高儉傳》:「儉字士廉,貞觀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為 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臨弔,房元齡以帝餌金石,諫 不宜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 勿言』。即從數百騎出,長孫無忌伏馬前,陳士廉遺言, 乞不臨喪。帝猶不許,無忌至流涕,乃還入東苑南向 哭,陪葬昭陵。方寒食,敕尚宮以食四轝往祭,帝自為」 文。喪出橫橋,又登城西北樓,望哭以過喪。

《尉遲敬德傳》。「敬德名恭。顯慶三年卒。高宗詔京官五 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臨弔。給班劍羽葆鼓吹,陪葬 昭陵。」

《郝處俊傳》:「處俊卒,年七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 大都督。帝哀歎其忠,舉哀光順門,祭以少牢,賻絹布 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詔百官赴哭。」

《冊府元龜》:開耀元年十二月,太子少保郝處俊卒,贈 開府儀同三司、荊州大都督。帝甚傷悼之,顧謂侍臣 曰:「處俊志存忠正,兼有學識,至於雕飾服翫,雖極知 無益,然常人不能抑情棄捨,皆好尚奢侈。處俊常保 其質素,終始不渝,雖非元勳佐命,固亦多時驅使。又 見遺表,憂國忘家。今既云亡,深為傷惜。」即於光順門 舉哀,一日不視事,祭以少牢。

《唐書衛大經傳》:大經,蒲州解人。卓然高行,口無二言。 武后時召之,固辭疾。素善魏夏侯乾童,聞其母卒,盛 暑步往弔。或止之曰:「『方夏涉遠,不如致書』。答曰:『書能 盡意邪』?」比至,乾童以事行,乃設席行弔禮,不訊其家 而還。

《郭震傳》:「震字元振,神龍中遷左驍衛將軍安西大都 護。西突厥酋烏質勒部落盛彊,款塞願和,元振即牙 帳與計事。會大雨雪,元振立不動。至夕凍冽,烏質勒 已老,數拜伏,不勝寒,會罷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計 殺其父,謀勒兵襲擊。副使解琬知之,勸元振夜遁。元 振不聽,堅臥若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弔,道逢娑葛」 兵虜,不意元振來,遂不敢逼,揚言迎衛。進至其帳,修 弔贈禮,哭甚哀,為留數十日助喪事。娑葛感義,更遣 使獻馬五千、駝二百、牛羊十餘萬。

《褚無量傳》:「無量字弘度。元宗即位,遷左散騎常侍,兼 國子祭酒,封舒國公。母喪解,詔州刺史薛瑩弔祭,賜 物加等。」

《李又傳》:又沈正方雅識治體,時稱有宰相器。葬日,蘇 頲畢構。馬懷素往祖之,哭曰:「非公為慟,而誰慟歟?」 《蘇瓌傳》:瓌子頲卒,年五十八,帝猶視朝。起居舍人韋 述上疏曰:貞觀、永徽時,大臣薨,輒置朝舉哀,成終始 恩。上有旌賢錄舊之德,下有生榮死哀之美。昔晉知 悼子卒,平公宴樂。杜蕢一言而悟,《春秋》載之。故禮部 尚「書頲,累葉輔弼,奉事軒陛,二十餘年。今奄忽不還, 邦人痛嗟。唯帷蓋之舊,股肱之戚,宜節廢朝,明君臣 之誼。帝曰:『固朕意也』。」即日帳次哭洛城南門,不朝。 《元德秀傳》:「德秀,天寶十三載卒,家惟枕履簞飄而已。 潭時為陸渾尉,庀其葬,族弟結哭之慟。或曰:『子哭過 哀禮歟?結曰:『若知禮之過,而不知情之至。大夫弱無 固,性無專,老無在,死無餘,人情所耽溺,喜愛可惡者。 大夫無之生六十年未嘗識女色,視錦繡未嘗求足, 無苟辭佚色,未嘗有十畂之田,十尺之舍,十歲之僮, 未嘗完布帛而衣,具五味之飧』』。」吾哀之,以戒荒淫貪 佞、綺紈膏粱之徒耳。

《辛雲京傳》:「雲京卒,年五十五,代宗為發哀流涕,贈太 尉,諡曰忠獻。它日,郭子儀、元載見上,語及雲京,帝必 泫然。及葬,命中使弔祠,時將相祭者至七十餘幄,喪 車移晷乃得去。」

《郭子儀傳》:「子儀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傳詔 省問,子儀不能興,叩頭謝恩,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廢 朝五日,詔群臣往弔,隨喪所須,皆取於官。贈太師,陪 葬建陵。及葬,帝御安福門哭過其喪,百官陪位流涕。」 《李晟傳》:「晟薨,年六十七,帝聞流涕,詔百官就第進弔。 比大斂,帝手詔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及葬,又御」 望春門臨送,遣謁者宣詔於柩車,百官拜哭於道。 《韋綬傳》:「綬耄而貪,不能事軍政,綱維亂弛。卒,贈尚書 右僕射,帝遣中人弔其家。」

《韋表微傳》:「文宗立,進表微戶部侍郎,以病痼罷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