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致禱山川,何知武王禱之者以此。雖然如是,以為有 亦不可,以為無亦不可。這裡有妙理於若有若無之 間,須斷置得去,始得。」曰:「如此,卻是鶻突也。」曰:「不是鶻 突。自家要有便有,自家要無便無,始得。鬼神在虛空 中,辟塞滿,觸目皆是。為他是天地間妙用,祖考精神 便是自家精神。」

朱子曰:「自天地言之,只是一箇氣;自一身言之,我之 氣即祖先之氣,亦只是一箇氣。所以纔感必應。」 問:「何故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曰:「此又別氣之清明 者為神,如日月星辰之類是也。此變化不可測,祇本 『示』字,以有跡之可示,山河草木是也,比天象又差著。 至人則死為鬼矣。」又問:「既曰『往為鬼,何故謂『祖考來 格』』?」曰:「此以感而言。所謂『來格』,亦略有些神底意思。以 我之精神感彼之精神,蓋謂此也。祭祀之禮,全是如 此。且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皆是自 家精神抵當得他過,方能感召得他來。如諸侯祭天 地,大夫祭山川,便沒意思了。」

問:「祖宗是天地間一箇統氣,因子孫祭享而聚散。」曰: 「這便是《上蔡》所謂『若要有時便有,若要無時便無』,是 皆由乎人矣。鬼神是本有底物事,祖宗亦只是同此 一氣,但有箇總腦處,子孫這身在此,祖宗之氣便在 此。他是有箇血脈貫通,所以『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 族』。只為這氣不相關。如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山川,大 夫祭五祀」,雖不是我祖宗,然天子者天下之主,諸侯 者山川之主,大夫者五祀之主。我主得他,便是他氣。 又總統在我身上,如此,便有箇相關處。

《上蔡》言:「鬼神,我要有,便有,以天地祖考之類;要無,便 無,以非其鬼而祭之者。」伱!氣一正而行,則彼氣皆散 矣。

鬼神,上蔡說得好,只覺得「陰陽交而有神」之說,與後 「神」字有些不同。只是他大綱說得極好。如曰「可者使 人格之,不使人致死之。可者是合當祭。如祖宗父母, 這須著盡誠感格之,不要人便做死人看待他;不可 者使人遠之,不使人致生之;不可者,是不當祭。如閑 神野鬼,聖人便要人遠之,不要人做生人看待他。『可 者格之,須要得他來;不可者遠之,我不管他,便都無 了。

問:「上蔡云:『陰陽交而有神,形氣離而有鬼,知此者為 智,事此者為仁』。上兩句只是說『伸而為神,歸而為鬼』 底意思。」曰:「是如此。」問:「『事此者為仁』,只是說能事鬼神 者,必極其誠敬以感格之,所以為仁否?」曰:「然。」問:「《禮》謂 致生為不知,此謂『致生為知』?」曰:「那只是說明器。如三 日齋,七日戒,直是將做箇生底去祭他,方得。」問:謝又 「云:『致死之故,其鬼不神』。」曰:「伱心不嚮他,便無了。」又問: 「齋戒只是要團聚自家精神。然自家精神,即祖考精 神。不知天地山川鬼神,亦只以其來處一般否?」曰:「是 如此。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封內山川,是他是主。如古 人祭墓,亦只以墓人為尸。」

「鬼神」二事,古人誠實於此處,直是見得幽明一致,如 在其上下左右,非心知其不然,而姑為是言以設教 也。

問:「鬼神以祭祀而言,天地山川之屬,分明是一氣流 通,而兼以理言之。人之先祖,則大概以理為主,而亦 以氣魄言之。若上古聖賢,則只是專以理言之否?」曰: 「有是理,必有是氣,不可分說。都是理,都是氣,那箇不 是理,那箇不是氣?」又問:「上古聖賢所謂氣者,只是天 地間公共之氣。若祖考精神,則畢竟是自家精神否?」 曰:「祖考亦只是此公共之氣。此身在天地間,便是理 與氣凝聚底。天子統攝天地,負荷天地間事,與天地 相關,此心便與天地相通。不可道他是虛氣,與我不 相干。如諸侯不當祭天地,與天地不相關,便不能相 通。聖賢道在萬世,功在萬世。今行聖賢之道,傳聖賢 之心,便是負荷這物事,此氣便與他」相通。如釋奠列 許多籩豆,設許多禮儀,不成是無此,姑謾為之。人家 子孫負荷祖宗許多基業,此心便與祖考之心相通。 《祭義》所謂「春禘秋嘗」者,亦以春陽來則神亦來,秋陽 退則神亦退,故於是時而設祭。初間聖人亦只是略 為禮,以達吾之誠意,後來遂加詳密。

問:「人之死也,不知魂魄便散否?」曰:「固是散。」又問:「子孫 祭祀,卻有感格者,如何?」曰:「畢竟子孫是祖宗之氣,他 氣雖散,他根卻在這裡。盡其誠敬,則亦能呼召得他 氣聚在此。如水波漾,後水非前水,後波非前波,然卻 通只是一水波。子孫之氣與祖考之氣亦是如此,他 那箇當下自散了,然他根卻在這裡。根既在此,又卻 能引聚得他那氣在此。此事難說,只要人自看得。」問: 「『下《武》《詩》『三后在天』,先生解云:『在天』,言其既沒,而精神 上合於天』。此是如何?」曰:「便是又有此理。」問:「恐只是此 理上合於天耳。」曰:「既有此理,便有此氣。」又問:「想是聖 人稟得清明純粹之氣,故其死也,其氣上合於天。」曰: 「也是如此。這事微妙難說,要人自看得世間道理有 正當易見者,又有變化無常,不可窺測者,如此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