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15 (1700-1725).djvu/1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山林中,因名祭山曰庪縣。郭云『或庪或縣,置之於山』」 是也。又云「《山海經》曰:『縣以吉玉是也』」 者,按《中山經》云:「歷兒,冢也,其祠禮,毛太牢之具,縣以吉玉。」 彼注云:「縣,祭山之名。」 是也。一「祭川曰浮沈」 者,浮沈,祭川之名也。郭云:「投祭水中,或浮或沈。」 《大宗伯》云:「以埋沈祭山林川澤。」 鄭注云:「祭川澤曰沈,順其性之舍藏。」 是也。「祭星曰布」 者,李巡曰:「祭星者,以祭布露地,故曰布。」 孫炎曰:「既祭,布散於地,似星布列也。」 郭云:「布散於地。」 「一。」 「祭風曰磔」 者,「磔,謂披磔牲體,象風之散物,因名云。」 郭云:「今俗當大道中磔狗,云以止風,此其象一。」 「是類是禡,師祭也」 者,「是類是禡」 ,《詩大雅皇矣》篇文也。師,祭也。作者所以解《詩》也。言用師出征之祭名也。郭云:「師出征伐,類於上帝,禡於所征之地」 者,《王制》云「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禡於所征之地」 是也。言類乎上帝,則類祭祭天也。祭天而謂之類者,《尚書》夏侯、歐陽說:以事類祭之,在南方就南郊祭之。《春官肆師》注云:「類,禮依郊祀而為之。」 是用《尚書》說為義也。禡之所祭,其神不明。《肆師》云:「凡四時之田獵,祭表貉則為位。」 注云:「貉,師祭也。」 於立表處為師祭,祭造軍法者,禱氣勢之增倍也,其神蓋蚩尤,或曰黃帝。又甸祝掌四時之田表貉之祝號。杜子春云:「貉,兵祭也。」 田以講武治兵,故有兵祭,習兵之禮,故貉祭禱氣勢之十百而多獲。由此二注言之,則禡祭,造兵為軍法者,為表以祭之。禡,《周禮》作貉貉,又或為「貊」 字,古今之異也。貉之言百,祭祀此神,求獲百倍。「既伯既禱,馬祭也」 者,「既伯既禱」 ,《詩小雅吉日》篇文也。馬,祭也。作者所以釋《詩》也。《毛傳》云:「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禱,禱,獲也。」 郭云:「伯,祭馬祖也。將用馬力,必先祭其先。」 知伯是祭馬祖者,為馬而祭,故知馬祖謂之伯也。伯,「長也,馬祖始是長也。」 鄭注《周禮》云:「馬祖,天駟房也。」 彼注云:「龍為天馬,故房四星謂之天駟。馬,國之大用,王者重之。」 故《夏官校人》:「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 注云:「馬祖,天駟;先牧,始養馬者。馬社,始乘馬者。馬步,神為災害。馬者,既四時各有所為祭之。馬祖祭之在春,其常也。」 而將用馬力,則又用彼禮以禱之。「禘,大祭也」 者,經傳之文,稱禘非一,其義各殊。《論語》云「禘自既灌」 ,及《春秋》「禘於太廟」 ,謂太廟之祭也。《喪服小記》云:「王者禘其所自出也」 ,及《大傳》云:「禮不王不禘」 ,謂祭感生之帝於南郊也。《祭法》云「周人禘嚳而郊稷」 ,謂祭昊天於圜丘也。以此比餘處為大祭,總得謂禘宗廟。謂之禘者,禘,諦也,言使昭穆之次審諦而不亂也。「祭天謂之禘」 者,亦言使典禮諦也。郭云:「五年一大祭」 者,出《禮記》文。知非祭天之禘者,以此文下云:「繹,又祭也」 ,為宗廟之祭,知此亦宗廟之祭也。「一繹又祭也」 者,又,復也。繹,復祭之名也。郭云:「祭之明日,尋繹復祭。」 《公羊傳》云:「繹者何?祭之明日也。」 《穀梁傳》云:「繹者,祭之旦日」 之享賓也。天子諸侯謂之為繹;少牢饋食,大夫之禮也,謂之賓尸,與祭同日。若然,是亦與賓尸事不同矣。而《詩·頌·絲衣序》云:「繹賓尸者,繹祭之禮,主為賓事此尸。」 但天子諸侯禮大,異日為之,別為立名,謂之為繹。言其尋繹昨日。卿大夫禮小,同日為之,不別立名,直指其事,謂之賓尸耳。此《序》言繹者,是此祭之名,賓尸是此祭之事,故特詳其文也。然又祭之名三代各異,周名繹,商名肜,夏名《復胙》。郭云「《春秋經》曰:『壬午猶繹』」 者,宣八年經文也。又云:「《書》曰:『高宗肜日』,商書篇也。」 孫炎云:「肜者,相尋不絕之意。」 「夏曰復胙」 者,郭云:「未見義所出。」 以夏之典訓無言復胙名者,是未見義所出也。《詩傳》及《詩箋》亦無此一句。說者云:「胙是祭肉也,以祭之,旦日復陳其祭肉以賓尸也。」 未知然否?

《祭名》

春獵為「蒐。」

搜索取不任者。

夏獵為苗。

為苗稼除害。

秋獵為「獮。」

順殺氣也。

冬獵為「狩。」

得獸取之無所擇。

宵田為獠。

《管子》曰:「獠獵畢弋。」今江東亦呼獵為獠。或曰:即今夜獵載鑪照也。

火田「為狩。」

放火燒草,獵亦為「狩。」

乃立冢土,戎醜攸行。

冢土大社,戎醜大眾。

起大事,動大眾,必先有事乎社而後出,謂之「宜。」

有事祭也。《周官》所謂「宜乎社。」

「《振旅》闐闐」,「出為治兵」,尚威武也。「入為振旅」,反尊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