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自爾虜人非團茶不納也,非小團不貴也。彼以二團 易蕃羅一匹,此以一羅酬四團,少不滿則形言語。近 有貴貂使邊,以大團為常供,密雲為好茶。

司馬溫公云:「茶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 欲陳,茶欲重,墨欲輕。」如君子小人不同,至如喜乾而 惡濕,襲之以囊,水之以色,皆君子所好玩,則同也。 東坡《志林》:「唐人煎茶用薑。」故薛能詩云:「鹽損添常戒, 薑宜煮更誇。」據此,則又有用鹽者矣。近世有用此二 物者,輒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若用薑煎信佳也,鹽 則不可。

《玉燾集》:《外臺祕要》有代茶飲子一首云:「格韻高絕,惟 山居逸人乃當作之。」予嘗依法治服,其利鬲調中,信 如所云。而其氣味乃一服煮散耳,與茶了無干涉。薛 能詩云:「粗官乞與真拋卻,賴有詩情合得嘗。」又作鳥 嘴茶詩云:「鹽損添嘗戒,薑宜煮更誇。」乃知唐人之於 茶,蓋有河朔脂麻氣也。

《岳陽風土記》:灉湖諸山舊出茶,謂之灉湖茶。李肇所 謂「岳州灉湖之含膏」也。唐人極重之,見于篇什。今人 不甚種植,惟白鶴僧園有千餘本,土地頗類北苑所 出茶,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 香,非他處草茶可比,並茶園地色亦相類,但土人不 甚植爾。

《御史臺記》:「御史三院:一曰臺院,其僚曰侍御史;二曰 殿院,其僚曰殿中侍御史;三曰察院,其僚曰監察御 史。」察院廳居南,會昌初,監察御史鄭路所葺。禮察廳 謂之松廳,廳南有古松也。刑察廳謂之魔廳,寢于此 多鬼魔也。兵察廳掌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貯于陶 器,以防暑濕,御史躬親監啟,故謂之「御史茶瓶。」 《石林燕語》:故事,建州歲貢大龍鳳團茶各二斤,以八 餅為斤。仁宗時,蔡君謨知建州,始別擇茶之精者為 小龍團,十斤以獻,斤為十餅。仁宗以非故事,命劾之, 大臣為請,因留而免劾,然自是遂為歲額。熙寧中,賈 青為福建轄運使,又取小團之精者為密雲龍,以二 十餅為斤,而雙袋謂之雙角團茶。大小團袋皆用緋, 通以為賜也。《密雲》獨用黃,蓋專以奉玉食。其後又有 為瑞雲翔龍者。宣和後,團茶不復貴,皆以為賜,亦不 復如向日之精,後取其精者為茶歲賜者不同,不 可勝紀矣。

《避暑錄話》:裴晉公詩云:「飽食緩行初睡覺,一甌新茗 侍兒煎。脫巾斜倚繩床坐,風送水聲來耳邊。」公為此 詩,必自以為得志。然吾山居七年,享此多矣。今歲新 茶適佳,夏初作小池,導安樂泉注之,得常熟破山重 臺,白蓮植其間,葉已覆水,雖無淙潺之聲,然亦澄澈 可喜。此晉公之所誦詠,而吾得之,可不為幸乎? 北苑茶正所產,為曾坑,謂之正焙;非曾坑,為沙溪,謂 之外焙。二地相去不遠,而茶種懸絕。沙溪色白,過于 曾坑,但味短而微澀,識茶者一啜如別涇渭也。余始 疑地氣土宜,不應頓異如此。及來山中,每開闢徑路, 刳治岩竇,有尋丈之間,土色各殊,肥瘠緊緩燥潤亦 從而不同。並植兩木于數步之間,封培灌溉略等,而 生死豐瘁如二物者,然後知事不經見,不可必信也。 草茶極品,惟雙井、顧渚亦不過各有數畝。雙井在分 寧縣,其地屬黃氏,魯直家也。元祐間,魯直力推賞于 京師,族人交致之,然歲僅得一二斤爾。顧渚在長興 縣,所謂「吉祥寺」也,其半為今劉侍郎希范家所有,兩 地所產,歲亦止五六斤。近歲寺僧求之者,多不暇精 擇,不及劉氏遠甚。余歲求于劉氏,過半斤則不復佳。 蓋茶味雖均,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謂 之槍,稍敷而為葉者謂之旗。旗非所貴,不得已取一 槍一旗猶可,過是則老矣,此所以為難得也。

《夷陵圖經》:「木女觀、望州等山,茶茗出焉。」

《可談》「茶見于唐時,味苦而轉甘,晚採者為茗。今世俗 客至則啜茶,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 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先公使遼,遼人 相見,其俗先點湯,後點茶。至飲會,亦先水飲,然後品 味」,但欲與中國相反,本無義理。

演繁露。《東坡後集從駕景靈宮詩》云:「病貪賜茗浮銅 葉。」按今御前賜茶,皆不用建盞,用大湯𤮕,色正白,但 其制樣似銅葉湯𤮕耳,銅葉色黃褐色也。 《西溪叢語》:建州龍焙,面北謂之北苑,有一泉極清澹, 謂之御泉。用其池水造茶,即壞茶味,唯龍園勝雪白 茶二種,謂之水芽。花蒸後揀,每一芽先去外兩小葉, 謂之烏帶。又次取兩嫩葉,謂之「白合。」留小心芽置於 水中,呼為「水芽。」聚之稍多,即研焙為二品,即龍園勝 雪白茶也。茶之極精好者,無出于此。每胯計工價近 三十千。其他茶雖好,皆先揀而後蒸研,其味次第減 也。茶有十綱,第一、第二綱太嫩,第三綱最妙。自六綱 至十綱,小團至大團而止。第一名曰試新,第二名曰 「貢新」,第三名有十六色,龍園勝雪,白茶、萬壽龍芽,御 苑玉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龍鳳英華,玉除清賞、承 平雅玩、啟沃承恩,雲葉雪英,蜀葵,金錢玉華、《千金》,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