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8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好茶喫了,生得甚意智。」此語既傳播于縉紳間,由是 密雲龍之名益著。淳熙間,親黨許仲啟官蘇沙,得《北 苑修貢錄》序以刊行。其間載歲貢十有二綱,凡三等, 四十有一名。第一綱曰龍焙,貢新止五十餘夸貴重 如此,獨無所謂密雲龍。豈以貢新易其名,或別為一 種,又居密雲龍之上耶?葉石林云:「熙寧中,賈青為福 建轉運使,取小團之精者為密雲龍,以二十餅為斤, 而雙袋謂之雙角大小團袋」,皆非。通以為賜,《密雲龍》 獨用黃云。

《宋史趙汝愚傳》:「汝愚子崇憲知江州。郡瑞昌民負茶 引錢,新舊累積為一十七萬有奇,皆困不能償,死則 以責其子孫,猶弗貸。會新券行,視舊價幾倍蓰,崇憲 歎曰:『負茶之民愈困矣,亟請以新券一償舊券二。詔 從之。蓋受賜者千餘家,刻石以記其事』。」

《乾淳歲時記》:仲春上旬,福建漕司進第一綱茶,名「北 苑試新方寸小夸」進御。止百夸,護以黃羅軟盝,藉以 青篛,裹以黃羅夾複,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匣,鍍金 鎖,又以細竹絲織笈貯之,凡數重。此乃雀舌水芽所 造,一夸之直四十萬,僅可供數甌之啜耳。或以一二 賜外邸,則以生線分解,轉遺好事,以為奇玩。茶之初 進御也,翰林司例有品嘗之費,皆漕司邸吏賂之。間 不滿欲,則入鹽少許,茗花為之散漫,而味亦漓矣。禁 中大慶會,則用大鍍金𤮕,以五色韻果,簇飣龍鳳,謂 之「繡茶」,不過悅目。亦有專其工者,外人罕知。因附見 於此。

《宋史鄭清之傳》:「清之登進士第,調峽州教授。湖北茶 商群聚暴橫,清之白總領何炳曰:『此輩精悍,宜籍為 兵,緩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趨者雲集,號曰「茶商 軍,後多賴其用。」

《金史賈鉉傳》:「鉉遷左諫議大夫,兼工部侍郎,上書論 山東採茶事,其大概以為茶樹隨山皆有,一切護邏, 已奪民利,因而以揀茶樹執誣小民,嚇取貨賂,宜嚴 禁止,仍令按察司約束。上從之。」

《雲林遺事》:倪元鎮素好飲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 肉和真粉成小塊如石狀,置茶中,名曰清泉白石茶。 有趙行恕者,宋宗室也,慕元鎮清致,訪之。坐定,童子 供茶,行恕連啖如常。元鎮艴然曰:「吾以子為王孫,故 出此品,乃略不知風味,真俗物也。」自是交絕。

光福徐達左,搆養賢樓于鄧尉山中,一時名士多集 于此,雲林為猶數焉。嘗使童子入山擔七寶泉,以前 桶煎茶,後桶濯足,人不解其意,或問之,曰:「前者無觸, 故用煎茶;後者或為泄氣所穢,故以為濯足之用耳。」 《駒陰冗記》:莆田愧齋陳公音性寬坦,在翰林時,夫人 嘗試之,會客至,公呼茶,夫人曰:「『未煮』。公曰:『也罷』。」又呼 「乾茶。」夫人曰:「未買。」公曰:「也罷。」客為捧腹,時因號「陳也 罷。」

《快雪堂漫錄》:「李于鱗為吾浙按察副使,徐子與以𡵚 茶最精者餉之。比看子與昭慶寺,問及,則已賞皂役 矣。蓋𡵚茶葉大多梗。于鱗北士不遇宜矣。紀之以發 一粲。」

《茶錄》:江南有驛官,以幹事自任,白太守曰:「驛中已理, 請一閱之。」乃往。初至一室為酒庫,諸醞皆熟,其外畫 神,問何神也?曰:「杜康。」刺史曰:「公有餘也。」又一室曰茶 庫,諸茗畢備,復有神,問「何神也?」曰:「陸鴻漸。」刺史益喜。 又有一室曰葅庫,諸葅畢具,復有神,問「何神也?」曰:「蔡 伯喈。」刺史大笑曰:「不必置此。」

《太倉州志》:「朱蒙,字昧之,別姓桂。精茶理,先是𡵚山茶 葉俱用柴焙,蒙易以炭,益香冽。又創諸製法,茶遂推 𡵚山第一。今山中肖像祀,每開園日,必先祭蒙,其書 法亦名家。」

茶部雜錄

《秦子》顧彥先曰:「有味如臛,飲而不醉。無味如茶,飲而 醒焉。醉人何用也。」

《博物志》:「飲真茶,令少眠睡。」

《廣州記》:「酉平縣出皋盧茗之利,茗葉大而澀,南人以 為飲。」

《廣志》:「茶,叢生真煮飲為茗茶,茱茰、檄子之屬,膏煎之; 或以茱茰煮脯胃汁為之,曰茶。有赤色者,亦米和膏 煎,曰無酒茶。」

《荊州土地記》:「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

《南越志》:「茗,苦澀,亦謂之過羅。」

《集靈記》:有僧在蒙山頂見一老父,云:「仙家有雷鳴茶 井,候雷發聲,井中採擷一兩祛宿疾,二兩當眼前無 疾,三兩換骨,四兩為地仙矣。」

《桐君錄》:「茶花狀似梔子,其色稍白。」

《雲南記》:名山縣出茶,有山曰蒙山,聯延數十里,在縣 西南。按《拾遺志》,尚書所謂「蔡蒙旅平」者,蒙山也,在雅 州。凡蜀茶盡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