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不如堪賤羽觴。」酒觚,所貴茗碗。茶壺一甌睡覺二碗 飯餘遇醉漢渴夫。山僧逸士,聞馨嗅味,欣然而喜。乃 掀脣快飲,潤喉嗽齒。詩腸濯滌,妙思猛起。《友生詠句 而嘲其酒槽》:「我輩惡醪,啜其湯飲,猶勝囓糟。一吸懷」 暢,再吸思陶。心煩頃舒,神昏頓醒。喉能清爽,而發高 聲祕傳煎烹瀹啜真形。始悟玉川之妙法,追魯望之 幽情。燃石鼎儼若翻浪,傾磁甌葉泛如萍。雖擬《酒德 頌》,不學古調詠螟蛉。

茶部藝文二

《月夜啜茶聯句》
唐·顏真卿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清言。陸士修醒酒宜華席,留僧想 獨園。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御史秋風勁,尚書 北斗尊。崔萬流華淨肌骨,疏瀹滌心源。真卿不似春醪醉, 何辭綠菽繁。素瓷傳靜夜,芳氣滿閑軒。士修

《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李白

余聞荊州玉泉寺近清谿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中有白蝙蝠,大如鴉。按《仙經》,「蝙蝠一名仙鼠,千歲之後,體白如雪,棲則倒懸,蓋飲乳水而長生也。」 其水邊處處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唯玉泉真公常采而飲之,年八十餘歲,顏色如桃花。而此茗清香滑熟,異于他者,所以能還童振枯,扶人壽也。余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余茶數十片,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為「仙人掌茶。」 蓋新出乎玉泉之山,曠古未觀,因持之見遺,兼贈詩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乎中孚禪子青蓮民士李白也。

嘗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鴉,倒懸深谿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喜園中茶生》
韋應物

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嘉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送陸鴻漸山人採茶》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春茗復叢生。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

《過長孫宅與郎上人茶會》
錢起

「偶與息心侶。忘歸才子家。」元談兼藻思。綠茗代榴花。 岸幘看雲卷。含毫任景斜。松喬若逢此。不復醉流霞。

《與趙莒茶讌》
前人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 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送陸鴻漸棲霞寺採茶》
皇甫冉

採茶非採菉,遠遠上層厓。布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舊知山寺路,時宿野人家。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
盧綸

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貯之玉合才半 餅,寄與阿連題數行。

《津梁寺採新茶》
武元衡

靈卉碧巖下,荑英初散芳。塗塗宿霜露,采采不盈筐。 陰竇藏煙濕,單衣染焙香。幸將調鼎味,一為奏《明光》。

《巽上人以竹間自採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 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 呼兒爨金鼎,餘馥延幽遐。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 猶同甘露飲,佛事熏毘邪。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西山蘭若試茶歌》
劉禹錫

「山僧後檐茶數叢,春來映竹抽新茸。宛然為客振衣 起,自傍芳叢摘鷹嘴。斯須炒成滿室香,便酌砌下金 沙水。驟雨松聲入鼎來,白雲滿盌花徘徊。悠揚噴鼻 宿酲散,清峭徹骨煩襟開。陽崖陰嶺各殊氣,未若竹 下莓苔地。炎帝雖嘗未辨煎,桐君有錄那知味。新芽 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餘。木蘭墜露香微似,瑤」 草臨波色不如。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不辭緘封寄郡齋,磚井銅爐損標格。何況蒙山顧渚 春,白泥赤印走風塵。欲知花乳清泠味,須是眠雲跂 石人。

《嘗茶》
前人

生拍芳茸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 月,照出霏霏滿盌花。

《茶嶺》
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云諫議送書 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 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 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