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1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附方

胎赤眼痛:鹽綠一分,蜜半兩,于蚌蛤內相和,每夜臥 時,漿水洗目,炙熱點之,能斷根。聖濟錄

目暗赤澀多淚:鹽綠一錢,蕤仁去皮一錢,研熟,入好 酥一錢,研勻,每夜點一麻子。聖惠方

《鹽藥》

《集解》

陳藏器曰:「生海西南雷、羅諸州山谷。似芒硝,末細,入 口極冷。南人少有服者,恐極冷入腸傷人,宜慎之。」

氣味

鹹冷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眼赤眥爛,風赤,細研,水和點之。又水研服, 去熱煩,痰滿、頭痛,明目鎮心。又主蛇虺惡蟲毒,藥箭 鏃毒,疥癬癰腫,瘰𤻤,並摩傅之。甚者水化服之。又解 獨自草箭毒。」

《天工開物》

《鹽產》

凡鹽產最不一,海池井、土崖砂石略分六種,而東夷 樹葉、西戎光明不與焉。赤縣之內,海鹵居十之八,而 其二為井池土鹼。或假人力,或由天造。總之,一經舟 車,窮窘則造物應付出焉。

《海水鹽》

凡海水自具鹹質,海濱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蕩」, 地皆產鹽,同一海鹵,《傳神》而取法則異。一法,高堰地 潮波不沒者,地可種鹽,種戶各有區畫經界,不相侵 越。度詰朝無雨,則今日廣佈稻麥槁灰及蘆茅灰寸 許于地上,壓使平勻。明晨露氣衝騰,則其下鹽茅勃 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併掃起淋煎。一法,潮波淺被地 不用灰壓,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疾趨 掃起。煎煉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橫架竹木,上 鋪席葦,又鋪沙于葦席之上,俟潮滅頂,衝過鹵氣,由 沙滲下坑中,撤去沙葦,以燈燭之,鹵氣衝燈即滅,取 鹵水煎煉。總之,功在晴霽。若淫雨連旬,則謂之「鹽荒。」 又淮場地面,有日曬自然生霜如馬牙者。謂之「大曬 鹽。」不由煎煉掃起即食。海水順風飄來。斷草勾取。煎 煉名「蓬鹽。」凡淋煎法。掘坑二個。一淺一深。淺者尺許。 以竹木架蘆席于上。將掃來鹽料不論有灰無灰淋法皆同鋪于 席上,四圍隆起,作一隄壋形,中以海水灌淋,滲下淺 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淺坑所淋之汁,然後入鍋煎 煉。凡煎鹽鍋,古謂之「牢盆」,亦有兩種制度。其盆周闊 數丈,徑亦丈許。用鐵者以鐵打成葉片,鐵釘拴合。其 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縫處一經鹵汁結 塞,永無隙漏。其下列竈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 八眼,共煎此盤。」南海有編竹為者,將竹編成,闊丈深 尺,糊以蜃灰,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亦 名鹽盆,然不若鐵葉鑲成之便也。凡煎鹵未即凝結, 將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鹵沸之時,投入其中攪 和,鹽即頃刻結成。蓋皂角結鹽,猶石膏之結腐也。凡 鹽,淮、揚場者,質重而黑,其他質輕而白。以量較之,淮 場者一升重十兩,則廣、浙、長蘆者只重六七兩。凡蓬 草鹽不可常期,或數年一至,或一月數至。凡鹽見水 即化,見風即鹵,見火愈堅。凡收藏不必用倉廩,鹽性 畏風不畏濕。地下疊槁三寸,任從卑濕無傷,周遭以 土磚泥隙,上蓋茅草尺許,百年如故也。

《池鹽》

凡池鹽宇內有二:一出寧夏,供食邊鎮。一出山西解 池,供晉、豫諸郡縣。解池界安邑、猗氏、臨晉之間,其池 外有城堞,周遭禁禦,池水深聚處,其色綠沈。土人種 鹽者,池傍耕地為畦隴,引清水入所耕畦中,忌濁水, 參入即淤澱鹽脈。凡引水種鹽,春間即為之,久則水 成赤色,待夏秋之交,南風大起,則一宵結成,名曰「顆 鹽」,即《古志》所謂「大鹽」也。以海水煎者細碎,而此成粒 顆,故得大名。其鹽凝結之後,掃起即成食味。種鹽之 人,積掃一石交官,得錢數十文而巳。其海豐、深州引 海水入池曬成者,凝結之時,掃食不加人力,與解鹽 同。但成鹽時日,與不藉南風則大異也。

《井鹽》

「凡滇蜀兩省,遠離海濱,舟車艱通,形勢高上,其鹹脈 即韞藏地中。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 鹽。鹽井周圓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餘,深 必十丈以外,乃得鹵信,故造井功費甚難。其器冶鐵 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 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春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 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碓,稍如舂米形。太 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 懸鐵盞穵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餘,乃得一 井成就。蓋井中空闊,則鹵氣遊散,不克結鹽故也。井 及泉後,擇美竹長丈者,鑿淨其中節,留底不去,其喉 下安消息。吸水入筒,用長緪擊竹,沈下其中水滿,井 上懸桔槔、轆盧諸具,制盤駕牛,牛拽盤轉,轆盧絞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