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99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晉太康地記》

《傘子鹽》

梓潼縣出傘子鹽。

《抱朴子》

《作赤鹽法》

作赤鹽法:用寒鹽一斤,雨泥一斤,內鐵器中,以火燒, 皆消而赤也。

《廣志》

《鹽》

海東有印成鹽,西方有石子鹽,皆生于水北。胡中有 青鹽,五原有紫鹽。波斯國有白鹽,如石子。

《涼州記》

《青鹽池》

有青鹽池,出鹽正方半寸,其形似石,甚甜美。

《荊州記》

《傘子鹽》

海鹽水自凝,生傘子鹽,大者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張 傘。

《金樓子》

《君王鹽》

白鹽,小小有峰洞,皦如水精,及其映日,光似虛魄。胡 人和之,以供國廚,名為「君王鹽」,亦名「玉華鹽。」

《清池鹽》

有清池鹽,正四方,廣半寸,其形扶疏,如有人耕池旁 地,取池水波種之,去勿迴顧,即生此鹽。

《述異記》

《鹽田鹽池》

鹽田,在河東郡,有一大澤,澤中產鹽,引水沃之則自 成,號曰「鹽田。」取之無盡,不沃則無也。又張掖有鹽池, 自然生鹽,其鹽多少,隨月增減。

《益州記》

《煮鹽法》

《汶山》、越巂煮鹽法各異。「汶山有鹹石,先以水漬,既而 煮之。越巂先燒炭,以鹽井水沃炭,刮取鹽。」

《魏書》

《高昌傳》

高昌引水溉田,出赤鹽,其味甚美。復有白鹽,其形如 玉。高昌人取以為枕,貢之中國。

《水經注》

《石鹽》

《河水廣志》曰:「甘水也。在西域之東,名曰新淘水山在 天竺國西,水甘,故曰甘水。有石鹽,白如水精,火煆則 破而用之。」

《齊民要術》

造常滿鹽法

以「不津甕受十石者一口,置庭中石上,以白鹽滿之, 以甘水泛之,令上恆有淅水,須用時挹取,煎即成鹽, 還以甘水添之,取一升,添一升,日曝之,熱盛還即成 鹽,永不窮盡。」風塵陰雨則蓋,天晴爭還仰。若黃鹽鹹 水者,鹽汁則苦,是以必須白鹽甘水。

造花鹽印鹽法

「五月中旱時,取水二斗,以鹽一斗投水中,令清盡。」又 以鹽投之,水鹹極,則鹽不復消融。易器淘治,沙汰之, 澄去垢土,瀉清汁于淨器中,鹽甚白,不廢常用。又一 石還得八斗汁,亦無多損好日無風塵時,日中曝令 成鹽,浮即便是花鹽,厚薄光澤似種乳。久不接取,即 成印鹽,大如豆粒,四方千百相似而成印,輒沈漉取 之。花印一鹽。白如珂雪。其味又美。

《北戶錄》

《紅鹽》

恩州有鹽場,色如絳雪,驗之即由煎時染成,差可愛 也。鄭公虔云:「琴湖池桃花鹽,色如桃花,隨月盈縮,在 張掖西北。」按鹽有赤鹽、紫鹽、黑鹽、青鹽、黃鹽,亦有如 虎、如印、如繖、如石、如水晶狀者。

《酉陽雜俎》

《境異》

鄯鄯之東,龍城之西南,地廣十里,皆為鹽田,行人所 經,牛馬皆布氈臥焉。

《物異》

陸鹽「昆吾陸鹽,周十餘里,無水,自生末鹽。月滿則如 積雪,味甘;月虧則如薄霜,味苦;月盡則全盡。」

胊䏰縣鹽井,有鹽方寸,中央隆起如張傘,名曰「傘子 鹽。」

君王鹽,《白鹽崖》有鹽如水精,名為「君王鹽。」

《元氏掖庭記》

《鹽》

鹽:有「水晶鹽、薈霜鹽、五色鹽。」

《本草綱目》

《食鹽》

《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