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9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教民而驅使戰,是謂棄民。不素養士而望其必然,斯 謂棄士。宜國家拳拳致力,立學遍海內,臨之官師而 不容釋也。嗚呼!事難興而易敗。今夫是役,有邑子開 先部使者畀其地,縣大夫憖為之,而職教化者,顧不 可助一簣而畫。歷四年,閱兩令,始克潰於成。故予詰 曲登載,驗其至難。後之君子,朝夕遊於斯,尚思先王 之所以教,古人所以行,朝廷所以留意,翰林吏部,煜 然之光輝,祭酒之所以急刊其《春華》,以既秋實,窮高 極深,暴白成就,使遠近稱頌曰:「婺源又有人若是。」乃 答令君本「意,科第餘事爾國。」

《衢州江山縣學記》
朱熹

建安熊君可量為衢之江山尉,始至,以故事見於先 聖先師之廟,視其屋皆壞漏弗支,而禮殿為尤甚。因 問其學校之政,則廢墜不修又已數十年矣。於是俯 仰嘆息,退而以告於其長湯君,悅,請得任其事而一 新焉。湯君以為然,予錢五萬,曰:「以是經其始。」熊君則 遍以語於邑人之宦學者,久之,乃得錢五十萬,遂以 今年正月癸丑始事。首作大成之殿,踰月訖工。棟宇 崇麗,貌象顯嚴,位序丹青,應圖合禮。熊君既以復於 其長,合群吏率諸生而釋菜焉,則又振其餘財,以究 厥事。列置門棘,扁以奎文,師生之舍,亦葺其舊。於是 熊君乃復揖諸生而進之,使程其業,以相次第。官居 廩食,絃誦以時。邑人有識者,皆嗟嘆之,以為尉本以 逐捕盜賊為官,苟食焉而不曠其事,則亦足矣。廟學 興廢,豈其課之所急哉?而熊君乃能及是,是其志與 材為何如耶?熹時適以事過邑,聞其言,則以語熊君 曰:「吾子之為是役則善矣,而子之所以為教,則吾所 不得而聞也。」抑先聖之言有之:古之學者為己,今之 學者為人,二者之分實人材風俗盛衰厚薄之所繫, 而為教者不可以不審焉者也。顧予不足以議,此子 之邑,故有儒先曰徐公誠叟者,受業程氏之門人,學 奧行高,講道於家,弟子自遠而至者常以百數,其去 今未遠也。吾意大山長谷之中,隘巷窮閻之下,必有 獨得其傳而深藏不市者,為我訪而問焉,則必有以 審乎此,而知所以為教之方矣。熊君謝曰:「走則敬聞 命矣。然此意也,不可使是邑之人無傳焉。願卒請文 以識茲役而并列之。」熹不得而辭也。因悉記其事,且 書其說如此,俾刻焉。既以勵熊君,且以視其徒,又以 告凡後之為師弟子而食於此者,使知所以自擇云 爾。淳熙三年秋七月丙辰,新安朱熹記。

《靜江府學記》
前人

古者聖王設為學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國,大小有序, 使其民無不入乎其中而受學焉。而其所以教之之 具則皆因其天賦之秉彝而為之品節以開導而勸 勉之。」使其明諸心,修諸身,行於父子、兄弟、夫婦朋友 之間,而推之以達乎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際,必無 不盡其分焉者。及其學者既成,則又興其賢且能者 「寘之列位。」是以當是之時,理義休明,風俗醇厚,而公 卿大夫列士之選無不得其人焉。此先王學校之官 所以為政事之本、道德之歸,而不可以一日廢焉者 也。至於後世學校之設,雖或不異乎先王之時,然其 師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學,則皆忘本逐末,以懷利 去義,而無復先王之意。以故學校之名雖在,而其實 不舉其效。至於風俗日敝,人材日衰,雖以漢、唐之盛 隆,而無以彷彿乎三代之叔季,然猶莫有察其所以 然者,顧遂以學校為虛文,而無所與於道德政理之 實。於是為士者求道於老子、釋氏之門,為吏者責治 乎簿書期會之最。蓋學校之僅存而不至於遂廢者, 亦無幾耳。乃者聖上慨然憫其如此,親屈鑾輅,臨幸 學宮,發詔諸生勵之,以為君子之儒而無慕乎人爵 者,德意既甚美矣。而靜江守臣廣漢張侯栻適以斯 時一新其府之學,亦既畢事,則命其屬具圖與書,使 人於武夷山間謁熹文以記之。顧非其人,欲謝不敢, 而惟侯之意不可以虛辱。乃按圖考書以訂其事,則 皆曰:「靜江之學,自唐觀察使隴西李侯昌巎始立於 牙城之西北,其後又徙於東南,歷時既久,士以卑陋 堙鬱為病。有宋乾道三年,知府事延平張侯維,乃撤 而遷之始安故郡之墟。蓋其地自郡廢而為浮屠之 室者三。始議易置,而部使者有惑異教持不可者,既 乃僅得其一,遂因故材而亟徙焉,以故規」模褊陋,復 易摧圮至於今。侯然後乃得并斥左右佛舍置它所, 度材鳩匠,合其地而一新焉。殿閣崇邃,堂序廣深,師 生之舍,環列廡外,耽耽翼翼,不侈不陋,於其為諸侯 之學,所以布宣天子之命教者,甚實宜稱。熹於是喟 然起而嘆曰:「夫《遠非鬼》,崇本教以侈前人之功。侯之 為是,則既可書矣。抑熹聞」之,侯之所以教於是者,莫 非明義反本,以遵先王斆學之遺意,而欲使其學者 皆知所以不慕人爵,為君子儒,如明詔之所謂者,則 其可書,又豈徒以一時興作之盛為功哉?故特具論 其指意所出者為詳,而并書其本末如此,以告來者。 侯字敬夫,丞相魏忠獻公之嗣子。其學近推程氏,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