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後,聽鄉樂之歌,飲獻酬之酒,以詩頌天子太平之 功;而周覽學舍,思詠李侯之遺愛,不亦美哉!故於其 始成也,刻辭於石,而立諸其廡以俟。

《議學狀》
前人

右。臣等伏見近日言事之臣為陛下言建學取士之 法者眾矣,或欲立三舍以養生徒,或欲復《五經》而置 博士,或但舉舊制而修廢墜,或欲特創新學而立科 條,其言雖殊,其意則一。陛下慎重其事,下其議於群 臣。而議者遂欲創新學,立三舍,因以辨士之能否,而 命之以官。其始也,則教以經藝文辭;其終也,則取以 「材識德行,聽其言則甚備,考於事則難行。夫建學校 以養賢,論才德而取士,此皆有國之本務,而帝王之 極致也。而臣等謂之難行者,何哉?蓋以古今之體不 同,而施設之方皆異也。古之建學取士之制,非如今 之法也。蓋古之所謂為政與設教者,遲速異宜也。夫 立時日以趨事,考其功過而督以賞」罰者,為政之法 也,故政可速成。若夫設教,則以勸善興化、尚賢勵俗 為事。其被於人者漸,則入於人也深;收其效者遲,則 推其功也遠。故常緩而不迫。古者家有塾,黨有庠,遂 有序,國有學,自天子諸侯之子,下至國之俊選,莫不 入學。自成童而學,至年四十而仕。其習乎禮樂之容, 講乎仁義之訓,敦乎「孝悌之行,以養父兄,事長上,信 朋友,而臨財廉,處眾讓。其修於身,行於家,達於鄰里, 聞於鄉黨,然後詢於眾庶,又定於長老之可信者而 薦之,始謂之秀士,久之又取其甚秀者為選士,久之 又取其甚秀者為俊士,久之又取其甚秀者為進士, 然後辨其論,隨其材而官之。」夫生七八十歲而死者, 人之「常壽也。」古乃以四十而仕,蓋用其半生為學考 行,又廣察以鄰里鄉黨,而後其人可知。然則積德累 善如此勤而久,求賢審官如此慎,而有次第,然後矯 偽干利之士不容於其間,而風俗不陷於媮薄也。古 之建學取士,其施設之方如此也。方今之制,以貢舉 取人,往者四歲一詔貢舉,而議者患於太「遲,更趨之 為間歲,而應舉之士來學於京師者,類皆去其鄉里, 遠其父母妻子,而為旦暮干祿之計。非如古人自成 童至於四十,就學於其庠序,而鄰里鄉黨得以眾察, 徐考其行實也。蓋古之養士,本於舒遲,而今之取人, 患於急迫,此施設不同之大概也。」臣請詳言方今之 弊,既以文學取士,又欲以德行官人,且速取之歟則 真偽之情未辨,是朝廷本欲以學勸人修德行,反以 利誘人為矯偽,此其不可一也。若遲取之歟待其眾 察徐考而漸進,則文辭之士先已中於甲科,而德行 之人尚未登於內舍。此其不可二也。且今入學之人, 皆四方之游士,齎其一身而來,烏合群處,非如古人 在家在學,「自少至長,親戚朋友,鄰里鄉黨,眾察徐考, 其行實也,不過取於同舍一時之毀譽,而決於學官 數人之品藻爾。」然則同學之人,蹈利爭進,愛憎之論, 必分朋黨。昔東漢之俗尚名節,而黨人之禍及天下, 其始起於處士之橫議而相訾也。此其不可三也。夫 人之材行,若不因臨事而見,則守常循理,無異「眾人。 苟欲異眾,則必為迂僻可怪,以取德行之名,而高談 虛論,以求材識之譽。前日慶曆之學,其弊是也。此其 不可四也。今若外方專一文學貢士,而京師獨以德 行取人,則實行素履著於鄉曲,而守道丘園之士,皆 反見遺。此其不可五也。今者朝廷患四方之士寓京 師者多,而不知其士行,遂嚴其法,各歸於鄉里。今又 反使來聚於京師云考其德行,若不用四方之士,止 取京師之士,則又示人以不廣。此其不可六也。夫儒 者所謂能通古今者,在知其意,達其理,而酌時之宜 爾。大抵古者教學之意,緩而不迫,所以勸善興化,養 賢勵俗,在於遲久而不求近效急功也。」臣謂宜於今 而可行者,立三舍可也,復《五經》博士可也。特創新學, 雖不若即舊而修廢,然未有甚害,創之亦可也。教學 之意,在乎敦本而修其實事,給以餱糧,多陳經籍,選 士之良者,以通經有道之士為之師,而舉察其有過 無行者黜去之,則在學之人皆善士也。然後取以貢 舉之法,待其居官為吏,已接於人事,可以考其賢善 「優劣,而時取其《尢出類》者旌異之,則士知修身力行, 非為一時之利而可伸於終身,則矯偽之行不作,而 媮薄之風歸厚矣。此所謂實事之可行於今者也。」臣 等伏見論學者四人,其說各異,而朝廷又下臣等,俾 之詳定,是以盡眾人之見而採其長者爾。故臣等敢 陳其所有,以助眾議之一,非敢好為異論也。伏望聖 慈特賜裁擇。

《勸學詔》
曾鞏

「朕惟先王興庠序以風四方,所以使學士大夫明其 心也。夫心無蔽,故施之於己,則身治而家齊;推之於 人,則官修而政舉;其流及遠,則化民成俗,常必繇之。 古之所以長人材、厚人倫者,本是而已。朕甚慕之,故 設學校,重學官之選,而厚其祿」,凡欲以誘誨學者,庶 幾於古也。而在位者無任職之心,承業者無慕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