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8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學校部藝文二

  邠州建學記       宋范仲淹

  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州學名額表 前人

  海豐縣新學宮記       余靖

  勸學詔          歐陽修

  吉州新學記         前人

  議學狀           前人

  勸學詔           曾鞏

  筠州學記          前人

  宜黃縣學記         前人

  南安軍學記         蘇軾

  虔州學記         王安石

  請杜醇先生入縣學書     前人

  繁昌縣學記         前人

  慈谿縣學記         前人

  上高縣學記         蘇轍

  建學記           孫覺

  新建廟學記         田矩

  請顧臨祕校主學書      陳襄

  奉詔新建軍學記       胡珵

  紹興奉詔修學記略      鄭漻

  無錫縣學記        李彌正

  深澤重修學記       張克敬

  重修撫州學記       周必大

  婺源新學記         洪邁

  衢州江山縣學記       朱熹

  靜江府學記         前人

  與趙尚書書         前人

  請徐王二生充學賓申縣劄子  前人

  代同安縣學乞立蘇丞相祠堂狀 前人

  屏斥弟子員告先聖文     前人

  同安縣諭學者        前人

  諭諸生           前人

  諭諸職事          前人

  補試榜諭          前人

  策試榜諭          前人

  重修桂林府學記       張栻

  瑞安縣重修縣學記      葉適

  修學記          陸震發

  瀘州重修學記       魏了翁

  全州學記          劉岑

選舉典第二十一卷

學校部藝文二

《邠州建學記》
宋·范仲淹

「國家之患,莫大於乏人,人曷嘗而乏哉?天地靈粹,賦 予萬物,非昔醇而今漓。吾觀物有秀于類者,曾不減 於古,豈人之秀而賢者獨下於古歟?誠教有所未格, 器有所未就而然耶?庠序可不興乎?庠序者,俊乂所 由出焉。三王有天下各數百年,並用此道以長養人 材,材不乏而天下治,天下治而王室安,斯明著之效」 矣。慶曆甲申歲,予參貳國政,親奉聖謀,詔天下建郡 縣之學,俾歲貢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請為豳 城守。署事之三日,謁夫子廟。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 予曰:「奉詔建學,其材出於諸生備矣。今夫子廟隘甚, 群士無所安。」因議改卜於府之東南隅,地為高明,遂 以建學,并其廟遷焉。以兵馬監押劉保、節度推官楊 承用共掌役事,博士朝夕視之。明年夏,厥功告畢。增 其廟度,重師禮也;廣其學宮,優生員也。談經於堂,藏 書於庫。長廊四迴,室從而周,總一百四十楹,廣廈高 軒,處之顯明。士人洋洋,其來如歸。且曰:「吾黨居后稷、 公劉之區,被二帝三王之風,其吾君之大賜,吾道之 盛節歟?敢不拳拳服」膺,以樹其德業哉!予既改南陽 郡,博士移書請為之記。予嘗觀《易》之大象,在《小畜》曰: 「君子以懿文德。」謂其道未通,則畜乎文德,俟時而行 也;在《兌》曰:「君子以朋友講習。」謂相悅之道必利乎正, 莫大於講習也。諸生其能知吾君建學聖人大《易》之 旨,則庶幾乎!故書之。

《代胡侍郎奏乞餘杭州學名額表》
前人

竊以三代右文,四郊立學,尊嚴師道,教育賢才,被服 禮樂之風,準繩仁義之行。切磨國器,標率人倫,式致 用於薦紳,乃助成於聲教,俊造以之富盛,基業由是 綿昌。至于唐家,中外建學,文物之盛,三代比隆。國家 徇鐸敷文,舞干布化,四方庠序,比比而興;萬國英翹, 拳拳以勸。臣伏見餘杭郡素為善地,蔚有秀民,宜恢 正始之風,不變輕揚之俗。前知州李詔在任日,重修 宣聖廟,建置學舍數十廈,面勢顯敞,允為儒宮,足容 絃誦之流,迥處雲山之勝。臣自出守此郡,延見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