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8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於丹青。丹青吾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質,後事其色。質修色積,而染工 畢矣。學亦有質,孝悌忠信是也。君子內正其心,外修 其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 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 乘;希顏之徒,亦顏之倫也。」又曰:「㓶而舍之,朽木不知; 㓶而不舍,金石可虧。」斯非其效乎?今「諸生口誦聖人 之典,體閑《庠序》之訓,比及三年,可以小成,而令名宣 流,雅譽日新,朋友欽而樂之,朝士敬而歎之。於是州 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舒藻,揮翰流 離,稱述世務,探賾究奇,使揚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 才所居,固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 崇峻極,匪志匪勤,恐」無由濟也。諸生若絕人間之務, 心專親學,累一以貫之,積漸以進之,則亦或遲或速、 或先或後耳。何滯而不通?何遠而不至耶?

《陳時務疏》
傅休奕

臣聞舜舉五臣,無為而化,用人得其要也。天下群司 猥多,不可不審得其人也。不得其人,一日則損不貲, 況積日乎?《典謨》曰:「無曠庶官。」言職之不可久廢也。諸 有疾病,滿百日不差,宜令去職,優其禮秩而寵存之。 既差而後更用,臣不廢職於朝,國無曠官之累,此王 政之急也。臣聞先王分士農工商以經國制事,各一 「其業而殊其務。自士已上子弟為之立太學以教之, 選明師以訓之,各隨其才優劣而授用之。農以豐其 食,工以足其器,商賈以通其貨。故雖天下之大,兆庶 之眾,無有一人游手。分數之法,周備如此。漢魏不定 其分,百官子弟,不脩經藝而務交遊,未知蒞事而坐 享天祿,農工之業多廢,或逐淫利而離其事,徒繫名 於太學,然不聞先王之風。」今聖明之政資始,而漢魏 之失未改,散官眾而學校未設,游手多而親農者少, 工器不盡其宜。臣以為亟定其制,通計而天下若干 人為士,足以副在官之吏;若干人為農,三年足有一 年之儲;若干人為工,足其器用;若干人為商賈,足以 通貨而已。尊儒尚學,貴農賤商,此皆事業之要務也。 前皇甫陶上事,欲令賜拜散官,皆課使親耕,天下享 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流後世。是以《明堂》《月令》著帝 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於有莘。晏嬰,齊之大夫,避 莊公之難,亦耕於海濱。昔有聖帝明王,賢佐俊士,皆 嘗從事於農矣。王人賜官,冗散無事者,不督使學,則 當使耕,無緣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武之官既眾, 而拜賜不在職者又多,加以服役為兵,不得耕稼,當 農者之半,南面食祿者參倍於前。使冗散之官,農而 收其租稅,家得其實,而天下之穀可以無乏矣。夫家 足食,為子則孝,為父則慈,為兄則友,為弟則悌。天下 足食,則仁義之教可不令而行也。為政之要,計人而 置官,分人而授事,士農工商之分,不可斯須廢也。若 未能精其防制,計天下文武之官足為副貳者,使學, 其餘皆歸之於農。若百工商賈有長者,亦皆歸之於 農。務農若此,何有不贍乎?《虞書》曰:「三載考績,三考黜 陟幽明。」是為九年之後乃有遷敘也。故居官久,則念 立慎終之化;居不見久,則競為一切之政。六年之限, 日月淺近,不周黜陟,陶之所上,義合古制。夫儒學者, 王教之首也。尊其道,貴其業,重其選,猶恐化之不崇, 忽而不以為急,臣懼日有陵遲而不覺也。仲尼有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然則尊其道者,非惟尊其書而 已,尊其人之謂也。貴其業者,不妄教非其人也;重其 選者,不妄「用非其人也。」若此而學校之綱舉矣。

《請於州置學校表》
元·帝

臣聞公宮之南,四術四教,司樂成均,六詩六律。《韶》《濩》 既舞,羽籥之道行焉;黨塾茲備,《離經》之志辨焉。故不 升嵩霍,豈識乾行之峻;不臨溟渤,安知地載之厚?洎 乎秦焚金篆,周亡玉鏡,群言爭亂,諸子相騰。《書》則夏 侯、歐陽,《易》則神輸、道訓,《詩》乃齊、魯、毛、韓,《傳》稱周、左、張、 夾。《禮》有曲臺、王史之異,樂有龍德、趙定之殊。伏惟陛 下撫五辰而建五長,播九德而道九州。容成為曆,興 景雲之瑞;伶倫吹律,應黃鍾之琯。撥亂反正,經武也; 制禮作樂,緯文也。若非六經庖廚,百家異饌,《三墳》為 瑚璉,《五典》為笙簧,豈能暴以秋暘,紆就望之景;濯以 江漢,播垂天之澤?

《皇太子講學碑》
同前

皇太子洊雷種德,重離作兩,業冠孟侯,道高上嗣。宮 牆累仞,高山仰止。承華之闈,更似通德之門;博望之 園,反類華陰之市。家丞庶子,並入四科;洗馬後車,俱 通六學。轉金路而下辟雍,晬玉裕而經槐市。詳其懸 鏡高堂,衢樽待酌,瞻後忽前,博文約禮。將使「東極長 男之宮,不獨銘於銀牓;南皮太子之序,豈徒擅於金」 碑。

《為寧國臨城二公請入學表》
簡文帝

臣聞瞻彼緝弧,既須良治;相諸筍玉,猶藉他山。故沮、 渙之水可居,鄒魯之鄉為貴。下帷投斧,昔人以為精 力;棄竿委麥,先哲以為美談。伏惟陛下弘至德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