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6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制為教刑以愧恥之。雖帝世以德化民有不免焉。《虞書》所謂「扑作教刑」 是已。而《學記》亦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是則教之有刑其來尚矣。

《禮記·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 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陳澔曰:「辟,明也;雍,和也。君則尊明雍和,於此學中習道藝,使天下之人皆明達諧和也。《頖》之言班,所以班政教也。舊說辟雍水環如璧,泮宮半之,蓋東西門以南通水,北無水也。」

臣按:學之名自五帝之時有之,然始見於《周禮》《大司樂》所謂「成均」 者,說者謂此大學也,而未聞有諸侯學。諸侯有學始見於《魯頌》,而此言「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 ,又言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則是諸侯非但有學而其學又有大小者焉。《小學》所以處學之小者而教之以灑掃應對之類,《大學》所以處學之大者而教之以「格致誠正」 之類。

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 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鄭元曰:「樂正者,樂官之長,掌國子之教,順此《詩》《書》《禮》《樂》四術,以教成是士,故云以造士。」

陳澔曰:「術者道路之名,言《詩》《書》、禮、樂四者之教乃入德之路,故言術也。古人之教雖曰四時各有所習,其實未嘗截然棄彼而習此,亦互言耳。」

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 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方慤曰:「天子之子則適庶皆與,諸侯而下則庶子不與。學所以明人倫,人倫之大莫先乎孝弟,故入學者必以齒。曰:凡則無貴賤皆以齒矣。」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於大樂 正,大樂正以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 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 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

鄭元曰:「出學謂九年大成也。大胥、小胥皆樂官屬也。大樂正告於王,王命三公至於元士皆入學習禮以化之不變,王親為之臨視,重棄賢者子孫也。」 周諝曰:「棘,急也。示其雖屏之,欲棘於悔過。寄者,示其雖屏之,特寓於此爾。屏而必謂之棘與寄者,恩也;卒不免於不齒者,義也。」

方慤曰:「以視學之禮化之而又不變,則終不變矣,故三日不舉,將以棄之也。將棄之而不舉,則自貶損以責其教之不至也。」

臣按:先儒有言,「聖人以學校為朝廷之大政,使太子齒於俊選,使樂正磨其性情,必順先王《詩》《書》、禮、樂以性其情然後已也。不變者九年,雖王子亦屏遠方,公於教化而不私,則凡學者孰敢不性其情以蹈於中和之域哉?」 觀此可見先王之世,其立教以化人也,極其情文之備,盡其恩義之詳,其有教而不化也,養之以久。待之以寬,親臨而觀感之,責己以竦動之,其不輕以絕人也如此。非至於甚不得已而不不齒焉。此先王之世所以無棄人。而人亦不輕自棄也歟。

《文王世子》:「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 學羽籥,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戈, 籥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絃,大師詔之;瞽宗。秋學 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 上庠。」

陳澔曰:「干戈為武舞,《羽籥》為文舞。小樂正、大胥、籥師、丞胥四人,皆樂官之屬。誦,口誦歌詠之篇章也。絃,以琴瑟播被詩章之音節也,皆大師詔教之。瞽宗,殷學名。上庠,虞學名。周有天下,兼立虞、夏、殷、周之學也。」

吳澂曰:「《詩》云『以雅以南』,謂《詩》之二雅。二南胥鼓。南者,亦謂大胥以鼓而節《二南》之樂歌。」

臣按:《王制》主於教造士,而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元士之適子亦與焉,《文王世子》主於教世子而國之學士亦及焉,蓋古者大學之設以教胄子而必及於俊選,以其位雖有貴賤,而他日並皆將有輔世長民之責,皆不可以不教也。

《明堂位》曰:「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 宗,殷學也。頖宮,周學也。」

《孔穎達》曰:「此明魯得立四代之學。」

陳澔曰:「魯之米廩即有虞氏之庠,謂藏此米於學宮也,亦教孝之義。序者射也,射以觀德,有先後之次焉。樂師《瞽矇》之所宗,故謂之瞽宗。頖,半也。諸侯曰頖宮,以其半,辟雍之制也。」

《學記》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又曰:「古之 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陳澔曰:「化民成俗必如唐虞之於變時雍乃為至耳。然則舍學何以哉?此學乃《大學》之道,明德新民之事也。」

《吳澂》曰:「古者建王國,天子自君,其畿內之民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