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經學洞「貫,視聽言動,皆合禮宜,進退周旋,舉皆中道。 所在滿禦寇之屨,疇非趨董子之帷,宜處成均,以全 樂育。可特進其官,務講明于聖道,為矜式于國人。」元 人初立國學,即得一代大儒而為之師。詞臣王惲嘗 云:至元七年,命許衡為祭酒,選朝右貴近子弟,令教 授之,不滿五載,其諸生俱能通經達禮,彬彬「然為文 學之士。及其入仕,皆明敏通疏,果於從政,其成效彰 彰如是,真開國盛事也。」元能有國百年,豈偶然哉。 至元八年,命設國子學及京師蒙古國子學。

按《元史世祖本紀》。「八年三月乙酉。命設國子學。增置 司業博士、助教各一員。選隨朝百官近侍蒙古、漢人 子孫及俊秀者充生徒。九月壬申。選冑子脫脫木兒 等十人。肄業國學。」十二月辛卯朔。詔天下興起國子 學按《選舉志》。「八年春正月始下詔立京師蒙古國 子學。教習諸生。於隨朝蒙古、漢人百官及怯薛歹官 員。」選子弟俊秀者入學。然未有員數,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 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按《百官志》:「蒙古國子學 博士二員,助教二員,教授、學正、學錄各二員,掌教習 諸生,於隨朝百官、怯薛歹、蒙古、漢兒官員家,選子弟 俊秀者入學。」至元八年,置官五員。後以每歲從駕上 都,教習事繁,設官員少,增學正二員、學錄二員。 至元九年七月,命百官子弟入蒙古字學。

按《元史世祖本紀》,九年七月壬午,和禮霍孫奏:「蒙古 字設國子學,而漢官子弟未有學者,及官府文移猶 有畏吾字。」詔自今凡詔令並以蒙古字行,仍遣百官 子弟入學。

至元十年九月,「劉秉忠等請增置生員。」從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三年,授提舉學校官,六品印。不忽木疏請遍 立學校,帝嘉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至元十三年,授 提舉學校官六品印。遂改為大都路學,署曰提舉學 校所。按《不忽木傳》:「不忽木資稟英特,進止詳雅。世 祖奇之,命給事裕宗東宮,師事太子贊善王恂。恂從 北征,乃受學於國子祭酒許衡。日記數千言。衡每稱 之,以為有公輔器。世祖嘗欲觀國子所書字,不忽木 年十」六,獨書《貞觀政要》數十事以進。帝知其寓規諫 意,嘉歎久之。衡纂歷代帝王名諡、統系歲年為書,授 諸生。不忽木讀數過即成誦。帝召試,不遺一字。至元 十三年,與同舍生堅童、太答、禿魯等上疏曰:「臣等聞 之,《學記》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 為先。蓋自堯、舜、禹、湯、文、武之世,莫不有學,故其治隆 于上,俗美于下,而為後世所法。降至漢朝,亦建學校, 詔諸生課試補官。魏道武帝起自北方,既定中原,增 置生員三千,儒學以興』。」此歷代皆有學校之證也。臣 等今復取平南之君建置學校者為陛下:陳之晉武 帝嘗平吳矣,始起國子學;「隋文帝嘗滅陳矣,俾國子 寺不隸太常。唐高祖嘗滅梁矣,詔諸州縣及鄉,並令 置學。」及至太宗,數幸國學,增築學舍,至千二百間,國 學、太學、四門學亦增生員,其書筭各置博士。乃至高 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諸國酋長,亦遣子弟入學,國 學之內,至八千餘人。高宗因之,遂令國子監領六學: 一曰國子「學,二曰太學,三曰四門學,四曰律學,五曰 書學,六曰筭學」,各置生徒有差,皆承高祖之意也。然 晉之平吳,得戶五十二萬而已;隋之滅陳,得郡縣五 百而已;唐之滅梁,得戶六十餘萬而已,而其崇重學 校已如此。況我堂堂大國,奄有江嶺之地,計亡宋之 戶不下千萬。此陛下神功,自古未有,而非晉、隋、「唐之 所敢比也。然學校之政,尚未全舉,臣竊惜之。」臣等嚮 被聖恩,俾習儒學,欽惟聖意,豈不以諸色人仕宦者 常多,蒙古人仕宦者尚少,而欲臣等曉識世務,以任 陛下之使令乎?然以學制未定,朋從數少,譬猶責嘉 禾於數苗,求良驥於數馬,臣等恐其不易得也。為今 之計,如欲人材眾多,通習漢法,「必如古昔遍立學校 然後可。」若曰未暇,宜且于大都弘闡國學,擇蒙古人 年十五以下、十歲以上,質美者百人,百官子弟與凡 民俊秀者百人,俾廩給各有定制。選德業充備足為 師表者,充司業、博士,助教而教育之,使其教必本於 人倫,明乎物理,為之講解經傳,授以修身齊家、治國 平天下之道。其下復立數科,如小學律、書、算之類。每 科設置教授,各令以本業訓導。小學科則令誦讀經 書,教以應對進退事長之節;律科則專令通曉吏事, 書科則專令曉習字畫,算科則專令熟閑算數。或一 藝通,然後改授,或一日之間更次為之。俾國子學官 總領其事,常加點勘,務要俱通,仍以義理為主,有餘 「力者聽令學作文字。日月歲時,隨其利鈍,各責所就 功課,程其勤惰而賞罰之。勤者則陞之上舍,惰者則 降之下舍,待其改過,則復陞之。假日則聽令學射,自 非假日,無故不得出學。數年以後,上舍生學業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