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十四卷目錄

 學校部彙考八

  金海陵天德一則 世宗大定七則 章宗明昌一則 承安一則 泰和一則

  元太宗一則 世祖中統一則 至元十四則 成宗元貞一則 大德五則 武宗至大

  三則 仁宗皇慶二則 延祐三則 英宗至治三則 泰定帝泰定二則 文宗天曆一則

   至順二則 順帝元統一則 至元一則 至正一則

  明一總一則 太祖洪武二十六則 惠宗建文一則

選舉典第十四卷

學校部彙考八

海陵天德三年始置國子監定入學員數

按《金史海陵本紀》:「天德三年正月甲午,初置國子監。」

按《選舉志》:凡養士之地曰「國子監」 ,始置于天德三

年後,定制詞賦、經義生百人,小學生百人。以宗室及 外戚、皇后大功以上親,諸功臣及三品以上官兄弟 子孫年十五以上者入學,不及十五者入小學。按 《百官志》:「國子監國子學,太學隸焉。祭酒、司業掌學校 丞二員。國子學博士二員,分掌教授生員考藝業。太 學同助教二員,女直、漢人各一員,教授四員,分掌教 誨諸生。」「國子校勘,掌校勘文字。」「國子書寫,掌書寫實 錄。」太學博士四員,助教四員。

世宗大定四年設女直學生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女直學,自大定 四年以女直大小字譯《尚書》頒行之後,擇猛安謀克 內良家子弟為學生,諸路至三千人。」

大定六年,始置太學。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大定六年,始置 太學,初養士百六十人,後定五品以上官兄弟子孫 百五十人,曾得府薦及終場人二百五十人。凡四百 人。」

大定九年,命溫迪罕締達教育俊秀。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九年取士尤俊 秀者百人。至京師,以編修官溫迪罕締達教之。」按 《溫迪罕締達傳》:「締達該習經史,以女直字出身,累官 國史院編修官。」初,丞相希尹制女直字,設學校,使訛 离剌等教之。其後學者漸盛,轉習經史。故納合椿年、 紇石烈良弼皆由此致位宰相,締達最號精深, 大定十二年,詔「量才錄用生員。」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溫迪罕締達傳》:「大定十 二年,詔締達所教生員,習作詩策,若有文采,量才任 使,其自願從學者聽。」

大定十三年,以策《詩》取士,始設女直國子學,諸路設 女直府學。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十三年以策詩 取士,始設女直國子學,諸路設女直府學,以新進士 為教授。國子學策論生百人,小學生百人。府州學二 十二。中都、上京、胡里改、恤頻、合懶、蒲與、婆速、咸平、泰 州、臨潢、北京、冀州、開州、豐州、西京、東京、蓋州、隆州、東 平、益都、河南、陝西置之。」凡取國子學生、府學生之制, 皆與詞賦、經義生同。又定制,每謀克取二人。若宗室 每二十戶內無願學者,則取有物力家子弟年十三 以上、二十以下者充。凡會課,三日作策論一道,季月 私試,如漢生制。

大定十六年,置府州學,定經學課試之制。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府學亦大定十 六年置,凡十七處,共千人。初以嘗與廷試及宗室皇 家袒免以上親,并得解,舉人為之。後增州學,遂加以 五品以上官,曾任隨朝六品官之兄弟子孫,餘官之 兄弟子孫經府薦者,同境內舉人試補三之一。闕里 廟宅子孫年十三以上,不限數經府薦及終場免試 者」,不得過二十人。凡試補學生,太學則禮部主之,州 府則以提舉學校學官主之。曾得府薦及終場舉人, 皆免試。凡經、《易》則用王弼、韓康伯註,《書》用孔安國註, 《詩》用毛萇註、鄭元箋,《春秋左氏傳》用杜預註,《禮記》用 孔穎達疏,《周禮》用鄭元註,賈公彥疏,《論語》用何晏《集 註》、邢昺疏,《孟子》用趙岐註、孫奭疏,《孝經》用唐元宗註, 《史記》用裴駰註,《前漢書》用顏師古註,《後漢書》用李賢 註,《三國志》用裴松之註及唐太宗《晉書》、沈約《宋書》、蕭 子顯、《齊書》、姚思廉《梁書》《陳書》、魏收《後魏書》、李百藥《北 齊書》令狐德棻《周書》、魏徵《隋書》《新舊唐書》《新舊五代 史》,《老子》用唐元宗註疏,《荀子》用楊倞註,《揚子》用李軌、 宋咸、柳宗元、吳祕註,皆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凡 學生會課,三日作策論一道,又三日作賦及詩各一 篇。三月一私試,以季月初先試賦,間一日試策論,中 選者以上五名申部,遇旬休、節辰皆有假。病則給假, 省親遠行則給程。犯學規者罰,不率教者黜。遭喪百 日後求入學者,不得與釋奠禮。凡國子學生三年不 能充貢,欲就諸局承應者,學官試能粗通大小各一 經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