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1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器,而他所宜有者,靡不具全。藏修游息,各適其所。佩 衿來集,絃誦相聞,饋膳之資,亦無乏絕。侯既行釋菜 之禮,以落其成,不遠千里,俾諸生楊世奉書走金華 山中,以記為請。昔杜子美題詩衡山縣學,稱「陸宰以 雅才新意,修儒服,俎豆事於干戈之餘。」其辭逸出橫 厲,氣誼激烈,數百歲之下,猶為之悚然。侯下車之初, 即以興學為先務,披荒殘,植棟宇,甫十旬浹而畢底 於成。其雅才新意,視陸宰孰多乎?竊觀魯人之頌,僖 公曰:「既作泮宮,淮夷攸服。」固非衡山之事可同日而 語也。賢侯導宣上化,以振起士類,將見魯人之頌復 見於今,雖子美未易贊,一辭矧以眇焉?末學衰朽誖 毦,猥令載筆為之記,何能鋪張偉績,以昭示於方來 也哉?姑序次其廢興之歲月云爾。侯名說,吳興人。大 父祕書少監公,夙任風憲。父集賢直學士公治郡有 聲。家學淵源所從來非一日矣。宜其政知所本,而不 謬于緩急之序如此云。

《婺源州學記》
吳師道

吳郡于侯文傳守婺源,首惟學校是究是圖,曰:「嘻!婺 源,徽國文公之鄉也。吾受夫子罔極之恩,微文公之 教不及此。今吾幸以科第至是,官幾于古二千石刺 史,而又適臨是邦,則學之修否,教之隆替,非吾儔之 責而誰哉?」於是即文公故居為祠,復新晦庵書院,且 并及於學焉。婺源,宋為縣時學徙今處。在州之西隅 者,徙最後也。延祐甲寅燬,迄今丁巳,以次而復。工務 速成,材弗堅緻,僅二十年,已不勝其弊矣。時諸生方 幸復新,忻然承侯指願,相與出力,改建明倫堂,先其 大者,又自節縮。廩粟之餘,禮殿經閣,因舊而修。拓地 兩廡,增闢齋廬,揭以新號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 行、格物、致知、誠意、正以修身」,皆侯所命也。始至元元 年六月,次年七月竣事,高明靚深,宏麗煇煥,既遠過 于前,而游居易心,瞻視改觀,其於作民振俗之助,亦 豈小哉!學正呂君相役視成,與其耆艾之士,貽書師 道曰:願有以記。師道惟昔之記是學者,孫龍圖莘老、 洪內翰景盧,而我文公於藏書之閣、周、程之祠,則亦 為是學作也。師道何「人,而敢踵其後?」則力辭之。既而 呂公不遠五百里,走池建德邑,謂師道頃至是邦,嘗 與釋奠于侯,指語以當建興之所,今其言悉,酬必有 述,毋讓師道,又辭不獲。則念侯之興學,將深望于州 之士,欲略陳其愚,則先日之論具矣。若孫公推明三 代養士賓興之法,孔氏成德達財之教,悼後世之不 古,若洪公嘆古人臨事變而不亂,雖天資不可及,亦 須學問以輔之。士不素養,不可望其必然二公固知 教之重矣。我文公則謂「君子之所學,知有所至而力 行以終之,窮理而勝其私以復焉。」其切於學者,皆聖 賢不易之法,而侯之名齋,適契斯義,其可舍是而他 求乎?婺源山川清峭,生其間者多健而材,長,即群遊 校庠,角藝較能,往往蔚茂馳騁。而以夙望自居者,著 述如林,動欲名家,漸磨濡染,抑盛矣。尚其「更躬就實, 明誠兩進,無忘先文公之訓,昭答賢州守之意哉!敢 終薦其區區之愚。」諸君以為然,則劖之麗,牲之石,以 為之記,其必有發也。

《重建金谿縣學記》
歐陽元

「至正七年丁亥,金谿大夫周侯自強,以憲臣列薦守 令,用正五階官來尹茲邑。到官未幾,政事修舉,教化 興行。八年戊子,乃睠縣學,規制湫隘,歲久將圮,請斥 而新之,眾議允協。經始是夏六月之庚申,落成是秋 八月之丁卯,冬十月甲子,邦人士介槐堂書院主領 費隱,奉書及事狀來瀏山中謁元記之。」按金谿學廩 歲入裁四百石,侯撙用致贏。又割己俸表率邑好義 者出資欣助。新作大成殿,東西列兩廡,應門、論堂以 及四齋,高下深廣,各有其度。教諭有館,粟有庾,膳有 庖,咸以序設。宮牆東偏為文昌祠,又東舊為槐堂書 院,三陸先生祠祀在焉。屋老棟撓,並加繕修。堂後作 亭三間,以為諸生游息之所。元嘗考三代之世,天子 治朝路寢之外,又有布政行化之地焉。在王都曰辟 雍,在侯國曰頖宮。習射、觀德、選士於斯;養老、鄉飲、尚 德、序齒於斯;命將出師、獻馘、論功於斯。在《禮》,「乘輿視 學,則命有司祭先聖、先師,卒事,反命而後入。」魯人將 祭泰山,先祭頖宮。然其為制,有莫考者。將祭有恆所 與,抑有事然後為位與?果如後世宮焉而為廟,壝焉 而為像與?今天下郡邑,廟以修祀事,學以治教事。廟 學既遵時制,政教乃為兩途。士未仕而學,不免徇干 祿之謀;既學而仕,不免懷希用之志。長吏視事二日, 款謁先聖,其名曰「先事於學」,其實然乎?周侯自為布 衣,有志學古,及以風紀致身,即知以學為政之要。晚 得子「男國治之。」其所推行,蓋出素蘊。雖然,「令為民師 帥,士為民表儀,欲盡師帥之道,必正學術以正士習, 正士習以正人心,人心正則風俗美,道藝成。」金谿為 陸子之鄉,陸子天資高明,學識凝定,兩漢而下,儒者 罕見其比。時朝廷方崇朱學,而朱子與之異同,其來 已遠。廣漢張氏,與朱同志而同道者也。張氏作《洙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