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1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德可也。采芹亭之作,將無射宮之遺意乎?古者《詩》《書》 《禮》《樂》,掌於學官,弟子肄焉。典冊之藏,崇高慎固,自非 聖賢之遺言、先王之成法,國家議禮考文之定者,不 在於是,孰敢以非僻而干之乎?廟固學校之甚重者 也。我國家歷代加褒夫子四侑食、九從祀,及凡獎勵 儒學、賓興賢能之詔,錄副實藏焉。尊而奉之,則閣之, 加崇而致美,豈為過哉?趙君由憲史丞相掾而官於 此,其見聞問學,施諸行事,可觀有若此者。至正四年 十二月日,虞集記。

《重修全州學記》
揭傒斯

皇元,治法周孔,遠徼絕壤,必謹學校,以為教基。泰定 元年春,郭侯履以長史移貳於全。全居湘南九郡之 極,地小而巖,風氣啙窳。郡西湘山,又稱無量壽佛入 滅之所,世奉遺骸,奔走萬姓,而夫子廟荒圯穿漏,曾 莫顧者。講誦不興,薦祼無所。侯至,會缺太守,侯總學 事,教授黃潤以為請。於是侯率僚佐於上,士民勸於 下。明年即工。前清湘長法黑進拜元侯,知邑士鄧桂 能狀,命董其事。遂斬木伐石,食工傭力,民不知役。太 守何公潤繼至,朝勸夕勞,休威並行。及期而廟成,乃 易夫子十哲像,分祀先儒及賢哲於講堂之左右。門 序軒陛,以次咸畢。又闢廟南廢地為杏壇,以擬闕里。 建明倫堂四楹,以館諸生。既告成於廟,教授請予紀 其事,且俾告於有眾。昔靖之鄙,為群獠劫以自附者 八百餘家,數自請吏,吏不能討,而王賦之供,不敢怠 遑。及郭侯為守,天子使督兵討之,八百餘家咸在誅 滅,侯以死爭,乃去刑書,復為齊民。侯非力能生之也, 以其民恪遵魏文靖公之教,知有君臣之分,身雖附 獠,而王共不缺故也。全之四境,盡為中邦,又密邇周 元公之里,父傳子習,皆聖人之道。民之情性,豈獨異 乎?夫殫才盡力,以奉無益,未必蒙福,耕田鑿井,以服 聖賢之教,得遂養生送死,使父子知親,君臣知義,夫 婦知別,長幼知序,朋友知信,君子登於俊選,小人免 於刑戮,果何憚而不為哉?亦教化使之然耳。為民上 者,曷敢不敬學在鳳凰山之陽,宋紹興十三年遷也。 東南諸山,秀麗奇絕,湘、灌二水,合流其下,蓋為一郡 之勝云。

《重建永豐儒學記》
黃溍

永豐,以鎮升縣,縣遂有學,中間廢置不常。至正六年, 鄱陽操琬、公琰欲圖新之,遂進儒士葉性孫而告之 曰:「學校者,士之所以成德而達材者也。汝幸生盛時 為儒家子,教之所出,其可後乎?汝能葺學,則其繇三 年吾皆貰之。」性孫欣然曰:「有賢令,又有賢校官,吾何 敢不力。」未幾公琰去,代者吳郡周南正道嗣而成之, 邑士舒彬亦相其役,於是不日告成。辜君喜曰:「教有 其所矣。」先是,廩田有為編民所侵者,公琰移文縣署, 君方與監縣鐵穆爾普化、主簿智友恭攷其故實,正 道及縣吏鄭凱盡心其間,田遂以復。君又勸民呂天 澤等捐田入學,凡若干畝,而其他感恩自效者,復繼 踵未艾也。辜君又喜曰:「養有其具矣。」乃遣其子及僚 吏之子詣學宮受業,且選民間之秀充弟子員。嚴立 諸生課程,而月書季考,必身親其事。朔望行釋菜禮 畢,坐明倫堂,諸生執經問難,君可否其說。吏立諸生 之左,亦使陳經史所載可以勵風俗者。又勸里社立 學師,使民知孝弟之義。邦人士夫咸相慶,以得賢令, 又得明師,無不欣欣「然也。」往者溍在翰林同知貢舉, 固已知德中之賢。去年得請南歸,聞德中果善為令。 今聞凱之言,徵前所聞者益信。在載事之法,固所宜 書。然以操、琬能慮其始,《周南》能成其終,葉性孫能盡 其力,而鄭凱之在縣曹,舒彬之在學校,又能羽翼而 行之,是皆宜書。達魯花赤曾罕,字漢卿,大都人。縣尹 即辜君。主簿吳養蒙,字正卿,彰德安陽人,縣尉劉禿 堅帖木兒,字清甫,鉛山人。

《新建儒學記》
前人

建為先儒朱文公之闕里。松溪建屬縣,士生其間,身 親受業於公之門,與聞公言論風指於淑艾之私者, 踵步後先。其地雖褊小,而士習為最盛。逮入皇朝,治 教休明,人材尢彬彬焉。縣故有學,規制甚備。至正十 二年,大盜竊發於河南,而江、淮、閩、粵繹騷不寧。山谷 愚民,相挺而起,侵軼縣境,蹂踐民居。兵燹之後,維夫 子廟,若魯靈光之巍然獨存,識者知為天祐斯文之 兆,匪朝伊夕,必有起發者。今天子方慎擇守令,惠綏 黎元。十四年夏六月,今縣尹凌侯實來視篆之三日, 用故事款謁於先聖,禮成而退。左右顧瞻,徘徊太息 曰:「學校之廢興,長民者之責也。我其敢不以為己任?」 即命鉤考簿書,徵理歷年,贍學田租,在豪民黠吏之 手者,凡得米若干石,資以召匠市材,揆日庀事。侯躬 涖教護屬功而課其章程,縣人攝尉事葉弘道暨教 諭李璿、訓導傅子實,皆悉力以相焉。自禮殿論堂、齋 廡寢室,至於門廡庖廩,咸撤而新之。崇其垣牆,端其 術道,塈垐瓴甓,黝堊髹彤,舉稱其度。始於秋七月,訖 於冬十月,而告畢。工妥神有位,配侑在列,範銅為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