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10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澤州重修廟學記》
李俊民

郡之廟學,舊近市。宋至和乙未,太守吳中徙焉。憫其 民之不喜儒術,境內貢舉五六十年,無一人登高第 者,於是聚徒養士,以東里學規教授,習俗稍變。至元 豐乙丑,黃夷仲《題秦氏書齋》,「澤州學者如牛毛野處。」 又云:「長平朱紫半夫,三十年間,何作成之遽耶?」蓋不 患民之難化,患教養之不至爾。金源百年由學校取 士,化未純而中原亂。貞祐甲戌春,天兵上太行,烈焰 所焚,蕩然一空。丙子,高鳳議重加修葺,幾完而又燬。 惟大成殿僅存,為殘民所廬,中外荒圮,鞠為園蔬矣。 逮我侯段公之鎮是邦也,蒞政之隙,專致力焉。去瓦 礫,剪榛薉,峻以環堵,廢者起之,缺者補之,廟像之漫 漶不鮮者飾之,志之所嚮,與古人合。「昔文翁起學於 蜀,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弟子,除其徭役,不數年爭願 入學,富人至出錢以求之,蜀地大化。後令天下郡國 皆立學,自文翁始。我侯之首善也,豈獨為一郡一國 立學之始歟?安定胡翼之在湖州之學,去來者數百 人,各以《經傳》相授,以仁義禮樂為業,其教學之法最 備。」後詔州縣皆立學,建太學于京師,有司請下湖州 取先生法為太學法。我侯之崇儒也,豈獨為一縣一 州教法之始歟?田表聖知睦州,下車興學,表請入紙, 國子監印經籍以給諸生,詔賜之,還其紙。孰若我侯 購求多方,私家所藏,麾下將佐及趨走吏所得,莫不 出之。又于東萊宋披雲處,獲《三洞祕書》,兼收並蓄,幾 萬餘卷,上不煩于官。滕元發知鄆州,學生食不足,民 有爭公田二十年不決者,公曰:「學無食,而以良田飽 頑民乎?」乃請以為學田,遂絕其訟。孰若我侯取附郭 田千畝以給之,漳源郭資善暨從姪南士人王天與 割己業助之,下不侵於民。王義方在吉安也,其民梗 悍不馴,乃選生徒,開陳經書,行釋奠禮,人人悅順。我 侯之來饗也,率僚屬具牲幣,遠近學者畢集,髫童執 禮,登降跪立,靡不中節。觀者異之,賢于吉安遠矣。常 袞在福建也,閩人未知學,不肯仕宦,親加講導,歲貢 士與內州等。我侯之敦諭舉子就兩府試,預選者百 二十有二人,朝廷命加精進,以聽擢用,時議許之,賢 於福建遠矣。噫!凡人之於事,好之而且有力,無不遂。 我侯一舉,兼數賢大夫之美力而好之者也。多難之 世,好事者鮮能為人之所不為,人不以為迂;不待請 於上而毅然行之,人不以為專;先事而後役,其功簡, 其效速,人不以為勞。堂筵齋廡,庖湢之次,儲書之室, 延賓之位,奐焉一新,制度稱其宜,人不以為侈。既成 之後,束脩子衿,鼓篋入學,絃誦之聲,洋洋盈耳,纓冠 束衽,卒出於戎馬介胄之間,其亦太平之象歟?我侯 戾止,樂且飲酒。三爵之後,有拊楹而歌者曰:「學之邃 如,以藏以修;學之曠如,以息以遊。愷悌博雅,茲學之 化,周旋動容,此學之風,朝於是,夕於是,揖讓乎其中, 吾道不窮。我侯之功,何以報之?」從記學宮,不才閣筆 硯久矣。聞其歌而悅之,特書於石,以俟《木鐸》之採焉。

《重修修武縣學記》
元·王惲

覃懷風土,距太行之陽,川平氣淑,山水秀麗而遠舒 發於甯者為多。故人傑地靈,自昔無荒寒僻野之陋。 至元壬午冬,前州將劉侯與予同在京師,間相會肆 談,懷衛間勝概,亹亹忘倦。因及縣之廟學興替本末, 告予曰:「廟自宋歷今,雖制量不齊,隨時徙建甚備。罹 壬辰雲擾,俎豆不遑,賴先師家府已圮者隨葺,堅完 者俾勿壞。」乃以有道王君文玉、陳君友雷、趙君宜中 輩,前後顧筦,得巋然存于兵燼之餘力也,非幸也。至 元癸酉,不肖自鄭秩滿來歸,顧殿廡肖像,歲月滋久, 風雨侵剝,黯昧狼籍,無復于舊。荷薪之責,遂不克舉。 乃倡率官庶,日以修治崇飾為事。御史柏德思孝又 從而贊焉。經調官蒲陽彭三明府,十「年間皆次第而 作新之。遂延致教官,日誘諸生講肄於中。復申請有 司,得灑掃十餘人。春秋奠獻,鐘鼓鏗鏘,禮容升降,蓋 肅如也。僕之素願雖畢,而明德新民之教尚未敢議 也。」予曰:「不然。郡邑之政,有似緩而急者,學校是也。學 校者,三代之所以明人倫也。人倫明於上,則小民親 於下,其所以關係風化,豈不的然而彰歟?若夫山川 英萃之氣,氤氳開闢,鍾奇孕秀,曾無今昔,淳漓之間。 至於涵養薄俗,作成善類,實庠序基而本之。後之來 者,復能增崇勉勵,以極《菁莪》樂育之美。異時人材輩 出,如近代進士張夢弼、郭黻、張袞、邢伸、趙觀,以文采 風流照映一時,誠不難矣。」劉侯曰:「有味哉,子之言也! 請筆之。歸而刻諸麗石,庶幾有讀斯文而興起者焉。」

《重修臨川縣儒學記》
吳澄

自唐末衰亂,訖於五季文治中否。宋初數十年間,漸 復承平之制。臨川,撫之附郭邑也。咸平庚子,邑令陳 從易始建學,學在郡城東南隅,據青雲第一峰之右, 地勢亢爽,人跡稀疏,喧囂之聲,華美之觀,不接耳目, 於學者游處講習為宜。歲久屋敝,後百餘年,當隆興 甲申,邑丞郎餘慶重修之。嘉定庚午,朱子之門人黃 文肅公榦實宰斯邑,建詠仁堂於明倫堂北。既而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