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9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書學博士二人,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

為生者。《石經》《說文》《字林》為顓業,兼習餘書。

有學生十人,東都學生三人。

算學博士二人,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 為生者。二分其經以為業。《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 建、夏侯陽、周髀五經算綴術,緝古為顓業,兼習記遺 三等數。

有學生十人,東都學生二人。

凡六學朿脩之禮,督課、試、舉,皆如國子學。助教以下 所掌,亦如之。

按:《舊唐書職官志》:「國子監祭酒、司業之職,掌邦國儒 學訓導之政令,有六學。凡教授之經,以《周易》《尚書》《周 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各為 一經,《孝經》《論語》兼習之。每歲終,考其學官訓導功業 之多少,為之殿最。丞掌州監事。凡六學生,每歲有業 成上于監者,以其業與祭酒、司業試所習業,上尚書 禮部。」國子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三百人,典學四 人。博士掌教文武官三品已上、國公子孫、二品已上 曾孫為生者。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壺,脩一案。每 歲,生有能通兩經已上求出仕者,則上于監。堪秀才、 進士者,亦如之。典學掌抄錄課業。太學博士三人,助 教三人,學生五百人。太學博士掌教文武五品已上 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之為生者,教法並如國 子。四門博士三人,助教三人。四門博士掌教文武七 品已上及侯伯子、男子之為生者,若庶人子為俊士 生者,教法如太學。學生五百人,直講四人,掌佐博士、 助教之職。文成二十人,律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 生五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上及庶人子為 生者,以律令為專業,格式法例亦兼習之。」書學博士 二人,學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八品已下及庶 人之子為生者,以石經、《說文》《字林》」為專業,餘字書兼 習之。算學博士二人,學生三十人。博士掌教文武官 八品已下及庶人子為生者,二分其經以為之業。習 《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周髀十五人,習 綴術、緝古十五人,其紀、遺三等,亦兼習之。學生三十 人,典學二人,《五經》博士各一人;京兆、河南、太原等府 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大都督府經 學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中都督府經學 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都督「府,經學博 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上州,經學博士一人, 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中州,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 人,學生五十人;下州,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 四十人;京縣,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五十人;畿縣, 經學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諸州上縣,博 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諸州》中縣,博士一人, 助教一人,學生二十五人;《諸州》中下縣,博士一人,助 教一人,學生二十五人;《諸州》下縣,博士一人,助教一 人,學生二十人。」

高祖武德元年詔祕書省立小學以教宗室諸州吏民子弟貢於京學諸州皆置學焉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選舉志》:「自高祖初入長 安,開大丞相府,下令置生員,自京師至於州縣,皆有 數。既即位,又詔祕書外省別立小學,以教宗室子孫 及功臣子弟。其後又詔諸州明經、秀才、俊士、進士明 於理體為鄉里稱者,縣考試。州長重覆,歲隨方物入 貢。吏民子弟學藝者,皆送于京學,為設考課之法,州、 縣」鄉皆置學焉。 按《蓋文懿傳》,「高祖於祕書省置學 以教王公。文懿為國子助教,既升席,公卿更相質問, 文懿譬曉密微,遠近宗仰。」

按《舊唐書儒學傳序》:「高祖建義太原,初定京邑,雖得 之馬上,而頗好儒臣。以義寧三年五月,初令國子學 置生七十二員,取三品以上子孫;大學置生一百四 十員,取五品以上子孫;四門學生一百三十員,取七 品以上子孫;上郡學置生六十員,中郡五十員,下郡 五十員,上縣學並四十員,中縣三十員,下縣二十員。」 武德元年,詔「皇族子孫及功臣子弟,於祕書外省別 立小學。」按義寧止有二年故並見于此

武德二年,詔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二年六月戊戌,立周公孔子 廟於國子監。」

按《舊唐書儒學傳序》:「二年詔曰:『盛德必祀,義存方策。 達人命世,流慶後昆。建國君人,弘風闡教,崇賢彰善, 莫尚於茲。自八卦初陳,九疇攸敘,徽乖互章,節文不 備。爰始姬旦,匡翊周邦,創設禮經,尤明典憲。啟生人 之耳目,窮法度之本源。化起二南,業善八百,豐功茂 德,冠于終古。暨乎王道既衰,頌聲不作,諸侯力爭,禮』」 樂陵遲。粵若宣父,天資睿哲,經綸齊魯之內,揖讓洙 泗之間,綜理遺文,弘宣舊制。四科之教,歷代不刊;三 千之文,風流無歇。惟茲二聖,道著群生,守祀不修,明 褒尚闕。「朕君臨區宇,興化崇儒,永言先達,情深紹嗣。 宜令有司於國子學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四時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