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5 (1700-1725).djvu/9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選舉典

 第十卷目錄

 學校部彙考四

  唐總一則 高祖武德五則 太宗貞觀六則 高宗永徽二則 顯慶二則 龍朔二則

   咸亨一則 上元一則 中宗嗣聖二則 神龍二則 睿宗景雲一則 元宗開元九則

   天寶五則 肅宗乾元一則 代宗廣德二則 大曆三則 德宗貞元二則 憲宗元和

  四則 穆宗長慶一則 敬宗寶曆一則 文宗太和三則 武宗會昌一則 懿宗咸通一

  則 昭宗大順一則

選舉典第十卷

學校部彙考四

唐設七學兩館生徒及外都督、府州縣學之制。 按《唐書選舉志》:「凡學六,皆隸於國子監。國子學生三 百人,以文武三品以上子孫,若從二品以上曾孫及 勳官二品縣公、京官四品帶三品勳封之子為之;太 學生五百人,以五品以上子孫、職事官五品期親若 三品曾孫及勳官三品以上有封之子為之。四門學 生一千三百人,其五百人以勳官三品以上無封、四 品有封及文武七品以上子為之;八百人以庶人之 俊異者為之」;律學生五十人,書學生三十人,算學生 三十人,以八品以下子及庶人之通其學者為之;京 都學生八十人,大都督、中都督府、上州各六十人,下 都督府、中州各五十人,下州四十人,京縣五十人,上 縣四十人,中縣、中、下縣各三十五人,下縣二十人。國 子監生,尚書省補,祭酒統焉;州縣學生,州縣長官補 長史主焉。凡館二:門下省有弘文館,生三十人;東宮 有崇文館,生二十人。以皇緦麻以上親,皇太后、皇后 大功以上親、宰相及散官一品、功臣身食實封者,京 官職事從三品、中書黃門侍郎之子為之。凡博士、助 教分經授諸生,未終經者無《易》業。凡生限年十四以 上,十九以下;律學十八以上,二十五以下。凡《禮記》《春 秋左氏傳》為大經,《詩》《周禮》《儀禮》為中經,《易》《尚書》《春秋 公羊傳》《穀梁傳》為小經。通二經者,大經、小經各一;若 中經二。通三經者,大經、中經、小經各一;通五經者,大 經皆通,餘經各一,《孝經》《論語》皆兼通之。凡治《孝經》《論 語》共限一歲,《尚書》《公羊傳》《穀梁傳》各一歲半,《易》《詩》《周 禮》《儀禮》各二歲,《禮記》《左氏傳》各三歲。學書,日紙一幅, 間習時務策,讀《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凡書學,石 經三體限三歲,《說文》二歲,《字林》一歲。凡算學,《孫子》《五 曹》共限一歲,《九章》《海島》共三歲,《張丘建》《夏侯陽》各一 歲,周髀《五經》算共一歲,綴術四歲,緝古三歲,記遺三 等數皆兼習之。旬給假一日。前假博士考試,讀者千 言試一帖,帖三言,講者二千言。問大義一條,總三條, 通二為第,不及者有罰。歲終,通一年之業,口問大義 十條,通八為上,六為中,五為下,併三下與在學九歲、 律生六歲不堪貢者罷歸。諸學「生通二經、俊士通三 經已及第而願留者,四門學生補太學,太學生補國 子學。」每歲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二百里外給 程。其不帥教及歲中違程滿三十日、事故百日,緣親 病二百日,皆罷歸。既罷,條其狀下之屬所,五品以上 子孫,送兵部,准蔭配色。每歲仲冬,州、縣、館、監舉其成 者,送之尚書省而舉選。凡弘文、崇文生試,一大經,一 小經,或二中經,或《史記》、前後《漢書》、「《三國志》各一,或時 務策五道。經史皆試策十道,經通六,史及時務策通 三,皆帖《孝經》《論語》共十條,通六為第。」 按《百官志》:「國 子監祭酒一人,司業二人,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 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國子監博士五人,掌 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 五分其經以為業。《周禮》《儀禮》《禮記》《毛詩》《春秋左氏傳》 各六十人,暇則習《隸書》《國語》《說文》《字林》《三蒼》《爾雅》。每 歲通兩經,求仕者上於監,秀才、進士亦如之。學生以 長幼為序,習正業之外,教吉凶二禮,公私有事則相 儀。

龍朔二年,改博士曰《宣業》,有《大成》十人,學生八十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助教五人,掌佐博士分經教授。直講四人,掌佐博士 助教以經術講授。「《五經》博士各二人,掌以其經之學 教國子、太學博士六人,助教六人,掌教五品以上及 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業。 每經百人。

有學生七十人,典學四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廣文館,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進士》 者。

有學生六十人,東都十人。

四門館,博士六人,助教六人,直講四人,掌教七品以 上、侯、伯子、男子為生及庶人子為俊士生者。

有學生三百人,東都學生五十人。

《律學》博士三人,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 為生者律令為顓業,兼習格式法例。

有學生二十人。元和初,東都置學生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