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6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後漢書崔駰傳》:「駰子瑗,字子玉,早孤好學,能傳其 父業,諸儒宗之。舉茂材,遷濟北相。著草書勢七言,凡 五十七篇。」

按《唐書藝文志》:崔瑗撰《飛龍篇合篆草勢》三卷。 按《法書要錄》,瑗善章草,師於杜度,點畫之閒,莫不調 暢,王隱謂之草賢。又妙小篆,今有《張平子碑》,以順帝 漢安二年卒,年六十六。子玉,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按《書斷》,「瑗章草書,點畫精微,神變無礙,利金百鍊,美 玉天姿,可謂冰寒於水也。」

崔寔

按《後漢書崔駰傳》:「駰子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桓 帝初,舉至孝獨行,後為五原太守,召拜尚書。」

按《四體書勢》:漢興而有草書,不知作者。至章帝時,齊 相杜伯度號稱善作篇。後有崔瑗、崔寔,亦皆稱工。 按《書斷》,「崔寔章草,雅有父風,張茂先甚稱之。」

許慎

按《後漢書》本傳:「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少博學, 時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 洨長。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

按《法書要錄》:「慎少好古學書,正文字,尤善小篆,師模 李斯,甚得其妙。作《說文解字》十四篇,萬五百餘字。疾 篤,令子沖詣闕上之,安帝末年卒。」

尹珍

按《後漢書》本傳:「尹珍,牂牁郡人。桓帝時,自以生於荒 裔,不知禮義,乃從汝南許慎授經書圖緯,學成,還鄉 里教授,於是南域始有學焉。珍官至荊州刺史。」 按《法書要錄》,尹珍善書,見王愔《文字志》。

張芝

按《後漢書張奐傳》:「奐長子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 昶,並善草書,至今稱傳之。」

按《書勢》傳:芝見蔡邕作《筆勢》,遂作《筆心論》五篇。 按《文字志》:芝少持高操,以名臣子。勤學文為儒,宗武 為將。表太尉辟公車,有道徵,皆不至,號張有道。尤好 草書,學崔杜之法。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臨池學書, 水為之黑,下筆則為楷,則號匆匆不暇草書,為世所 寶,寸紙不遺。韋仲將謂之草聖也。

按庾元威《書論》,「張芝始作一筆飛白書。」

按《書斷》:「芝尤善章草,書出諸杜度、韋仲將,謂之草聖。 其行書則二王之亞也。又善隸書,以獻帝初平中卒。 伯英章草,草行入神,隸書入妙。」

按《宣和書譜》:芝於草書尤工,其筆力飛動,神變無極, 幾與造化者為友。方時趙襲、羅暉亦以書稱,頗自矜 持,芝嘗自謂「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人以為 至論。世謂芝書如漢武帝愛道,馮虛欲仙,或以似春 虹飲澗,落霞浮浦,其知言哉。今御府所藏二草書:《冠 軍帖》《章草消息帖》。

張昶

按《後漢書張奐傳》:「奐長子芝,芝及弟昶,字文舒,善草 書。」

按:《水經注華嶽廟祠堂碑文》,漢給事黃門張昶造,昶 自書之,元帝又刊其二十餘字。二書有重名,傳於海 內。

按《書斷》:「昶,伯英季弟,為黃門侍郎。尤善章草,家風不 墜,奕葉清華。書類伯英,時人謂之亞聖。又極工八分, 華嶽廟前一碑,建安十年刊也。《祠堂碑》,昶造並書,以 建安十一年卒。文舒,章草入妙,隸入能。」

朱賜

按《書斷》:「朱賜,杜陵人,官太僕,時稱工書。」

羅暉

按《書斷》:「羅暉,字叔景,京兆杜陵人。官至羽林監。桓帝 永壽年卒。善草,著聞三輔。張伯英自謂方之有餘。」

趙襲

按《能書錄》,羅暉、趙襲,不詳何許人,與伯英同時。伯英 與朱寬書自敘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羅、趙有餘。」 按《書斷》,「趙襲字元嗣,京兆長安人,為燉煌太守。與羅 暉並以能草見重關西,而矜巧自與,眾頗惑之。與張 芝素相親善,靈帝時卒。」

姜詡 梁宣 田彥和

按《四體書勢》姜孟穎王愔文字志名詡《梁·孔達》名宣《田彥和》皆 伯英弟子,有名於世。

按:《趙壹非草書》,梁孔達、姜孟穎慕張生之草書,過於 希顏、孔焉。

蘇班

按《書斷》:「蘇班,平陵人也,五歲能書,甚為張伯英所稱 歎。」

蔡邕

按《後漢書》本傳:「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少博學,建 寧中,拜郎中。熹平四年,奏求正定文字,靈帝許之。邕 乃自書冊,使工鑴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始立,觀視及 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初平元年,拜左中 郎將,封高陽鄉侯。著篆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