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漢書》本傳:「陳遵,字孟公,杜陵人。略涉傳記,贍於文 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王莽素奇遵 材,起為河南太守。既至官,召善書吏十人於前治私 書,謝京師故人。遵憑几口占,書吏且省官事,書數百 封,親疏各有意,河南大驚。復為九江及河內都尉。」 按《書斷》:「遵善篆隸,每書一坐皆驚,時人謂為陳驚坐。」 按《十八體書》《芝英篆》,陳遵所作。在漢中葉,武帝臨朝, 爰有靈芝三本,植於殿前。既歌芝房之曲,又述芝英 之書,陳氏即芝英之祖。

後漢

杜林

按《後漢書》本傳:「杜林,字伯山,扶風茂陵人也。少好學 深沈,家既多書。又外氏張竦父子喜文采,林從竦受 學,時稱通儒。建武六年,徵拜侍御史。前於西州得漆 書古文《尚書》一卷,嘗寶愛之,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身 代朱浮為大司空,稱為任職相。」

按《書斷》:林工古文,故世言小學由杜公嘗於西河得 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寶玩不已,每困厄,自以為不能 濟於亂世,嘗抱經嘆曰:「古文之學將絕於此。」初,衛密 方造林,未見,則暗然而服,及會面,林以漆書示密曰: 「常以此道將絕,何意東海衛君復能傳之」,是道不墜 於地矣。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豈虛也哉!光武建武中 卒。靈帝時,劉陶刪定古文、《今文尚書》,號《中文尚書》,以 北山本為正。陶亦工古文,是謂「就有道而正」焉。

衛宏

按《後漢書》本傳:「衛宏,字敬仲,東海人也。少與河南鄭 興俱好古學,作《毛詩傳》。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 書》,為作訓旨,由是古學大興。光武以為議郎。」

按:《唐書藝文志》:「衛宏《詔定古文字》一卷。」

按《書斷》:「衛密,字次仲,修古學,善屬文,作《尚書訓指》,師 於杜林。後之學者,古文皆祖杜林、衛密也。」按漢書作衛宏書斷

作《衛、密》。兩說互異,並存以備參考。

曹喜

按王羲之《筆勢傳》曹喜見李斯筆勢,悲歎不已,作《筆 論》一卷。

按《書斷》:喜,字仲則,扶風平陵人,章帝建初中為祕書 郎。篆隸之工,收名天下。蔡邕云:「扶風曹喜,建初稱善。」 衛恆云:「喜善篆,小異於李斯,邯鄲淳師焉,略究其妙。 韋誕師淳而不及也。善懸針垂露之法,後世行之。」仲 則小篆隸書入妙,雖賀彥先、沈潛,乃青雲之士也。 按十體書,喜善懸針法,後世行之。以此書題五經篇 目。

按《十八體書》「垂露篆」,喜之所作。以書章表奏,謂其點 綴如輕露。

按《金壺記》:「喜小篆法,垂枝濃直若薤葉。」

杜度

按《書斷》:「杜度,御史大夫延年曾孫,章帝時為齊相,善 章草。本名操,為魏武帝諱,改為度。」

按《法書苑》:杜操,字伯度,善草書,章帝愛之,詔令上表, 亦作「草」字,謂之章草。

按《金壺記》,伯度章草,時稱「聖」字。

班固

按《後漢書》本傳:「班固,字孟堅,九歲能屬文,及長,遂博 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顯宗召詣校書部, 除蘭臺令史。後遷元武司馬。」

按《書斷》,「後漢班固工篆,李斯、曹喜之法,悉能究之。昔 李斯作《倉頡篇》,趙高作《爰歷篇》,故胡母敬作《博學篇》。 漢興,閭里書私合之,想謂《倉頡篇》斷六十字為一章, 凡五十五章。至平帝元始中,徵天下通小學者以百 數,各令記字於未央庭中。揚雄取其有用者作《訓纂 篇》二十四章,以纂續《倉頡》也。孟堅乃復續十三章。和」 帝永初中,賈魴又撰異字,取固所續章而廣之為三 十四章,用訓纂之末字以為篇目,故曰《滂喜篇》。言滂 沱大盛,凡百二十三章,文字備矣。明帝使孟堅成父 彪所述《漢書》,永平初受詔,至章帝建初二十五年而 成。以竇憲賓客,繫於洛陽獄。大小篆入能。

徐幹

按《書斷》:徐幹字伯張,扶風平陵人。官至班超軍司馬。 善章草書。班固與超書稱之曰:「得伯張書,槁勢殊工。」 知識讀之,莫不歎息。實亦藝由己立,名自人成。

賈魴

按《書斷》,和帝時,賈魴撰《滂喜篇》,以《倉頡》為上篇,《訓纂》 為中篇,《滂喜》為下篇,所謂《三倉》也。皆用隸字寫之,隸 法由茲而廣。

王溥

按《拾遺記》:「琅邪王溥,即王吉之後。安帝時,家貧不得 仕,乃挾竹簡插筆,於洛陽市傭書。美於形貌,又多文 辭。來僦其書者,丈夫贈其衣冠,婦人遺其珠玉。一日 之中,衣寶盈車而歸,積粟於廩,洛陽稱為善筆而得 富。後以一億輸官,得中壘校尉。」

崔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