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2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按《唐書褚無量傳》:「徐楚璧應制舉,三登甲科。開元時 為中書舍人,集賢院學士。帝屬文多令視草。終中書 侍郎,東海縣子。後更名安貞。」

按《唐詩紀事》:安貞以李林甫用事,逃隱衡嶽,為掇蔬 行者,病啞不言。數年後因修建佛殿,僧中選善書者 題其梁,已二三人矣。徐行者跨梁而過,掌事人怒杖 其背,徐以手畫地曰:「昔年曾學大書,願試書。」及題數 行,群僧皆悅服,因遣盡書之。後李邕過寺,見其題處, 大驚,召之同載而歸。

陸堅

按《唐書》本傳:「陸堅,河南洛陽人。初為汝州參軍,遷給 事中,兼學士。善書,元宗待之甚厚,卒諡曰懿。」

按《金石錄》:「《唐左驍尉大將軍趙元禮碑》,開元十五年, 潘肅撰,陸堅八分書。」

劉庭琦

按《舊唐書惠文太子範傳》,「範與閻朝隱、劉庭琦篇題 唱和,時上禁約王公不令與外人交結,萬年尉劉庭 琦坐與範飲酒賦詩,黜為雅州司戶。」

按《書史會要》,「庭琦能精書學。」

韓擇木

按《述書賦》注:「韓擇木,昌黎人,工部尚書,歷右散騎常 侍。」

按《韓昌黎集》,愈叔父。云卿當大曆世,文辭獨行中朝,天 下之欲銘述其先人功行,取信來世者,咸歸韓氏。於 時李監陽冰獨能篆書,而同姓叔父擇木善八分,不 問可知其人不如是者,不稱「三服。」

按《金石錄》,擇木以八分名家,石刻存者尚多,而《榮陽 王妃朱氏墓誌》獨為正書,筆法精勁可愛。

按《宣和書譜》:韓擇木工隸,兼作八分字。隸學之妙,唯 蔡邕一人而已。擇木乃能追其遺法,風流閑媚,世謂 蔡邕中興焉。擇木書法傳於時者為多,如以隸書《天 台桐柏觀記》,後世謂得其意,信不虛矣。又觀杜甫《贈 李潮八分歌》云:「尚書韓擇木,騎曹蔡有鄰。開元以來 數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甫固不妄許可,則知 擇木於八分學,復為世之所稱可知。今御府所藏四 隸書:《桐柏觀記》、張載《劍閣銘》、八分書曹子建《表》《心經》。

蔡有鄰

按《述書賦》注:「蔡有鄰善八分,本拙弱,至天寶之閒,遂 至精妙,相衛中多其跡。」

按蔡希綜《法書論》,「從叔父有鄰繼於八體之蹟。」 按《集古錄》,有鄰為苑咸書小字,與三代器銘何異。 按《廣川書跋》,「蔡有鄰書見於世者,惟《尉遲迥廟頌》與 《盧舍那佛像記》,書法勁險,當與《鴻都石經》相繼也。」 按《書史會要》,「蔡有鄰,濟陽人,漢左中郎將邕十八代 孫,官至右衛率府兵曹參軍,工八分。」

顧誡奢

按《杜工部集》顧誡奢太子文學、翰林待詔杜甫《送顧 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云:「中郎石經後,八分蓋憔悴。 顧侯運鑪錘,筆力破餘地。昔在開元中,韓蔡同贔屓。 元宗妙其書,是以數子至。御札早流傳,揄揚非造次。 三人並入直,恩澤各不二。顧於韓蔡內,辨眼工小字。 分日示諸王,鉤深法更祕。」

按《東觀餘論》:「顧誡奢書《呂肅公碑》,首倒薤,亦自奇古, 不獨八分可賞云。」

蕭誠

按《述書賦》注:「蕭誠,蘭陵人,梁之後,起家奉禮郎。開元 初時,尚褚薛公,為之最,拜右司員外郎。」

按《金石錄》:「唐《南嶽真君碑》,開元二十年趙頤貞撰,蕭 誠正書。唐《襄州牧獨孤冊遺愛頌》,天寶中李邕撰,蕭 誠行書。」

按《海嶽名言》,「御史蕭誠書。太原題名,唐人無出,其右 為司馬係《南嶽真君觀碑》」,極有鍾、王趣。

按《零陵總記》:李邕常不許蕭誠乃詐作古帖,令紙故 暗,特示邕曰:「此乃右軍真蹟,如何?」邕看稱善,誠實以 告之。邕復取視,曰:「細看亦未見好。」

蕭諒

按《書小史》:「蕭諒,誠弟,亦善書,世謂誠真諒草。」

宋儋

按《述書賦》注:「宋儋,字藏諸,廣平人。高尚不仕,戶部侍 郎宇文融薦為祕書省校書郎。作鍾體而側戾放縱, 跡不副名。開元末,舉場中後輩多師之。」

按《黃山谷集》:「宋儋筆墨精勁,子瞻嘗云:『其人不解此 狡獪書,便不足觀。如儋書畫,不可棄也』。」

按《書史會要》:「宋儋善楷隸行草。」

李璆

按《述書賦》注:「李璆,隴西人,御史大夫傑之兄子。性速 達,輕財重義,筆路緊媚。」

按:《墨池編》:「宋儋、李璆並有聲於代,宋師鍾、李師王。」

李漸 狄宇清

按:《書史會要》,「李漸、狄宇清俱師李璆。」

劉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