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隸,能一筆環寫百字,若縈髮然,世號連綿書。元宗開 元十年,召入翰林,兼集賢院校理,遷中書舍人、工部 侍郎。」

按《金石錄》:唐《法現禪師碑》,「天寶元年李通文,呂向正 書。」

裴漼

按《唐書》本傳:「裴漼,絳州聞喜人,擢明經。開元中,累遷 吏部尚書,改太子賓客,諡曰懿。」

按金薤琳琅《唐嵩岳少林寺碑》,「守吏部尚書裴漼文 并書。」

按:弇州山人槁裴漼,少負文筆,雅不以「八法」名,而書 秀勁多媚態。

姜晞

按《舊唐書姜謨傳》:「謨子簡,簡子晞,嗣郕國公,開元初 左散騎常侍。」

按《金石表》:「唐《姜遐斷碑》,姪郕公晞撰并楷書,在醴泉 縣。」

李邕

按《唐書》本傳:「李邕,字泰和,揚州江都人,少知名。李嶠 與張廷珪薦邕文高氣方直,召拜左拾遺。開元二十 三年,出為汲郡北海太守。代宗時,贈祕書監。邕文名 天下,時稱李北海。」

按《朝野僉載》:「李邕文章書翰正直辭辨,義烈皆過人, 時謂『六絕』。」

按《法書苑》,唐李邕善書,仍自刻,多假立刻字人名,如 「茯苓」、「芝黃」、「仙鶴」之類是也。

按《宣和書譜》:李邕資性超悟,才力過人,精於翰墨,行 草之名尤著。初學變右軍行法,頓挫起伏,既得其妙, 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李陽冰謂之「書中仙手。」當 時奉金帛而求邕書,前後所受鉅萬餘,自古未有如 此之盛者也。今御府所藏行書十:「《光王帖》《撿挍帖》《奐 上人帖》,《閻爵帖》,《永康帖》《披雲帖》《潭永帖》,《勝和帖》,《葛粉 帖》,《古詩帖》。」

按《緯略》,唐人說李邕前後撰碑八百首。按《邕傳》,邕尤 長碑頌,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觀,多齎金帛求其文。杜 詩曰:「干謁滿其門,碑版照四豐屋。珊瑚鉤,麒麟織 成罽。紫騮隨劍几,義取無虛歲。」蓋謂邕也。邕碑今尚 遺者,《左羽林將軍臧懷亮碑》《開元寺碑》《嶽寺大照和 尚普寂碑》《李府君碑》《普光寺碑》《娑羅木碑》《大雲禪寺 碑》、「老子、孔子、顏回贊、《秦望山法華寺碑》《嶽麓山寺記》 《大律故懷道闍黎碑》《石室記》《有道先生葉公碑》《東林 寺碑》、左武衛尉將軍李思訓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鄂 州刺史盧府君碑》。」

按《法帖神品目》:「唐《追魂碑》,李邕書,在松陽永寧觀。葉 法善求邕書不得,夜追其魂書之。」

按:「石墨鐫華《北海分》」,隸「固而遒逸。」

萬簡

按《書史會要》:「萬簡小楷圓實,李邕見而奇之。」

崔宗之

按《唐書崔日用傳》:「日用子宗之,襲封齊國公,好學,寬 博,有風檢,與李白、杜甫以文相知。」

按《金石錄》:《唐太原尹王冰墓誌》,「開元二十七年崔宗 之撰,并行書。」

盧鴻一

按《舊唐書》本傳:「盧鴻一,字浩然,本范陽人,徙家洛陽。 少有學業,頗善籀篆楷隸,隱於嵩山。開元初,再徵不 至。六年至東都,謁見不拜,詔授諫議大夫,鴻一固辭, 放還山,賜隱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禮甚厚。」 按《金石錄》,唐《普寂禪師碑》,「開元十三年,盧鴻撰,并八 分書。」

按:《嚴氏書畫記》唐盧鴻《草堂十志圖》詩作「十體書。」

蕭穎士

按《唐書》本傳:「蕭穎士,字茂挺,梁鄱陽王恢七世孫。通 籀學。開元二十三年,舉進士,對策第一,補祕書正字, 俄免官,往來鄠杜閒,門人共諡曰『文元先生』。」

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穎士通書籀,嘗教授濮陽,時 號蕭夫子。」

王恆

按《唐書蕭穎士傳》:「穎士奉使括遺書趙、衛閒客,留濮 陽尹,徵王恆等,皆執弟子禮。」

按《書史會要》:「王恆能精學書。」

梁昇卿

按《唐書韋傳》:「梁昇卿,涉學工書,於八分尤工,歷廣 州都督,書《東封朝覲碑》,為時絕筆。」

按《集古錄》:「唐《御史臺精舍記》,梁昇卿書。」

趙冬曦

按《唐書》本傳:「趙冬曦,定州鼓城人。進士擢第,開元初, 遷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內供奉、國子祭酒。」

按《金石錄》,唐《勝業寺雙彌勒像碑》,「景雲二年褚慶文 撰,趙冬曦正書。」

徐安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