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0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按《書斷》,「漢王元昌,尤善行書,金玉其姿,挺生天骨。襟

懷宣暢,灑落可觀。藝業未精,過於奔放。若呂布之飛 將,或輕於去就也。」

按《墨池編》:「漢王祖述羲、獻,雖在童年,已精筆意。」

韓王元嘉

按《舊唐書》本傳:「韓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也。少好學, 聚書至萬卷,採碑文古蹟,多得異本。其修身潔己,內 外如一,當代諸王莫能及者。」

按《書斷》:「韓王工於草、行。」

魯王靈夔

按《舊唐書》本傳:「魯王靈夔,高祖第十九子也。少有美 譽,好學,工草隸。貞觀五年,封魏王,十四年改封魯王。」

濮王泰

按《舊唐書》本傳:「濮王泰,字惠褒,太宗第四子也。少善 屬文。武德三年,封宜都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徙封 魏王。太宗以泰好士,愛文學,特令就府別置文學館, 任自引召學士。泰撰《括地志》,詔付祕閣。二十一年,進 封濮王。」

按:《書斷》,魏王、魯王即韓王之倫也。

曹王明

按《舊唐書》本傳:「曹王明,太宗第十四子,貞觀二十一 年受封。顯慶中,授梁州都督,後歷虢、蔡、蘇三州刺史。」 按《書斷》,「曹王妙於飛白。」

按《書史會要》:「曹王明行書絕時,飛白亂。」王右軍有唐 以來一人而已。

江都王緒

按《歷代名畫記》:「江都王緒,霍王元軌子,多才藝,善書 畫。」

范陽王藹

按《唐書魯王靈夔傳》:「靈夔子藹為范陽王,歷右散騎 常侍。」

按《法帖釋文》高宗《與魯王帖》云:「叔藝韞多材,慈深善 誨。藹夙奉趨庭之訓,早擅臨池之工。聞其比來,復愛 飛白,昨故戲操翰墨,聊以示藹。」

黃公譔

按《舊唐書韓王元嘉傳》:「元嘉子黃公譔,少以文才見 知諸王子中,與瑯琊王沖為一時之秀。凡所結交,皆 當代名士。譔父子書籍最多,皆文句詳定,祕閣所不 及。」

按:《廣川書䟦》「唐《碧落碑》,歐陽永叔以《李漢碑》為黃公 譔書。」

虞世南

按《舊唐書》本傳:「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人。性沉靜 寡欲,篤志勤學,善屬文。同郡沙門智永善王羲之書, 世南師焉,妙得其體,由是聲名藉甚。隋大業初,授祕 書郎。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嘗命寫《列女 傳》以裝屏風,於時無本,世南暗疏之,不失一字。太宗 嘗稱世南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 『文學』」,五曰「書翰。」授銀青光祿大夫,諡曰「文懿。」

按《書斷》:「虞世南書,得大令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 榮秀出,智勇在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 所偏工。伯施隸、行書入妙。」

按《宣和書譜》:「釋智永善書,得王羲之法,世南往師焉, 於是專心不懈,妙得其體。晚年正書,遂與王羲之相 後先。當時與歐陽詢皆以書稱,議者以謂歐之與虞, 智均力敵,亦猶韓盧之追東郭㕙也。虞則內含剛柔, 歐則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為優。嘗作《筆髓》,學者 多宗焉。有《孔子廟堂碑》《千佛銘》《師子賦》《昭陵刻石銘》」、 《嘉瑞賦》,最聞於時,然世南雖以正書見稱,而行字出 奇處,亦不在名流下,此所得惟多行字耳。今御府所 藏一十有三:行書:「《積年帖》,《借乳缽帖》,《枕臥帖》,《蔬會帖》, 《翰墨帖》,《賢士帖》,三《汝南公主銘》,槁草書《論道帖》」,《關內 帖》,《前書帖》,臨張芝《平復帖》。

按《金壺記》。虞世南曰:「余昔夢吞筆,後夢張芝指為一 道字,方悟其書也。」

按《黃山谷集》:「虞永興嘗被中畫腹書,末年尤妙。」 按《金薤琳瑯》:「予嘗見世南真蹟,謂以孔子廟堂碑石 本進呈,太宗特賜王羲之黃銀印一顆。」世南之書,貴 重當時如此。

按《書學傳授》,世南傳歐陽率更詢、褚河南遂良,遂良 傳薛少保稷,是為貞觀四家。

虞纂

按《書斷》:「世南族子纂,書有叔父體則,而風骨不繼。」

處煥

按《述書賦》注:「世南子纂,孫煥,皆能繼世煥授武官,在 仗宿衛。」

歐陽詢

按《唐書》本傳:「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敏悟絕人, 博貫經史。仕隋為太常博士。高祖微時,數與游,既即 位,累擢給事中。詢初倣王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 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法。高麗嘗遣使求之,帝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