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爾,所言穢雜。邈每應時收斂,還省刊削,皆使可觀,經 帝重覽,然後出之。是時侍臣被詔者或宣揚之,故時 議以此多邈。

《謝安傳》:「安弟子邈,累遷侍中。時孝武帝觴樂之後,多 賜侍臣文詔,辭義有不雅者,邈輒焚毀之。其他侍臣 被詔者,或宣揚之。故論者以此多邈。」按二邈俱孝武時人事如一轍

當時史臣采錄必有一誤,姑兩存之。

《陶潛傳》:「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 得,為鄉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先生 不知何許人,不詳姓氏,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 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 置酒招之,造飲必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 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 如此,時人謂之《實錄》。

《殷仲文傳》:仲文善屬文,為世所重。謝靈運嘗云:「若殷 仲文讀書半袁豹,則文才不減班固。」言其文多而見 書少也。

《劉聰傳》:「聰幼而聰悟好學,博士朱紀大奇之。年十四, 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孫吳兵法靡不誦之。工草 隸,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頌五十餘篇。」

《苻融傳》:「融聰辯明慧,下筆成章,至於談元論道,雖道 安無以出之,耳聞則誦,過目不忘,時人擬之王粲。嘗 著《浮圖賦》,壯麗清贍,世咸珍之。未有升高不賦,臨喪 不誄。」朱彤、趙整等推其妙速。

《呂光傳》:「光入龜茲城,大饗將士,賦詩言志。見宮室壯 麗,命參軍京兆段業著《龜茲宮賦》以譏之。」

《文士傳》:初,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不成, 罰酒一斗。臧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蕭介染翰 便成,文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 席之美也。」

張秉自知短命,乃作《千年歌詩》以自傷。

桓驎字元鳳。伯父焉,官至太尉。精察好學,年十三四 在焉坐。有宿年客焉,告之曰:「吾此弟子,頗有異才。今 已涉獵書傳,殊能作詩賦」,為口賦詩與之。客乃為詩 曰:「甘羅十二,楊烏九齡。昔有二子,今則桓生。參差等 蹤,異世齊名。」驎即答曰:「邈矣甘羅,超等絕倫。卓彼《楊 烏》,後世稱賢。嗟予惷弱,殊才棄年。仰慚二子,俯愧前」 言。

成公綏口不能談,而有劇問,以筆答之,見其深智。 張儼、朱異、張純三人共詣驃騎將軍朱據。據聞三人 才名,令各為賦,然後乃坐。純乃賦《席》曰:「席為冬設,簟 為夏施;揖讓而坐,君子攸宜。」

江統召補洗馬每有疑滯大事章表奏議輒為同官 所推嘗為之作草。

束晳晚應司空除著作佐郎撰。《晉書》草創三帝紀及 十志。

孫盛為祕書監篤尚好學自少長常手不釋卷既居 史官乃著三國陽秋。

王肅對明帝曰:「司馬遷記事,不虛美,不隱惡。劉向、揚 雄服其敘事,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

《南史宋臨川王道規傳》:「道規子義慶,為平西將軍、荊 州刺史,加都督。在州八年,為西土所安。撰《徐州先賢 傳》十卷,奏上之。又擬班固《典引》為典敘,以述皇代之 美。改授江州,又遷南兗州刺史,並帶都督。尋即本號, 加開府儀同三司。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文辭雖 不多,足為宗室之表。歷任無浮淫之過。惟晚節奉沙」 門,頗致費損。少善騎乘,及長不復跨馬,招聚才學之 士,遠近畢至。太尉袁淑,文冠當時,義慶在江州,請為 衛軍諮議。其餘吳郡陸展、東海何長瑜、鮑照等,並有 辭章之美,引為佐吏國臣。所著《世說》十卷,撰《集林》二 百卷,行於世。文帝每與義慶書,常加意斟酌。

《南平穆王鑠傳》:「鑠少好學,有文才。未弱冠,擬古三十 餘首,時人以為亞跡陸機。」

《徐羨之傳》:「羨之從孫湛之,為南兗州刺史,善政俱肅, 威惠並行。廣陵舊有高樓,湛之更修整之,南望鍾山, 城北有陂澤,水物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琴 室,果竹繁茂,花藥成行,招集文士,盡游玩之適。時沙 門釋惠休善屬文,湛之與之甚厚,孝武命使還俗。本 姓湯,位至揚州從事史。」

《傅亮傳》:「亮博涉經史,尤善文辭。永初元年,加太子詹 事,入直中書省,專典詔命。武帝登庸之始,文筆皆是 參軍滕演,北征廣固,悉委長史王誕。自此之後,至於 受命,表策文誥,皆亮辭也。見世路屯險,著論名曰《演 慎》。及少帝失德,內懷憂懼,直宿禁中,睹夜蛾赴燭,作 《感物賦》以寄意。初奉大駕,道路賦詩三首,其一篇有」 悔懼之辭,自知傾覆,求退無由,又作《辛有穆生董仲 道贊》,稱其見微之美云。

《謝晦傳》:「晦兄瞻,六歲能屬文,為《紫石英贊》、果然詩,為 當時才士歎異。與從叔琨、族弟靈運俱有盛名,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