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3 (1700-1725).djvu/1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府孫永體量免行錢,三司使曾布體量市易,又發常 平倉及放商稅,而青苖免役亦權罷催,凡一十八事。 繼下詔曰:「朕於致治,政失厥中。自冬汔春,愆陽為沴, 四海之內,被災者廣。意朕之聽納不得於理,歟訟獄 非其情,賦斂失其節,忠謀讜言鬱於上聞,而阿諛壅」 蔽以成其私者眾,歟中外臣僚直言闕政詔文維所 草也。初,司馬光自判西京留臺以歸,絕口不論時事。 至是讀詔泣下,乃復陳六事:一青苖,二免役,三市易, 四邊事,五保甲,六水利云。

《揮麈餘話》:元祐二年,東坡先生入翰林,暇日會張、秦、 晁、陳、李六君子於私第,忽有旨令撰《賜奉安神宗御 容禮儀,使呂大防口宣荼藥詔》,東坡就牘書云:「於赫 神考,如日在天。」顧群公曰:「能代下一轉語否?」各辭之。 坡隨筆後書云:「雖光明無所不臨,而躔次必有所舍。」 群公大以聳服。

《續明道雜志》:蘄州一日有赦書至,乃紹聖五年五月 朔受傳國寶赦也。郡官未知赦,因請問太守,其守妄 人也。曰:此赦以近修大慶殿成耳。乃是赦文中有一 句云:「告成大慶記。」唐人有得友人書云「改年多感」,即 宣傳云近改多感元年,正類此事。

《玉照新志》:宣和元年十一月乙未,知溫州蘇起奏:「臣 昨謹將耕籍詔書刻石,被以雲鶴,安奉廳事,仍行下 四縣,依此施行。自比風雨調順,禾稼既已盛茂,枯荄 又復生穗,每畝得穀一石至七八斗,乞令諸路州縣 效此施行。」裕陵覽奏不樂,云起諂佞,一至於此,何以 儆在位?其華飾手詔,豈不是相侮?可送吏部。

《貴耳集》:宣和七年南郊畢,恭謝上清儲祥宮,聞金人 已破燕山,車駕亟還禁中。夜二鼓,中人梁兢持宸翰 一紙宣示,惟書黃中來。既入對,上獨坐一橫榻,兩宮 娥擎燭。上曰:「邊警如此,盡是蔡攸匿下,不令朕知。煩 卿先草一詔,盡言朕失,以謝天下。」連進二草,皆不稱 上意。再三宣諭,只要感動人心,不須歸過宰輔,只說 朕不是。第三章,稍愜上意,親筆改寫成,即時降出。上 曰:「卿未可去,適來李邦彥等皆譸張失措,且去外面 商量。此詔是朕自思算。更有二事,待與卿說。朕欲遣 王黼、蔡攸等分守大河,盡籍內臣貴戚倖佞家財,抵 備犒軍,朕傳位與皇太子。」淵聖名「朕移軍長安,保扞關 中為根本,卿可就此為朕處置,明日便要都了,只是 未有人做宰相。」是夜二府皆至銀臺門矣。罪己詔下, 忽吳敏拜少宰,李綱拜尚書左丞。淵聖登極道:「君南 幸,向來御筆皆不行。」內禪之前,上諭曰:「處置許多事, 蔡攸盡道不是,只傳位一事靠,要做他功勞。」淵聖嗣 位,臺諫交章請誅京、攸,雖楊中立不免宣言蔡攸無 罪之語,但見論者紛然,以誅王黼為快,而右蔡氏矣。 《楓窗小牘》:道君皇帝以于闐玉益八寶為九寶,其文 云:「範圍天地,幽贊神明,保合太和,萬壽無疆。」王初寮 草詔曰:「太極圅三,運神功於八索;乾元用九,增寶曆 於萬年。」八索用九,可謂切事。徽廟以銀碗盛蘇合香 賜之。

《老學庵筆記》:汪彥章草赦書,敘軍興征斂,其詞云:「八 世祖宗之澤,豈汝能忘,一時社稷之憂,非予獲已。」最 為精當,人以比陸宣公《興元赦書》。然議者謂自太祖 至哲宗方七世,若并道君數之,又不應曰祖宗。彥章 亦悔之,信乎文之難也。

《清波雜志》:建炎元年五月一日,高宗即位赦書:「應蔡 京、童貫、王黼、朱勔、李彥、王師成、譚稹及子孫皆誤國 害民之人,見流竄者,更不收敘。」二日,降手詔:「宣仁聖 烈皇后保祐哲宗,有安社稷大功,姦臣懷私,誣衊聖 德,著在國史,以欺後世。可令國史院別差官摭實刊 修,播告天下。其蔡卞、邢恕、蔡懋,三省取旨行遣,仍不」 得用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議者謂中興新政孰先 於此,抑推原禍亂之自云。

族叔在翰林院,一日召至中書,受旨作《建立皇子詔》 曰:「朕荷天祐序,承列聖之丕業,思所以垂裕於後,夙 夜不敢康寧。永惟本支之重,彊固王室,親親尚賢,厥 有古義。普安郡王,藝祖皇帝七世孫也。自幼鞠於宮, 嶷然不群,聰哲端重,閱義有立,亢於宗藩,歷年滋多, 厥德用茂。望實之懿,中外所聞。朕將考禮正名,昭示 天下,立愛之道,始於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倫而 厚風俗也。稽考前憲,非朕敢私。」上讀之稱善,又令製 字以賜。未幾,遂柄用。

《揮麈後錄》:「李成季昭𤣱元祐左史,自號樂靜居士」,五 代宰相李濤五世孫。濤至本朝,以兵部尚書莒國公 致仕。尚書,當時階官也,其家自洛徙齊,成季猶子漢 老邴也。中興初位政府,一時大詔令多出其手。 《玉堂雜記》:故事,正除六曹侍郎及雜學士以上,遇辭 免,皆降詔不允,給舍并權侍郎則否。紹興二十七年 六月,戶部王侍郎師心辭給事中,亦降不允詔書,蓋 舊官合答詔也。是歲九月,權禮部賀侍郎允中除給 事中,辭免亦降詔,乃誤襲王例,非故事也。三十年正 月,權工部王侍郎晞亮遷夕拜,不復降詔,得之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