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人登也,願明日走謁謝』。琰笑而去,明日竟不謝。人咸」 重之,稱為「貞白先生」而不名。

按《新浙江通志》:「衍字子行,號貞白,開化人。元初寓於 杭,好古博學,凌物傲世。嘗與趙魏公相厚,善精篆書, 律以石鼓,當代獨步,兼通音律。」

陳雲嶠

按:《輟耕錄》雲:「嶠柏,泗州人,性豪宕,結客其祖平章故 宋制置即龍麟洲題琵琶亭以譏之者。凡積金七屋, 不數年散盡。嘗為侍儀、舍人、館閣諸老,朝省名公,莫 不折輩行與交,咸稱之曰『公子』。其妻,銕大保女也。恃 富貴近戚,偶一言驕之,遂終身不見。嘗被命監鑄祭 器於杭,無錫倪元鎮慕其名,來見之,張燕湖山間,羅」 設甚至,酒終為別,以一帖饋米百石。雲嶠命從者移 置近所,舉巨觥,引妓樂騶從者而前,悉分散之。顧倪 曰:「吾在京時即熟爾,名云南,士之清者,它無與比。其 所以章章者,蓋以米沽之也。請從今日絕交。且罵諸 嘗譽之者。」時張伯雨在坐,不勝跼蹐,其豪氣類如此。 嘗《雪中騎牛拜米南宮墓》詩云:「少年不解事,買駿輕 千金。何如小黃犢,踏雪空山深。小小雙牧童,吹笛穿 松林。醉拜南宮墓,地下有知音。」言世上無知音也。平 日喜居錢塘,好古有餘,而治才不足,又不樂小官,怒 罵宰相,年逾六十,不得志而死。其畢命時,作偈云:「前 身本是泗州僧。」

王幼學

按《安慶府志》:「幼學,字行卿,居慈湖。生於宋季,資識高 敏,篤志力學。幼罹北兵俘掠,至河南,陳氏得之,養以 為子,乃命之學。其家蓄書萬卷,幼學不憚寒暑,手不 釋卷,由是學識大進。元世祖至元間,年六十始歸。葺 望江舊業,躬耕慈湖之坂,與同志講道不輟。成宗大 德三年己亥,取朱子《綱目》悉為訓詁,引喻證釋。至仁」 宗延祐五年戊午,纂述成書,計五十九卷,名曰《通鑑 綱目集覽》。凡七易槁,垂二十年而後成,今行於世。當 時名公如宣城翰林貢奎章輩皆為序。至正間,年九 十三終於鄉。人稱之曰「慈湖先生。」

吳儀

按《江南通志》:「儀字明善,金谿人。博極群書,海內兵起, 無意仕進,遠近學者,爭集其門,隨資器訓迪之。所釋 皆《五經》大義。尤精《春秋》,著三書,曰《春秋裨傳》,曰《春秋 類編》,曰《五傳論辨》,多先儒所未發。雖盛暑隆寒,必正 容端坐。學者聞其謦欬,輒肅然起敬,人稱東吳先生」, 即伯宗父也。

金原舉

按《江南通志》:「原舉,鹽城人。美儀容,善吟詠,博通經史, 尤工楷書篆草。弱冠為郡學錄,後參贊總兵,廓平山 東,陞吏部掌銓科,歷州郡守。元末歸鄉,後薦授江西 南康令,終於家。有《雲谷集》。」

楊維翰

按《太平清話》:「楊鐵崖之兄,名不著,嘗讀其墓志,公諱 維翰,字子固,自號方塘,喜讀史,與維楨攻學,無寒暑, 抵夜以漏分為度,睡則以水沃面。筮仕郡文學,初帥 府檄為慈谿校,已遷天台校。其文議論高古,有氣燄 可畏。晚年游戲墨蘭竹石極精妙,興至揮灑,人求者 無貴賤悉作。時柯九思推遜之曰:『方塘、竹云詩號《光 岳集》』。」攷經有《穉穧錄》,書畫有《藝游略》。

蘇大年

按《畿輔通志》:「大年,真定人。年十五,遊學廣陵,因家焉。 碩學鴻才,不受辟舉,文辭翰墨,絕出時輩。至正間,上 書於朝,官編修。平生著述甚多,自號西坡,又號林屋 洞主。」

何失

按《畿輔通志》:失,昌平人。負才氣,能詩文。至正間,名公 交薦之,以親老不就。揭傒斯嘗推重云:「心事巢、由,上 文章陶阮間。」虞集見其所作,嘆曰:「當序而傳之,使後 之作者亦知世有斯人。」

鄭元祐

按《處州府志》:「元祐,字明德,遂昌人。天資穎悟,十五能 詩賦,與平章廉公為忘年友。父卒,徙居姑蘇,從學者 眾。省臺宣閫憲府交薦,至正十七年,授平江路儒學 教授,陞浙江提舉。所著有《遂昌山人雜錄》并《山居文 集》,祀於學。」

陸友

按《蘇州府志》:友,字友仁。父業賈友,攻苦於學,為鄰里 所竊笑。及長,賢士大夫多造訪之。善詩,尤長於五言 律,兼工隸楷。又博鍳古物,凡三代而下鐘鼎銘刻,法 書名畫,一入友目,真贋立辨。嘗至上都,柯九思、虞集 一見服其識,并善其書,交薦於朝,未及任用,而二人 皆去職。友乃歸吳,闢斗室扁曰「志雅齋。」庭植花竹,傍 樹湖石,室中惟置古今名集圖史,客至,煮茗清談不 倦,自號「硯北生」,著《硯史》《墨史》,得古玉印,并著《印史》,有 《把菊軒稿》《吳中雜志》。

郭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