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今其遺意,豈無望於陛下也?陛下苟推原其意而行 之,可以開社稷數百年之基,而況於復故物乎?不然, 維持之具既窮,臣恐祖宗之積累亦不足」恃也。陛下 試令臣畢陳於前,則今日《大有為》之略,必知所處矣。 夫吳、蜀天地之偏氣,錢塘又吳之一隅。當唐之衰,錢 鏐以閭巷之雄,起王其地,自以不能獨立,常朝事中 國以為重。及我宋受命,俶以其家入京師,而自獻其 土。故錢塘終始五代,被兵最少,而二百年之間,人物 日以繁盛,遂甲於東南。及建炎、紹興之間,為岳飛所 駐之地,「當時論者固已疑其不足以張形勢而事恢 復矣。秦檜又從而備百司庶府以講禮樂於其中,其 風俗固已華靡,士大夫又從而治園囿臺榭以樂其 生。於干戈之餘,上下晏安,而錢塘為樂國矣。一隙之 地,本不足以容萬乘而鎮壓且五十年,山川之氣,蓋 亦發泄而無餘矣。故穀粟桑麻絲枲之利,歲耗於一 歲,禽獸魚鱉草木之生,日微於一日,而上下不以為 異也。公卿將相大抵多江、浙、閩、蜀之人,而人才亦日 以凡下,場屋之士以十萬數,而文墨小異,已足以稱 雄於其間矣。陛下據錢塘已耗之氣,用閩、浙日衰之 士,而欲鼓東南習安脆弱之眾,北向以爭中原,臣是 以知其難也。」荊、襄之地,在春秋時,楚用以虎視齊、晉, 而齊、晉不能屈也。及戰國之際,獨能與秦爭帝。其後 三百餘年而光武起於南陽,同時共事,往往多南陽 故人。又二百餘年,遂為三國交據之地,諸葛亮由此 起,輔先主,荊楚之士從之如雲,而漢氏賴以復存於 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鄧「艾、羊祐,皆以其地顯 名。又百餘年而晉氏南渡,荊、雍常雄於東南,而東南 往往倚以為強梁,竟以此代齊。」及其氣發泄無餘,而 隋、唐以來,遂為「偏方下州。」五代之際,高氏獨常臣事 諸國。本朝二百年之間,降為荒落之邦,北連許、汝,民 居稀少,土產卑薄,人才之能通姓名於上國者,如晨 星之相望。況至於建炎、紹興之際,群盜出沒於其間, 而被禍尤極,以迄於今。雖南北分畫交據,往往又置 於不足用,民食無所從出,而兵不可由此而進。議者 或以為憂,而不知其勢之足用也。「其地雖要為偏方, 然未有偏方之氣,五六百年而不發泄者。」況其東通 吳、會,西連巴、蜀,南極湖、湘,北控關、洛,左右伸縮,皆足 「以為進取之機。今誠能開墾其地,洗濯其人,以發泄 其氣而用之,使足以接關、洛之氣,則可以爭衡於中 國矣,是亦形勢消長之常數也。陛下慨然移都建業, 百司庶府,皆從草創,軍國之儀,皆從簡略。又作行宮 于武昌,以示不敢寧居之意。常以江、淮之師為金人 侵軼之備,而精擇一人之沈鷙有謀、開豁無他者,委 以荊、襄之任,寬其文法,聽其廢置,撫摩振厲於三數 年之間,則國家之勢成矣。」石晉失盧龍一道,以成開 運之禍,蓋丙午、丁未歲也。明年,藝祖皇帝始從郭太 祖征伐,卒以平定天下。其後,契丹以甲辰敗於澶淵, 而丁未、戊申之間,真宗皇帝東封西祀,以告太平,蓋 本朝極盛之時也。又六十年,而神宗皇帝實以丁未 歲即位,國家之事于此一變矣。又六十年,丙午、丁未, 遂為靖康之禍,天獨啟陛下于是年,而又啟陛下以 「北向復讎」之志。今者去丙午、丁未,近在十年間矣,天 道六十年一變,陛下可不有以應其變乎?此誠今日 大有為之機,不可苟安以玩歲月也。臣不佞,自少有 馳驅「四方之志,嘗數至行都,人物如林,其論皆不足 以起人意,臣是以知陛下大有為之志孤矣。」辛卯、壬 辰之間,始退而窮天地造化之初,攷古今沿革之變, 以推極皇帝王霸之道,而得漢、魏、晉、唐長短之由,天 人之際,昭昭然可考而知也。始悟今世之儒士,自以 為得正心誠意之學者,皆風痺不知痛癢之人也。舉 一世安於君父之讎,而方低頭拱手以談性命,不知 何者謂之性命乎?陛下接之而不任以事,臣於是服 陛下之仁,又悟今世之才,臣自以為得富國彊兵之 術者,皆狂惑以肆叫呼之人也。不以暇時講究立國 之本末,而方揚眉伸氣以論富彊,不知何者謂之富 彊乎?陛下察之而不敢盡「用,臣于是服陛下之明。陛 下厲志復讎,足以對天命;篤於仁愛,足以結民心,而 又明足以照臨群臣一偏之論,此百代之英主也。今 乃委任庸人,籠絡小儒,以遷延大有為之歲月,臣不 勝憤悱,是以忘其賤而獻其愚。陛下誠令臣畢陳于 前,豈惟臣區區之願,將天地之神、祖宗之靈,實與聞 之。」書奏,孝宗赫然震動,欲牓朝堂,以勵群臣,用种放 故事,召令上殿,將擢用之。左右大臣莫知所為,惟曾 覿知之。將見亮,亮恥之,踰垣而迯。覿以其不詣己,不 悅。大臣尤惡其直言無諱,交沮之,乃有都堂審察之 命。宰相臨以上旨,問所欲言,皆落落不少貶,又不合。 待命十日,再詣闕上書曰:「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讎, 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大功於社稷也。」然坐錢塘浮 侈之隅以圖中原,則非其地;用東南習安之眾以行 進取,則非其人。財止于府庫,則不足以通天下之有 無;兵止于尺籍,則不足以兼天下之勇怯。是以遷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