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7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言,勿論他日,今隙已開矣,請公再賜二卮,明善終身 不敢忘公言。」乃再飲而別。真人吳全節與明善交尤 密,嘗求明善作文,既成,明善謂全節曰:「伯生見吾文, 必有譏彈,吾所欲知,成季為我治具,招伯生來觀之, 若已入石,則無及矣。」明日集至,明善出其文問何如 集曰:「公能從集言,去百有餘字,則可傳矣。」明善即泚 筆屬集,凡刪百二十字而文益精當。明善大喜,乃驩 好如初集。每見明經之士,亦以明善之言告之。明善 一子晦,蔭受陝西路同知,早卒。

許棐

按《嘉興府志》:「棐隱居秦溪,於水南種梅數十樹,構屋 讀書,因自號梅屋。室中懸白香山、蘇東坡二像,事之, 人有奇編,見無不錄,以故環室皆書。所著有《獻醜集》 行世。」

鄭忠

按《嘉興府志》:「忠,字原凱,閉戶讀書,無間寒暑。與沈夢 麟、黃彝相友善,從衛富益先生講《易》,一夕夢吞北斗, 自是詩聲大著。志在恬淡,雅好泉石。終元世,高蹈不 仕。」

夏溥

按《浙江通志》:「溥字大之,淳安人,自然先生之子也。明 《易象》《春秋》之學,為文雄深簡古,領至治三年鄉薦,為 安定書院山長。其教人,一以安定為師,士類多歸之。 轉龍興教授。虞集喜其詩自成一家,稱為『夏體』。」

陸正

按《嘉興府志》:「正字行正,居武原鄉。博學篤行,通律呂 象數之學。以家世宋臣,矢不仕。元侍御史程文海薦 之,不起。後與劉容城同徵,俱不赴。隱居教授。其學以 慎獨存心為要,所著《正學編》《樂律考》《七經補註》。至治 三年卒。門人私諡為靖獻先生。」

周應極

按《江西通志》:「應極,字南翁,鄱陽人。弱冠邃經史製書, 謁部使者姚燉,燉奇之,薦授婺源學正,棄官歸養,及 喪免,姚燧、王約、劉敏中、程鉅夫薦,召見,獻《皇元頌》,擢 翰林待制,調集賢司直,出同知池州,事無留滯。覈賦 金之羨者還民,著為例。英宗踐祚,以舊臣特加寵遇, 以詩詠之,未幾卒。兄應奎,字明翁,任饒州路治中,饒」 穀宜秈,而輸以秔須轉糴他境。應奎謂「任土作貢」,屢 請於行省,得以秈輸,民便之。

劉遵

按《畿輔通志》:「遵,河間人,有異才,為詩文多不經人道 語,遊京師,無知者。嘗作《採蕙詞》以見元明善,明善大 驚曰:『他日當避此位』。」御史中丞張養浩亦善之,為延 譽諸公間。得《濟南學錄》,未上卒。

郭榮

按《畿輔通志》:「榮,邢臺人。守敬祖,通《五經》,精於算數水 利,教子孫有方。時劉秉中、張文謙、張象、王恂國講學 於邢州紫金山,榮遣其孫守敬從秉忠學,遂成名臣。」

高克恭

按《畿輔通志》:「克恭,字彥敬,其先西城人,家房山。仕元, 官至刑部尚書。博學能文,善畫寒林墨竹,趙魏公、虞 文靖公多稱之。其筆法酷似米南宮,世甚珍之。人見 其畫,稱之為高房山云。」

董珪

按《畿輔通志》:「珪字君章,祁州人。幼讀書即曉文義,日 記數千言,父母未之奇也。一日隨父見道傍古碑,父 使視之,一覽悉記。父大驚,乃遣詣學,就名師,遂卒業。 後登至治辛酉科狀元,授承事郎,定州路同知,後知 潁州事。」

朱文霆

按《福建通志》:「文霆,字元道,莆田人。至治進士,博學善 屬文,有《葵山集》。官泉州路總管,致仕。」

郭完

按《福建通志》:「完,字維貞,莆田人。工詩,隱壺山,與方樸 輩二十二人為文會。」

房祺

按《山西通志》:「祺,臨汾人。為河中、大同兩路教授,終潞 州判官。著有《橫汾集》。子希文,泰定甲子解元,著有《淵 雲集》。孫輯,見《孝義》。」

薛延年

按《山西通志》:「延年,臨汾人。為西安王文學士。著《四書 引証》《小學纂圖》。有《竹軒文集》。」

單鵠

按《山西通志》:「鵠,臨汾人。仕至四川行省郎中,著有《河 汾集》。」

牟應龍

按《元史儒學傳》:「應龍字伯成,其先蜀人,後徙居吳興。 祖子才,仕宋,贈光祿大夫,諡清忠。父巘,為大理少卿。 應龍幼警敏過人,日記數千言,文章有渾厚之氣。應 龍當以世賞補京官,盡讓諸從弟,而擢咸淳進士第。 時賈似道當國,自擬伊、周,謂馬廷鸞曰:『君故與清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