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6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祖在潛邸,聞其賢,遣使召之,且曰:『素聞仁卿學優才 贍,潛德不耀,久欲一見,其勿他辭』。既至,問河南居官 者孰賢,對曰:『險夷一節,惟完顏仲德』。又問完顏合答 及蒲瓦何如?」對曰:「二人將略短少,任之不疑,此金所 以亡也。」又問:「魏徵、曹彬何如?」對曰:「徵忠言讜論,知無 不言。以唐諍臣觀之,徵為第一。彬伐江南,未嘗妄殺 一人,儗之方叔、召虎可也。漢之韓、彭、衛、霍,在所不論。」 又問:「今之臣有如魏徵者乎?」對曰:「今以側媚成風,欲 求魏徵之賢,實難其人。」又問:「今之人材賢否?」對曰:「天 下未嘗乏材,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理勢然耳。今儒生 有如魏璠、王鶚、李獻卿、蘭光庭、趙復、郝經、王博文輩, 皆有用之材,又皆賢王所嘗聘問者,舉而用之,何所 不可,但恐用之不盡耳。然四海之廣,豈止此數子哉! 王誠能旁求於外,將見集於明廷矣。」又問:「天下當何 以治之?」對曰:「夫治天下,難則難於登天,易則易於反 掌。蓋有法度則治,控名責實則治,進君子、退小人則 治,如是而治天下,豈不易於反掌乎?無法度則亂,有 名無實則亂,進小人、退君子則亂,如是而治天下,豈 不難於登天乎?且為治之道,不過立法度,正紀綱而 已。紀綱者,上下相維持;法度者,賞罰示懲勸。今則大 官小吏,下至編氓,皆自縱恣,以私害公,是無法度也。 有功者未必得賞,有罪者未必被罰,甚則有功者或 反受辱,有罪者或反受寵,是無法度也。法度廢,紀綱 壞,天下不變亂,已為幸矣。」又問:「昨地震何如?」對曰:「天 裂為陽不足,地震為陰有餘。夫地道陰也,陰太盛則 變常。今之地震,或姦邪在側,或女謁盛行,或讒慝交 至,或刑罰失中,或征伐驟舉,五者必有一於此矣。夫 天之愛君,如愛其子,故示此以警之耳。苟能辨姦邪, 去女謁,屏讒慝,省刑罰,慎征討,上當天心,下協人意, 則可轉咎為休矣。」世祖嘉納之。冶晚家元氏,買田封 龍山下,學徒益眾。及世祖即位,復聘之,欲處以清要。 冶以老病,懇求還山。至元二年,再以學士召,就職期 月,復以老病辭去,卒於家,年八十八。所著有《敬齋文 集》四十卷,《壁書藂削》十二卷,《泛說》四十卷,《古今難》四 十卷,《測圓鏡海》十二卷,《益古衍疑》三十卷。

楊果

按《元史》本傳:「果字正卿,祁州蒲陰人。幼失怙恃,自宋 遷亳,復徙居許昌,以章句授徒為業,流寓轗軻十餘 年。金正大甲申,登進士第,會參政李蹊行大司農於 許,果以詩送之,蹊大稱賞,歸言於朝,用為偃師令。到 官以廉幹稱,改滿城,改陜,皆劇縣也。果有應變材,能 治煩劇,諸縣以果治效為最。金亡,歲己丑,楊奐徵河」 南課稅,起果為經歷。未幾,史天澤經略河南,果為參 議。時兵革之餘,法度草創,果隨宜贊畫,民賴以安。世 祖中統元年,設十道宣撫使,命果為北京宣撫使。明 年,拜參知政事。及例罷,猶詔與左丞姚樞等日赴省 議事。至元六年,出為懷孟路總管,大修學廟。以前嘗 為中書執政官,移文申部,特不署名。以老致政,卒於 家,年七十五,諡「文獻。」果性聰敏,美風姿,工文章,尤長 於樂府。外若沈默,內懷智用,善諧謔,聞者絕倒。微時 避亂河南,娶羈旅中女。後登科,歷顯仕,竟與偕老,不 易其初心。人以是稱之。有《西庵集》行於世。

劉因

按《元史》本傳:「因字夢吉,保定容城人。世為儒家。五世 祖琮,生敦武校尉、臨洮府錄事判官昉,昉生奉議大 夫、中山府錄俁,俁生秉善,金貞祐中南徙。其弟國寶, 登興定進士第,終奉直大夫、樞密院經歷。秉善生述, 述,因之父也。歲壬辰,述始北歸。刻意問學,邃性理之 說,好長嘯。中統初,左三部尚書劉肅宣撫真定,辟武」 邑令,以疾辭歸。年四十未有子,嘆曰:「天果使我無子 則已,有子必令讀書。」因生之夕,夢神人馬載一兒至 其家,曰:「善養之。」既覺而生,乃名曰駰,字夢驥,後改今 名及字。因天資絕人,三歲識書,日記千百言,過目即 成誦。六歲能詩,七歲能屬文,落筆驚人。甫弱冠,才器 超邁,日閱方冊,思得如古人者。友之,作《希聖解》。國子 司業硯彌堅教授真定,因從之游,同舍生皆不能及。 初為經學,究訓詁疏釋之說,輒嘆曰:「聖人精義,殆不 止此。」及得周、程、張、邵、朱、呂之書,一見能發其微,曰:「我 固謂當有是也。」及評其學之所長,而曰:「邵,至大也;周, 至精也;程,至正也;朱子極其大,盡其精,而貫之以正 也。」其高見遠識率類此。因蚤喪父,事繼母孝,有父、祖 喪未葬,投書先友翰林待制楊恕憐而助之,始克襄 事。因性不苟合,不妄交接,家雖甚貧,非其義一介不 取。家居教授,師道尊嚴,弟子造其門者,隨材器教之, 皆有成就。公卿過保定者眾,聞因名,往往來謁,因多 遜避不與相見,不知者或以為傲,弗恤也。嘗愛諸葛 孔明「靜以修身」之語,表所居曰靜修不忽木。以因學 行薦於朝。至元十九年,有詔徵,因擢承德郎、右贊善 大夫。初,裕皇建學宮中,命贊善王恂教近侍子弟,恂 卒,乃命因繼之。未幾,以母疾辭歸。明年,丁內艱。二十 八年,詔復遣使者以集賢學士、嘉議大夫徵,因以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