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陵,舉臨安則可也。如兵力耗弊,役成遷延,進退不「可, 反為敵人所乘,悔可及乎!固宜重慎詳審,圖之以術。 若前所陳,以全吾力,是所謂坐勝也。雖然,猶有可憂 者,國家掇取諸國,飄忽凌厲,本以力勝,今乃無故而 為大舉,若又措置失宜,無以挫英雄之氣,服天下之 心,則稔惡懷姦之流,得以窺其隙而投其間,國內空 虛,易為搖蕩。」臣愚所以諄諄於《東師,反覆致論,謂不 在於已然而在於未然者此也。遂會兵渡江,圍鄂州。 聞憲宗崩,召諸將屬議,經復進議曰:〈易〉》言:『知進退存 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殿下聰明睿知,足以 有臨,發強剛毅,足以有斷,進退存亡之正,知之久矣。 嚮在沙陀,命經曰:『時未可也』。又曰:『時之一字,是當整 理』。又曰:『可行之時,爾自知之』』。大哉王言!時乘六龍之 道,知之久矣。自出師以來,進而不退,《經》有所未解者, 故言於真定,於曹、濮,於唐、鄧,亟言不已,未賜開允。乃 今事急,故復進狂言。國家自平金以來,惟務進取,不 遵養時晦,老師費財,卒無成功,三十年矣。蒙哥罕立 政,當安靜以圖寧謐,忽無故大舉,進而不退,𢌿王東 師,則不當亦進也,而遽進以為有命,不敢自逸,至於 汝南,既聞凶訃,即當遣使遍告諸帥,各以次退,修好 於宋,歸定大事,不當復進也,而遽進以有師期會於 江濱,遣使喻宋,息兵安民,振旅而歸,不當復進也,而 又進既不宜渡淮,又豈宜渡江,既不宜妄進,又豈宜 攻城?若以幾不可失,敵不可縱,亦既渡「江,不能中止, 便當乘虛取鄂,分兵四出,直造臨安,疾雷不及掩耳, 則宋亦可圖。如其不可,知難而退,不失為金兀朮也。 師不當進而進,江不當渡而渡,城不當攻而攻,當速 退而不退,當速進而不進,役成遷延,盤桓江渚,情見 勢屈,舉天下兵力,不能取一城,則我竭彼盈,又何俟 乎?且諸軍疾疫已十四五,又延引月日,冬春之交,疫 必大作,恐欲還不能。彼既上流無虞,呂文德已并兵 拒守,知我國疵,鬥氣自倍。兩淮之兵盡集白鷺,江西 之兵盡集隆興,嶺、廣之兵盡集長沙、閩、越沿海巨舶 大艦以次而至,伺隙而進,如遏截於江、黃津渡,邀遮 於大城關口,塞漢東之石門,限郢、復之湖、濼,則我將 安歸?無已,則突入江浙,擣其心腹,聞臨安海門已具 龍舟,則已徒往還抵金山,并命求出,豈無韓世忠之 儔?且鄂與漢陽分據大別,中挾巨浸,號為活城,肉薄 骨并而拔之,則彼委破壁孤城而去;泝流而上,則入 洞庭、保荊、襄;順流而下,則精兵健櫓突過滸、黃,未易 遏也。則亦徒費人命,我安所得哉?區區一城,勝之不 武,不勝則大損威望,復何俟乎!雖然,以王本心,不欲 渡江,既渡江不欲攻城;既攻城不欲并命;不焚廬舍, 不傷人民,不易其衣冠,不毀其墳墓,三百里外不使 侵掠。或勸徑趨臨安,曰:「其民人稠夥,若往,雖不殺戮, 亦被踐蹂,吾所不忍。若天與我,不必殺人;若天弗與, 殺人何益!」而竟不往。諸將歸罪士人謂不可用,以不 殺人故不得城,曰:「彼守城者祇一士人。賈制置汝十 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 之罪乎?益禁殺人,巋然一仁,上通於天,久有歸志,不 能遂行耳。然今事急,不可不斷也。宋人方懼大敵,自 救之師雖則畢集,未暇謀我,第吾國內空虛,塔察國 王與李行省肱髀相依,在於背脅。西域諸胡窺覘關 隴,隔絕旭烈大王。病民諸姦,各持兩端,觀望所立,莫 不覬覦神器,染指垂涎。一有狡焉,或啟戎心。先人舉 事,腹背受敵,大事去矣。且阿里不哥已行赦令,令脫 里赤為斷事官,行尚書省,據燕都,按圖籍,號令諸道, 行皇帝事矣。雖大王素有人望,且握重兵,獨不見金 世宗、海陵之事乎?若彼果決稱受遺詔,便正位號,下 詔中原,行赦江上,欲歸得乎?昨奉命與張仲一觀新 月城,自西南隅,萬人敵上,可並行大車,排槎串樓,締 搆重複,必不可攻,祇有許和而歸耳。斷然班師,亟定 大計,銷禍於未然。先命勁兵把截江面,與宋議和,許 割淮南漢上、梓夔兩路,定疆界歲幣,置輜重,以輕騎 歸,渡淮乘驛,直造燕都,則從天而下。彼之姦謀僭志, 冰釋瓦解,遣一軍逆蒙哥罕靈輿,收皇帝璽,遣使召 旭烈阿里不哥、摩哥及諸王、駙馬會喪和林,差官於 汴京、京兆、成都、西涼、東平、西京、北京撫慰安輯,召真 金太子鎮燕都,示以形勢,則大寶有歸而社稷安矣。」 會宋守帥賈似道亦遣間使請和,迺班師。明年,世祖 即位,以經為翰林侍讀學士,佩金虎符,充國信使使 宋,告即位,且定和議,仍敕沿邊諸將毋鈔掠。經入辭, 賜蒲萄酒,詔曰:「朕初即位,庶事草創,卿當遠行,凡可 輔朕者,亟以聞。」經奏便宜十六事,皆立政大要,辭多 不載。時經有重名,平章王文統忌之。既行,文統陰屬 李璮潛師侵宋,欲假手害經。經至濟南,璮以書止經, 經以璮書聞於朝而行。宋敗璮軍於淮安。經至宿州, 遣副使劉仁傑、參議高翿請入國日期,不報,遺書宰 相及淮帥李庭芝。庭芝復書,果疑經。而賈似道方以 卻敵為功,恐經至謀泄,竟館經真州。經乃上表宋主 曰:「願附魯連之義,排難解紛。豈知唐儉」之徒款兵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