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4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問事款幾何?景仁率《易》,少周密,對曰:「二十餘事。」復曰: 「其中如某事、某事,十事可行,餘皆無謂也。」明日,上召 景仁責之曰:「卿昨言可行者,朕觀之,中復有不可行 者。卿謂無謂者,中亦有可行者。朕未嘗使卿分別可 否,卿輒專可否,何也?自今戒之。」十年,兼太常卿,學士、 同修國史如故。轉承旨,兼修國史,改河南尹。二十一 年,召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國史。世宗謂景仁曰: 「卿博學老儒,求如古之御史大夫,然後行之,斯為稱 矣。不能如古之人,眾人不獨誚卿,亦謂朕不能知人。 卿醉中頗輕脫失言,當以酒為戒。」初,朝臣言景仁有 文藝,而頗率易,不可任臺察。景仁被詔就臺中治監 察罪,輒以便服視決罰。上聞之,責景仁曰:「朕初用卿 為大夫,或言卿不可居此官,今果不用故事,率易如 此。卿自慎,不然,黜罰及矣。」景仁頓首謝。未幾,詔葬元 妃李氏於海王莊。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提控葬事, 都水監丞高杲壽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決之四 十。景仁劾奏元忠輒斷六品官,無人臣禮。上曰:「卿劾 奏甚當。」使左宣徽使蒲察鼎壽傳詔戒敕元忠曰:「監 丞六品,有罪聞奏,今乃一切趨辦,擅決六品官,法當 如是耶?御史在尊朝廷,汝當自咎,勿復再。」元忠尚豫 國公主,怙寵自任,倨慢朝士。景仁劾之,朝廷肅然。是 歲薨。

馬天來

按《山西通志》:「天來,介休人,黃裳榜進士。博學工詩,多 技能,畫入神品,言辯而則。在太學十九年,人不堪其 貧苦,談笑自如也。大定初,調隸州司侯靈璧簿,召為 國史院編修官。」

郭用中

按《山西通志》:「用中,平陽人。大定七年進士,歷浮山簿、 陝州錄事。所著有《寂然居士集》。」

張玹

按《山西通志》:「玹,河中人。大定中,登進士第,定國節度 同知。子鋸刻意於詩,五言尤其所長,時稱為張五言。 所著有《韋齋集》。」

鄭時昌

按《山西通志》:「時昌,字仲康,洪洞人。孝友性成,八歲通 《易》,讀書過目成誦,晝夜寒暑不輟。大定間,對策第一。 世宗欲以典樞要,辭不受。曰:『顯名於來世,吾之願也』。 遂就汾州教授。抵西河,訪子夏之道,衍河、汾之傳,理 學大明,士翕然從遊如雲,文風為之丕變。編《韻類節 事》并《群書會要》行於世。」

吳希尹

按《山西通志》:希尹,石州人。父水,廣蓄書籍,榜堂曰「萬 卷」,以為家塾。希尹力學知名當世,大定間,登進士第, 官至同知陝西東路轉運使。子章亦舉進士,仕至翰 林學士。元遺山嘗受學焉。

王去執

按《山東通志》:「去執,字明道。應進士試不合,即拂衣閉 門,講究經傳文學,與兄廣道齊名。以父母多病,尤精 於醫。世宗時,試醫京師第一,入翰林院,號榆山先生。」

党懷英

按《金史文藝傳》:「懷英字世傑,故宋太尉十一代孫,馮 翊人。父純睦,泰安軍錄事參軍,卒官,妻子不能歸,因 家焉。應舉不得志,遂脫略世務,放浪山水間,簞瓢屢 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進士第,調莒州軍事判官,累 除汝陰縣尹,國史院編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翰林待 制兼同修國史。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 學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與鳳翔府治中郝俁充《遼 史》刊修官,應奉翰林文字移剌益、趙渢等七人為編 修官,凡民間遼時碑銘、墓誌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 舊事,悉上送官。是時,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辭,旁求文 學之士,以備侍從,謂宰臣曰:「翰林闕人,如之何?」張汝 霖奏曰:「郝俁能屬文,宦業亦佳。」上曰:「近日制詔,惟党 懷英最善。」移剌履進曰:「進士擢第後,止習吏事,更不 復讀書,近日始知為學矣。」上曰:「今時進士甚滅裂,《唐 書》中事,亦多不知,朕殊不喜。」上謂宰臣曰:「郝俁賦詩 頗佳,舊時劉迎能之,李晏不及也。」明昌元年,懷英再 遷國子祭酒。二年,遷侍講學士。明年,議開邊防濠塹, 懷英等十六人請罷其役,詔從之。遷翰林學士。六年, 有事於南郊,攝中書侍郎,讀祝冊,上曰:「讀冊至朕,名 聲微下,雖曰尊君,然在郊廟,禮非所宜,當平讀之。」承 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寧軍節度使。明年,召為翰林學 士承旨。泰和元年,增修《遼史》編修官三員,詔分紀、志、 列傳刊修官,有改除者以書自隨。久之,致仕。大安三 年卒,年七十八。諡文獻。懷英致仕後。章宗詔直學士 陳大任繼成《遼史》云。

郝俁

按《山西通志》:「俁,太原人。正隆二年進士,仕至河東北 路轉運使。子居簡、居中,俱工詩,與父並以文稱。俁英 姿曄曄,倬越倫輩。由樞密院令史剌坊州,轉鳳翔府 治中、安山安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