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預為備。俄有臺評,上曰:「吳曾博通天人,可與外任。」奉 祠歸。久之,除知靖州,志於去貪吏以安邊民,與監司 不協。未幾,知全州,陛辭,孝宗稱其議論之美。既至郡, 改知嚴州。道經釣臺,郡盛供帳以待,公卻不受,曰:「獨 不見羞於子陵耶?」墨吏憚之,為所中傷,遂致仕。公所 著述,除獻諸朝外,有《得閑文集》《待試詞學千一策》《北 征南伐》《編年南北事類》《能改齋漫錄》,下至《醫學方書》, 近五百卷,悉收入祕府。年七十有三。

蔣繼周

按《浙江通志》:「繼周,字世修,青田人。七歲賦《牧童詩》,有 『回首一聲笛,斜陽遮半山』之句。甫冠,登紹興進士,歷 官二十餘年,奏對剴切,孝宗稱之曰:『卿文大似陸贄』。 歷御史中丞,知無不言。上親禮褒異,有『盡公無私』之 語。終禮部尚書,贈少師,諡文恭。」

蘇總龜

按《福建通志總龜》,「德化人。紹興三十二年試中上舍 優等第一。孝宗即位,恩賜釋褐登第,授衡州教授,累 遷參淮東議幕,奉祠。有文學,所著有《論語解》《大學儒 行編》《詩文雜著》。」

戴達先

按《無錫縣志》:「達先字子善,世居邑之城東。父滂,有文 行,紹興初建太學,達先與弟幾先俱中選,士爭傳其 文,號『二戴格。太學為之語曰:『二戴一王,辟雍之光。前 有王戴,後有陳蔡』』。」以上舍射策賜第,高宗召對,擢太 學博士。孝宗朝求直言,達先條天下利害、南北戰守 事以對。召試館職,除正字,遷校書郎,歷知江陰軍,移 袁州。

戴幾先

按《無錫縣志》:「幾先字子微,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丞相 陳康伯薦於朝,召教諸王,稍遷國子司業。對便殿,論 王安石、蘇軾之學功利仁義差別,上嘉之,擢禮部侍 郎兼侍講,累遷直龍圖閣。自號錫谷居士。」

范端臣

按《浙江通志》:「端臣,字元卿,蘭谿人。賢良浚之從子,受 學於浚。紹興中,登進士第,累遷至中書舍人右史。文 詞典雅,尢工於詩,卓然名世,學者稱為蒙齋先生。潘 慈明誌其墓,謂篆楷草隸皆造於妙。」吳師道亦稱其 「天才俊逸,詞翰絕人。乾淳中,著聲館閣。」

陳應龍

按《福建通志》:應龍,字定夫。精《尚書》《春秋》,又喜讀孫吳 書。淳熙間,以武舉試右庠,陳傅良持文衡,見其文,詫 曰:「此館閣才也。」寘首選,授修仁尉。徐應持憲廣右,以 其緩趨迎而督過之,應龍乃書十六韻以呈,徐閱之 曰:「『豪傑士也』。遂加禮焉。」

劉度

按《浙江通志》:「度字汝一,長興人。博覽強記,汪藻一見 異之。以制科薦,登紹興己丑進士,歷臺諫。孝宗即位, 陳《春秋》正始之道,所著有《傳言鑑古》三十篇,雜文三 十卷。」

張良臣

按《寧波府志》:「良臣,字武子,號雪窗,家洪州。父避寇來 鄞,因家焉。善詩,清刻高潔,不蹈襲凡近,音節悲壯,尢 長於絕句,語盡而意益遠,詩至於盛唐極矣。李商隱、 杜牧之晚出,以絕句為專門。至宋王安石力倣之,病 多而不能,終似黃庭堅。以不使句格為工,律呂乖忤, 而體益變。陳與義借古語為援,不為事物牽掣,侶黃」 而益奇,詩之變無餘蘊矣。獨良臣穿幽納明,復唐格 律,後宋詩人,咸推服之。吟哦諷詠,遂悉宗尚,而詩稍 復其變焉。良臣於舉子業非所長。隆興元年試南省, 魏文節公杞時為參詳官,攜其三策見知舉張燾曰: 「此文拙古,必故人張武子所為,願拔之。」及撤棘,果良 臣也。杞晚居小溪山中,日從唱酬。官止監左藏庫。有 《集》十卷,至咸淳間徐直諒始刻於廣信郡。

丁可

按《浙江通志》:「可字無可,天台人。隆興元年進士,終監 行在惠明北局。嘗上書訟趙鼎、岳飛之忠,忤湯思退, 告歸。工詩尢,妙於長短句云。」

徐大受

按《浙江通志》:「大受,天台人。淳熙十一年特科,官終監 行在草料場。未第時,開館授徒。朱文公提刑過其地, 正與其徒論說顏子不違仁章,朱連舉數疑,應答皆 不失旨,朱大嘆賞,遂與定交。趙汝愚拜相,與韓𠈁冑 同出,內批公賀啟有云:『以周公之德,自應相成王為 師;然老子之賢,詎可與韓非同傳』。」汝愚讀之,遂立辭 新命。劉知過以詩名見之,曰:「自此當臥君百尺樓上 矣。」事詳《文公所遺帖》。

謝克仁

按《福建通志》:「克仁,字夢得,建寧人。以文詞詩律遊江 湖。淳熙改元,薦於鄉。有《題金山》詩云:『半夜鬼神朝水 府,五更鼓角動揚州』。大為張于湖所知,以國士畏友 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