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八十一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九

  宋十九

  王庭珪      李石

  陳宗諤      潘預

  吳曾       蔣繼周

  蘇總龜      戴達先

  戴幾先      范端臣

  陳應龍      劉度

  張良臣      丁可

  徐大受      謝克仁

  王卿月      陳季雅

  趙彥    黃鐘

  戴師愈      周孚

  王及       許沆

  毛璞       湯邦彥

  鄭克己      唐閱

  曾丰       吳倫

  張紆       黃開

  蔡如松      王厚之

  劉堯夫      李獻可

  倪千里      胡朝穎

  義太初      方有開

  朱金發      陳黼

  何坦       歐陽程

  王應之      阮薦

  朱次雲      何恪

  滕宬       陸維之

  周甫       邊惇德

  馬先覺      歐海

  易袚

文學典第八十一卷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九

宋十九

王庭珪

按《吉安府志》:「王庭珪,安福人。貢太學。時方禁士人說 詩,庭珪吟詠自若。政和間,中進士,調茶陵丞。忤部使 者,遂拂衣歸。潭帥留之不得,嘗著論極言招安大盜 之害。洪帥李丞相綱奇其說,未及用而去。胡編修銓 忤秦檜,謫嶺表,親交無敢通問,庭珪獨往送以詩,而 語峻驚人。有歐陽安永者,上飛語告之。檜怒,令帥臣」 鞫坐以謗訕流夜郎。夜郎帥長囚視之,檜死,許自便。 孝宗初,召對,詔曰:「粹然耆儒,凜有直節。」除國子主簿, 不留。乾道間,召對,又不留。踰年,又召對內殿,蠲拜跪 禮,賜坐勞問。珪固乞歸,詔曰:「年九十而行義益固。」除 直敷文閤。所著有《瀘溪集》《易解》《六經講義》《論語講義》。 庭珪學無不通,尤邃于《易》。先時獄興,郡守議收公掾, 汪涓奮曰:「王君剛介,一紙書招之必至。」他掾變色,自 請提禁卒捕公,至則突入公家,公談笑就逮。家四壁 立,惟易解鐍篋中,卒疑其貨也,挈以去。他日公嘆曰: 「天厄吾書!」

李石

按《四川總志》:「石,資縣人。負文學,有盛名于蜀。紹興間 為校官,乾道中為郎,歷秉麾節。趙雄不善石,以是晚 益困。有《方舟集》七十卷。」

陳宗諤

按《廣東通志》:「宗諤,字昌言,連州人。工文章,不拘時習。 家有養源堂,著述甚富。張浚在連,喜與論文,浚子栻 嚴事之。以特奏名仕瀧水丞,攝端溪令。或勸其為自 殖計,曰:『俸入已足,此外何求乎』?後浚欲薦于朝,未上 而宗諤卒。有《養源集》行於世。」

潘預

按《廣東通志》:「預,字晉卿,博羅人。篤學該洽,以古文詞 為鄉黨重,而尢邃於《易》。三山林東負時名,少許可。及 抵羅浮,見預論《易》,遂為之屈。乾道中,以特科授宜州 司法參軍。時龔茂良帥廣,聘至番禺,訓迪諸生。」

吳曾

按《崇仁縣志》:「曾字虎臣,邑人。倜儻有志氣。年十五游 上庠,經史百氏,窮探力索。屬金人南牧歸,從孫仲益、 汪彥章、徐師川輩論文說詩,呂居仁謂其文言高旨 遠,當與江右諸名公並稱。高宗朝獻所著《君臣論》《負 暄策》《毛詩辨疑》《春秋左傳發揮》《新唐書糾繆》。授洪州 贍軍酒庫,改都大司檢踏官。入為敕令所刪定官,遷」 太常司簿,屢遷至吏部郎。太史局建議,欲徙去紹興 府攢宮二十里內士民墳墓,公謂坤道尚靜,恐傷旺 氣,事得止。又言辛巳、壬午歲俱日食,三朝當主兵,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