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判官兼提舉學士。壬孫卒,無後,遇孫躬為治葬,撰墓 銘,其辭纏綿悲愴,使人讀之慼如也。先是,壬孫病劇, 遺書及玉環曰:「謹藏之,他日如見其人。」後誦書持環, 流涕不已,其友愛出天性云。

李孟傅

按《宋史》本傳:「孟傅,字文授,資政殿學士光季子也。光 謫嶺海,孟傅才六歲,奉母居鄉,刻志於學,賀允中、徐 度皆奇之。而曾幾妻以其孫龍大淵黜為浙東總管, 知孟傅為名門子,解后必就語,孟傅正色辭之。幹辦 江東提刑司,易浙東常平司。母喪免,調江山縣丞,棄 去,監南岳廟行在編估局,未上,改楚州司戶參軍。單」 車赴官。公退,閉戶讀《易》。郡守、部使者不敢待以屬吏。 徐積墓在境內,蕪沒既久,加葺之。脩復陳公塘,有灌 溉之利。知象山縣,守薦為邑最,從官多合薦之,主管 官告院。與同列上封事,請詣北宮,又移書宰相,遷將 作監主簿。丞相趙汝愚初當國,適大侵,遣孟傅按視 江、池、鄂三大軍所屯積粟。道除太府丞。既復命,汝愚 去國,黨論起,而孟傅奉使無失指,面對言:「比以使事 往返四千里,所過民生困窮,衣食不贍。國之安危,以 民為本。今根本既虛,形勢俱見,保邦之慮,宜勤聖念。」 時韓𠈁冑連逐留正及汝愚,太府簿吳璹與𠈁冑有 連姻,因言:臺諫將論朱熹,孟傅奮然曰:「如此,則士大 夫爭之,鼎鑊且不避。」兼考功郎,復因對,言:「國家長育 人才,猶天地之於植物,滋液滲漉,待其既成而後足 以供大廈之用。今士大夫皆有苟進之心,治功未優, 功能尚薄,而意以馳騖於臺閣,不稍有以扶持正飭 之,其敝將甚。」又言:「武舉及軍士比試,專取其力,臨敵 難以必勝。唐世取人,由步射、弓弩以至馬射,各以其 中之多寡為等級,宜采取行之。」韓𠈁冑與孟傅故,嘗 致𠈁冑意,孟傅謝曰:「行年六十去,意已決。」𠈁冑慚而 退。請外,知江州,獄訟止息,𠈁冑不悅。丐歸,復知處州, 遷廣西提點刑獄,改江東提舉常平,移福建。詔入對, 首論用人宜先氣節,後才能,益招徠忠讜以扶正論。 故人有在政府者,折簡問勞勤甚。孟傅逆知其意,即 謝曰:「孤蹤久不造朝,獲一望清光而去,幸矣。」對畢,即 出關。至閩大饑,發廩勸分,民無流莩。𠈁冑誅,就遷提 點刑獄,移江東,又辭。丞相史彌遠,其親故也,人謂進 用其時矣。卒歸使節,角巾還第。再奉祠,以倉部郎召, 又辭。遷浙東提點刑獄,未數月,申前請,章再上,加直 祕閣,移江東,不赴,主管明道宮,進直寶謨閣,致仕,卒, 年八十四。常誡其子孫曰:「安身莫若無競,修己莫若 自保。守道則福至,求祿則辱來。」有《磐溪集》《宏詞類槁》 《左氏說》《續史》《雜志》《記善》《記異》等書行世。

按《宋史李光傳》:「孟傅,字文授,光幼子也。光南遷之日, 才六歲,以光遺表恩,累官至太府丞。韓𠈁冑願見之, 孟傅曰:『行年六十,去計已決,不敢聞也』。由是出知江 州,以朝請大夫直寶謨閣致仕,卒年八十。有《磐溪詩》 二十卷,《文槁》三十卷,《宏詞類》槁十卷,《左氏說》十卷,《讀 史》十卷,《雜誌》十卷。博學多聞,持身甚嚴,時推能世其 家。」

張即之

按《宋史文苑傳》:「即之字溫夫,參知政事孝伯之子。以 父恩授承務郎,銓中兩浙轉運司進士舉,歷監平江 府糧料院。丁父憂。服除,監臨安府樓店務。丁母憂。服 除,監臨安府龍山稅,寧國府城下酒麴務,簽書荊門 軍判官廳公事,烏程丞,特差簽書江陰軍判官廳公 事,提領戶部犒賞酒庫所幹辦公事,添差兩浙轉運 司主管文字,行在檢點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 監尚書六部門、淮南東路提舉常平司主管文字,添 差通判揚州」,改鎮江,又改嘉興、將作監簿,軍器監丞, 司農寺丞、知嘉興。未赴,以言者罷。丐祠,主管雲臺觀。 引年告老,特授直祕閣致仕。寶祐四年,制置使余晦 入蜀,以讒劾閬州守王惟忠,於是削惟忠五官,沒入 其資,下詔獄鍛鍊誣伏,坐棄市。惟忠臨刑謂其友陳 大方曰:「吾死當上愬於天七」揮刃不殊,血逆流。即之 雖閒居,移書言於淮東制置使賈似道,恤其遺孤,又 使從孫士倩娶惟忠孤女。未幾,似道入相,中書舍人 常挺亦以為言。景定元年,給還首領,以禮改葬。復金 壇田,多即之倡義云。「即之以能書聞天下,金人尤寶 其翰墨。」惟忠,字肖尊,慶元之鄞人,嘉定十三年進士。

趙蕃

按《宋史文苑傳》,「蕃字昌父,其先鄭州人。建炎初,大父 晹以祕書少監出提點坑冶,寓信州之玉山。蕃以晹 致仕恩,補州文學,調浮梁尉、連江主簿,皆不赴。為太 和主簿,受知於楊萬里,調辰州司理參軍。與郡守爭 獄罷,人以蕃為直。始,蕃受學於劉清之,清之守衡州, 乃求監安仁贍軍酒庫,因以卒業。至衡而清之罷,蕃」 即丐祠,從清之歸。其後,真德秀書之《國史》曰:「蕃於師 友之際蓋如此,肯負國乎?」家居,連書祠官之考者三 十有一。理宗即位,以大社令與劉宰同召,不拜,特改 奉議郎、直祕閣,又辭奉祠,得致仕,轉承議郎,依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