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名曰《詩輯》。朱熹《詩傳》多采其說。」

嚴羽

按《福建通志》:「羽,字儀卿,邵武人。有才名,所著《滄浪詩 話》,議論深到,海內宗之,自號滄浪逋客。同族有嚴仁, 好古博學,嚴參號三休居士,俱高尚,世號『三嚴』」云。

龔頤正

按《蘇州府志》:「頤正,字養正,本名敦頤。其先歷陽人,元 祐黨人兵部侍郎原之曾孫。祖澈,通判江寧府。父相, 知華亭縣,甚著聲績,遂家吳中。頤正用洪丞相門客 恩為不理選限登仕郎。嘗著《符祐本末》三十卷,又著 《元祐黨籍》三百九人,《列傳》所佚者一人而已。淳熙末, 洪邁領史院,奏授下州文學,補迪功郎,監潭州南岳」 廟。光宗立,用薦主館吏部架閣文字,遷大社令、宗正 簿。頤正著《續稽古錄》,言𠈁冑定策功,擢資善堂小學 教授,遷樞密院編修官。嘉泰元年,詔頤正學問該博, 賜進士出身,兼實錄院檢討官,預修光、孝二宗《實錄》。 未幾,遷祕書丞,卒。𠈁冑死,有詔毀《續稽古錄》。頤正有 文名,尤為范成大所賞,周必大稱其「博通史學,嫺於 辭章」,所著有《中興忠義錄》《續釋常談》。

喻偘

按《浙江通志》:「偘字伯經,義烏人。登慶元己未進士第, 歷隆興府觀察推官,復為宜春丞。宜春地接贛、吉,民 善訟,偘聽必以情,民退無後言。凡訴臺部者,必曰:『得 宜春丞,一聽死無憾』。陞朝奉郎,遂請祠歸,築室夫人 峰下,曰蘆隱。所著有《蘆隱類槁》五十卷,《隨類錄》二百 卷。」初,偘受經於陳亮,當乾道、淳熙間,諸儒皆談性命 而闢功利,亮倔起而非之,人皆未信其說,偘獨力為 倡導,使亮之門惡聲不入於耳,而高明頓出世儒之 上,皆偘之功也。已而亮不為世俗所容,再下詔獄,偘 極力營脫,人尤義之。

趙時侃

按《江南通志》:「時侃,字仲和,金壇人。書過目輒成誦。慶 元二年登第,宰句容,抗疏乞通下情及論備邊實政, 皆嘉納,累官工部侍郎。時侃忠孝性成,博聞強記,明 習典故,所著有《容齋筆錄》等書,共一百三十卷。」

周南

按《蘇州府志》:「南字南仲,吳縣人。博學無所不通,與孔 元忠、滕宬皆從葉適游。紹熙元年對策,言甚切直,大 要謂陛下聰明,為小人蒙蔽,一曰道學,二曰朋黨,三 曰皇極。自陛下入其說,而才學之士棄之矣。至其中 立不倚者,又指以朋黨而不用矣。唯其不能可否,無 所執守,而自為賢智,然後竊箕子之說,為自便之地, 而《建皇極》之論定矣。夫箕子謂有為有猷有守,乃有 才、有道有操執之人也。今所指道學朋黨者,正斯人 耳,奈何反棄之而謂之《建皇極》哉!」又云:「陛下近逐一 讒諂權賄之小人,而卷舌之星為之不明者累月。若 積其實德,每事如斯,何求而不得?」蓋是時閤門舍人 姜特立為留正,奏出之故南言如此。考官得其文,驚 嘆,擬奏第一。適鄭湜有奏,光宗顧謂大臣曰:「湜疏才 入六日,南何自知之?」乃格寘乙科之首。當時中選者, 自媿在南右。授池州教授。時論者並攻道學。南婦翁 黃度忤權要,為御史所劾,差南常州推官,以父憂不 行。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幹辦浙東茶鹽司公事。開禧 三年,詔召館職,尋改文林郎、祕書省正字。母喪除服, 再入,又以言罷卒。所著《山房槁》《前後集》合四十卷。

曾興宗

按《江西通志》:「興宗,字光祖,寧都人。乾道七年,舉解試 特奏名,授肇慶推官。慶元初,禁偽學。興宗以嘗師事 朱熹,罷歸,築室篔簹谷,號唯庵。自信益堅,未嘗少挫。 敦行古禮,四方從學者日眾。朱子沒,心喪三年。所著 詩文,多溫厚典則。」

柯夢得方汝一趙庚夫

按《福建通志》:「夢得,字東海,莆田人。嘉定初,以特科入 官。善詩,有《抱甕集》及《選唐集》句行世。同邑有方汝一, 字清卿,趙庚夫,字仲白,俱以詩文名。」

李仲光

按《福建通志》:「仲光,字景溫,崇安人。開禧進士,授雷陽 諭,歸。著述甚富。後為湖南幕,著《肯堂集》。」

劉剛中

按《福建通志》:「剛中,字德言,建寧人。少好文詞,喜壯老。 及登朱熹門,遂篤志正道。與黃幹切磋友善,歸築室 講學,遠近人士翕然從之。第進士,再調蘭谿丞。有《述 師友問答集》《西漢奇語》。」

敖陶孫

按《福建通志》:「陶孫,字器之,福清人。少有大志,為文章 援筆立就。韓𠈁冑用事,朱熹貶外,陶孫時遊太學,首 以詩送之。趙汝愚死貶所,陶孫哀之以文,又揭詩於 通衢。𠈁冑大怒,遣捕,陶孫變姓名,亡命得免。後登慶 元進士,終溫陵通判。有《臞菴集》。」

周雲

按《江西通志》雲:「字從龍,吉水人。以詩、古文受知於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