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書纂要》《法家源流異政錄》十一卷。又合《左傳》《戰國策》

《史記》《漢書》、韓、柳、歐、蘇八家為《文章旨要》八卷。所自撰」 詩、賦、序、記、銘、贊、雜著二十卷。劉岳申志其墓,謂「永新 以三馮瑞其鄉」,蓋其父魯山先生與其弟獎翁並以 文學稱。

趙師秀

按《浙江通志》:「師秀,字靈芝,永嘉人。登紹熙第,浮沉州 縣,僅一改秩而卒。自乾淳以來,濂洛之學方行,諸老 類尚窮經,於聲律不暇寘力。潘檉出,始倡為唐詩,師 秀與徐照翁卷、徐璣相與求工,由是詩學盛行焉。」

張埴

按《吉安府志》:「埴字養直,吉水人。少孤,家貧,篤志力學, 雖飯牛刈薪,亦挾冊讀之。族之長者過焉,聞書聲荊 榛中,視之,乃埴也。心大奇之,因令與諸子共學,穎悟 絕人。為詩文有奇氣風骨,早遊湖湘間,詩名大起。客 有以詩自豪者,以兩語挑之,令屬末韻,埴應聲曰:『夜 靜莫吟崎嶮句,恐驚明月墮波寒』。其人遂駭服。一日」, 有詩指切時宰,守帥趙葵聞之,撫几嘆曰:「張埴天下 奇士也。」欲薦之,力辭不就。

徐次鐸

按《浙江通志》:「次鐸,字文伯,一字仲友,東陽人。登紹熙 元年進士,又試宏詞科,為山陰尉。仕止三衢倅。嘗效 《周禮》作《漢官》,又作《唐書傳註補註音訓》,總三百篇,自 號《徐氏唐書》。又以《唐書》糾繆訛舛,作《釋糾辨》十卷。」

袁樞

按《宋史》本傳:「樞字機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學,嘗以《修 身為弓賦》,試國子監,周必大、劉珙皆期以遠器。試禮 部詞賦第一人,調溫州判官,教授興化軍。乾道七年, 為禮部試官,就除太學錄。」輪對三疏,一論開言路以 養忠孝之氣,二論規恢復當圖萬全,三論士大夫多 虛誕、僥榮利。張說自閤門以節鉞簽樞密,樞方與學 省同僚共論之,上雖容納而色不怡。樞退詣宰相,示 以奏疏,且曰:「公不恥與噲等伍邪?」虞允文愧甚。樞即 求外補,出為嚴州教授。樞常喜誦司馬光《資治通鑑》, 苦其浩博,乃區別其事而貫通之,號《通鑑紀事本末》。 參知政事龔茂良得其書,奏于上,孝宗讀而嘉嘆,以 賜東宮及分賜江上諸帥,且令熟讀,曰:「治道盡在是 矣。」他日,上問袁樞今何官,茂良以實對。上曰:「可與寺 監簿。」於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對,即因史書以言曰:「臣 竊聞陛下嘗讀《通鑑》,屢有訓詞,見諸葛亮論兩漢所 以興衰,有小人不可不去之戒。大哉王言,垂法萬世。」 遂歷陳往事,自漢武而下至唐文宗,偏聽姦佞,致於 禍亂,且曰:「固有詐偽而似誠實,憸佞而似忠鯁者。苟 陛下日與圖事於帷幄中,進退天下士,臣恐必為朝 廷累。」上顧謂曰:「朕不至與此曹圖事帷幄中。」樞謝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遷太府丞。時士大夫頗 有為黨與者,樞奏曰:「人主有偏黨之心,則臣下有朋 黨之患。比年或謂陛下寵任武士,有厭薄儒生之心, 猜疑大臣,親信左右,內庭行廟堂之事,近侍參軍國 之謀。今雖總權綱,專聽覽,而或壅蔽聰明,潛移威福。 願可否惟聽於國人,毀譽不私於左右。」上方銳意北 伐,示天下以所向,樞奏:「古之謀人國者,必示之以弱。 苟陛下志復金讎,臣願蓄威養銳,勿示其形。」復陳用 宰執、臺諫之術。時議者欲制宗室應舉、鎖試之額,限 添差嶽祠,減臣僚薦舉,定文武任子,嚴特奏之等,展 郊禋之歲,緩科舉之期。樞謂「此皆近來從窄之論,人 君惟天是則,不可行也。」遂抗疏勸上推廣大以存國 體,兼國史院編修官、分修《國史傳》。章惇家以其同里, 宛轉請文飾其傳,樞曰:「子厚為相,負國欺君。吾為史 官,書法不隱,寧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時相 趙雄總史事,見之嘆曰:「無愧古良史。」權工部郎官,累 遷兼吏部郎官。兩淮旱,命廉視真、揚、廬、和四郡。歸陳 兩淮形勢,謂:「兩淮堅固則長江可守。今徒知備江,不 知保淮,置重兵於江南,委空城於淮上,非所以戒不 虞。瓜州新城專為退保,金使過而指議,淮人聞而嘆 嗟。誰為陛下建此策也?」遷軍器少監,除提舉江東常 平茶鹽,改知處州,赴闕奏事。樞之使淮入對也,嘗言: 「朋黨相附則大臣之權重,言路壅塞則人主之勢孤。」 時宰不悅。至是,又言:「威權在下則主勢弱,故大臣逐 臺諫以蔽人主之聰明;威權在上則主勢強,故大臣 結臺諫以遏天下之公議。今朋黨之舊尚在,臺諫之 官未正紀綱,言路將復荊榛矣。」除吏部員外郎,遷大 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產業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 冷世光納厚賂曲庇之,樞直其事以聞,人為危之。上 怒,立罷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實自樞始。手詔權工部 侍郎,仍兼國子監祭酒。因論大理獄案有予郡之命, 既而貶兩秩,寢前旨。光宗受禪,敘復元官,提舉太平 興國宮、知常德府。寧宗登位,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 府。江陵瀕大江,歲壞為巨浸,民無所託。楚故城楚觀 在焉,為室廬,徙民居之,以備不虞。種木數萬以為捍 蔽,民德之。尋為臺臣劾罷,提舉太平興國宮。自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