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9 (1700-1725).djvu/1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名理,於書無所不讀,古詩俊逸超群,律詩婉麗清切。」 則明敏於國初居然勝流,未可以「楊山遺種」而誚之 也。慶元之父子,淮、張之兄弟,右文好士,皆有可書,志 「勝國群雄」者,無抑沒焉。

丘民

按《列朝詩集》:「民字克莊,江都人。洪武初為松江府學 訓導。」《殷孝奎集》有《蹋雪入汳城訪丘克莊郎中》詩。顧 祿謹中曰:「余年十五游郡庠,當時為師者,全公希賢、 丘公克莊、楊公孟載、貝公仲琚、魯公道源、包公叔蘊, 皆一時名士。由是慕學之士,自遠而來,十餘年無慮 千數,松江一時文風之盛,不下鄒魯。」《松江志》云:「洪武 初,楊孟載為松江府學訓導,與丘克莊、全希賢同官。 當時分教有司,得自延聘,皆極州里之選,後皆至大 官。全禮部侍郎,楊亦至按察使。」余按,全為學正,與陸 宅之、錢惟善往還。見王逢寄希賢及錢、陸詩,似在元 季,非國初也。楊孟載辭丞相府記室,去,為饒介客。吳 平,籍錄諸陪臣,安置臨濠。本集及高《季迪詩》,備載始 末,未聞其僑雲間為學官也。國初之事,記載錯互,其 未可盡信如此。

魯修

按《江西通志》:「修字志敏,樂平人。少豪宕不羈,動以康 濟天下自期。東遊吳,北走齊趙,詩名遂豪一時。顧不 屑科舉業,大弁短褐,出入諸轅門,談武事,動以諸葛 武侯為師,言不少合,輒謝去。壬辰冬,寇猖獗甚,元帥 里鎦來,因舉義兵,親冒矢石為前導,平章三旦八由 歙繼入,自號飛山子,平南兵,眾以為必成功,修憂其」 不然,曰:「大軍北來而南下,此其不足恃,一也。舉郡饑 荒,人心易動,無德以懷之,二也。義士有功,德者不賞, 賂行者得爵,訓其下以貪,三也。」為時弊,書萬言詣軍 門上明日訊以《百韻詩》,或以為奇士,進三旦八,三旦 八,取書讀之,方引入內幕,繼以直言忤意,三日不得 見,則曰:「我布衣耳,公為命臣,災危可坐視耶?我言非 為己,為公耳。」三旦八不應。尋署慈湖山長,不就,則振 衣歸舊廬,結社石門山,與邑士董宗文友羅宗伊、詹 伯振、羅宏遠、程彥初、方克睿輩為《楚東詩會》,摘古今 事命題賦詩,且刻所作於埏《埴瘞》之石門山下。至正 末,明太祖具名致書幣,走聘,不就。及討陳友諒,修客 馬步,復致書為說。平章吳宏見太祖即謝去,太祖優 許之。歸抵饒,卒於舟次。

孫華

按《列朝詩集》,「華字元實,永嘉人。僑居華亭。年十三,郡 守課諸生《春陰》詩,操筆立就,落句云:『柳花只在斜陽 外,不肯分明過小橋』。守大奇之。誦經考史,以博雅聞。 尤好岐黃家用,薦為醫學教授,有旨待詔尚方,辭免 江浙請署使庸田」,亦不就。好修潔,戴折角巾,衣鶴氅 衣,望山臨水,步趨翛然。所居小閣,列古彝鼎、法書、名 畫。焚香靜坐終日,書非佳墨熟紙不作,飲饌非精潔 不食,士非賢不與交。年八十餘,楊鐵崖贊其畫像,猶 以「白首非熊」期之。

胡翰

按《明外史》本傳:「翰字仲申,金華人。幼聰穎異常兒。七 歲時,道拾遺金,坐守其人而還之。長從蘭谿吳師道 游,博習經史。已從浦江吳萊學古文,復登同邑許謙 之門,學益邃。同郡黃溍、柳貫以文章名天下,見翰文, 稱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譽之。與武威余闕、宣城 貢師泰尤善。或勸之仕,不應。既歸,遭天下大亂,避地」 南華山,著書自適。文章與宋濂、王禕相上下。太祖下 金華,召見,命與許元等會食中書省。後侍臣復有薦 翰者,召至金陵。時方籍金華民為兵。翰從容進曰:「金 華人多業儒,鮮習兵籍之徒糜餉耳。」太祖即罷之。授 衢州教授。洪武初,聘修《元史》。書成,受賚歸。愛北山泉 石,卜築其下,徜徉十數年而終,年七十有五。所著有 《春秋集義》,文曰《胡仲子集》,詩曰《長山先生集》。

蘇伯衡

按《明外史》本傳:「伯衡,字平仲,金華人,宋門下侍郎轍 之裔也。父友龍,受業許謙之門,官蕭山令、行省都事, 並有樹立。明師下浙東,坐長子仕閩,謫徙滁州。李善 長奏官之,力辭歸。伯衡警敏絕倫,博洽群籍,為古文 有聲。元末,貢於鄉,太祖置禮賢館,伯衡與焉。歲丙午, 用為國子學錄,遷學正。被薦。召見,擢翰林編修。力辭」, 老聵不就,乞省覲歸。洪武十年,學士宋濂致仕。太祖 問誰可代者。濂對曰:「伯衡,臣鄉人。學博行修,文詞蔚 贍有法。」太祖即徵之,入見,復以疾辭,賜衣鈔而還。二 十一年,聘主會試。事竣,復辭還。尋為處州教授。坐表 箋誤,下吏死。二子恬、怡救父,并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