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福利害繫身者,未嘗言,顧直惜其言爾。」夫言語之累, 不特出口者為言,其形於詩歌,贊於賦頌,託於碑銘, 著於序記者,亦語言也。今知畏於口而未畏於文,是 其所是,則見是者喜,非其所非,則蒙非者怨。喜者未 能濟君之謀,而怨者或已敗君之事矣。天下論君之 文,如孫臏之用兵,扁鵲之醫疾,固所指名者矣。雖無 是非之言,猶有是非之疑,又況其有耶?官非諫臣,職 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觸諱以游其間,殆猶 抱石而捄溺也。司馬光為政,反王安石所為,仲游予 之《書》曰:「昔安石以興作之說動先帝,而患財之不足 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財者無不用。蓋散青苗,置市 易,斂役錢,變鹽法者,事也;而欲興作患不足者,情也。 苟未能杜其興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斂變置之事, 是以百說而百不行。今遂廢青苖,罷市易,蠲役錢,去 鹽法,凡號為利而傷民者,一掃而更之,則向來」用事 於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苖不可 廢,市易不可罷,役錢不可蠲,鹽法不可去」,必操不足 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動上意,雖致石人而使聽之,猶 將動也。如是,則廢者可復散,罷者可復置,蠲者可復 斂,去者可復存矣,則不足之情,可不預治哉!為今之 策,當大舉天下之計,深明出入「之數,以諸路所積之 錢粟一歸地官,使經費可支二十年之用,數年之間, 又將十倍於今日。使天子曉然知天下之餘於財也, 則不足之論不得陳於前,然後所論新法者始可永 罷而不可行矣。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 其法能行。今欲捄前日之敝,而左右侍職司使者十 有七八皆安石之徒。雖起二三舊臣,用六七君子,然 累百之中,存其十數,烏在其勢之可為也?勢未可為 而欲為之,則青苖雖廢將復散,況未廢乎?市易雖罷 且復置,況未罷乎?役錢、鹽法亦莫不然,以此捄前日 之敝。如人久病而少間,其父子兄弟喜見顏色而未 敢賀者,以其病之猶在也。」光軾得書聳然,竟如其慮。 仲愈歷國子監丞、諸王府侍講、知鳳翔府,坐兄仲游 陷黨籍例廢黜。徽宗曰:「畢仲衍被遇先帝,可除罪籍。」 以仲愈為都官郎中,擢祕書少監,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