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8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倉皇出奔,趨西湖之墳庵。次郊外,適際殘臘,落日在 山,忽見故人之妾,徒步亦為逃避計,約下馬小飲于 道旁旗亭,聞鶯聲於木杪分背,少焉抵庵中,尚有餘 醺,困臥小閣之上,恍如詞中。逾月賊平,入城,則故居 皆遭蹂踐,旋營緝而處。繼而得請,提舉杭州洞霄宮, 遂老焉。悉符前作。美成嘗自記甚詳,今偶失其本,姑 追記其略而書於編

按《朱子語類》:神宗修汴城成,甚喜曰:「前代有所作時 皆有賦。」周美成聞之,遂撰《汴都賦》進。上大喜,因朝降 出,宰相每有文字降出時,即合誦一遍。宰相不知是 誰,知古賦中必有難字,遂傳與第二人,以次傳至尚 書右丞王和甫,下無人矣。和甫即展開琅然誦一遍, 上喜,既退,同列問如何識許多字,和甫曰:「某也只是 讀傍文。」

按《貴耳集》:道君幸李師師家,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 君至,遂匿干床下。道君自攜新棖一顆,云:「江南初進 來。」遂與師師謔語。邦彥聞之,檃括成少年遊云:「并刀 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棖。」後云:「嚴城上,已三更。馬 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李師師因歌此詞。道 君問誰作李師師奏云:「周邦彥詞。」道君大怒,坐朝宣 諭蔡京云:「開封府有監稅周邦彥者,聞課額不登,如 何京尹不按發來?」蔡京罔知所以,奏云:「容臣退朝。」呼 京尹叩問,續得復奏。京尹至,蔡以御前聖旨諭之。京 尹云:「惟周邦彥課額增羨。」蔡云:「上意如此,只得遷就。」 將上得旨:「周邦彥職事廢弛,可日下押出國門。」隔一 二日,道君復幸李師師家,不見李師師,問其家,知送 周監稅。道君方以邦彥出國門為喜。既至不遇。坐久 至更初,李始歸,愁眉淚睫,憔悴可掬。道君大怒云:「爾 去那裡去?」李奏:「臣妾萬死。」知周邦彥得罪,押出國門, 略致一杯相別。不知官家來。道君問:曾有詞否?李奏 云:「有《蘭陵王詞》,今柳陰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 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詞為官家壽。」曲終,道君 大喜,復召為大晟樂正,後官至大晟樂樂府待制。邦 彥以詞行,當時皆稱美成詞,殊不知美成文章,大有 可觀,作《汴都賦》及牋奏雜著,皆是傑作,可惜以詞掩 其他文也。當時李師師家有二邦彥,一周美成,一李 士美,皆為道君狎客,士美因而為宰相。吁!君臣遇合 於倡優下賤之家,國之「安危治亂」,可想而知矣。

王欽臣

按《宋史王洙傳》:「洙子欽臣,字仲至,清亮有志操,以文 贄歐陽修,修器重之。用蔭入官,文彥博薦試學士院, 賜進士及第,歷陝西轉運副使。元祐初,為工部員外 郎。奉使高麗還,進太僕少卿,遷祕書少監。開封尹錢 勰入對,哲宗言:『比閱書詔,殊不滿人意,誰可為學士 者』?勰以欽臣對。哲宗曰:『章惇不喜』。乃以勰為學士,欽」 臣領開封,改集賢殿修撰、知和州,徙饒州,斥提舉太 平觀。徽宗立,復待制、知成德軍。卒,年六十七。欽臣平 生為文至多,所交盡名士。性嗜古,藏書數萬卷,手自 讎正,世稱善本。

畢仲游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曾孫仲游,字公叔,與仲衍同 登第,調壽丘、柘城主簿、羅山令,環慶轉運司幹辦公 事。從高遵裕西征,運期迫遽,陝西八十縣餽輓之夫 三十萬,一旦悉集,轉運使范純粹、李察度受其賦而 給之食,必曠日乃可。會僚屬議,皆不知所為,以諉仲 游。仲游集諸縣吏,令先效金帛緡錢之最,戒勿啟扄」 鐍,共簿其名數以為質。預飭其斛量數千,洞撤倉庾 牆壁,使贏糧者至其所,人自㪺,概輸其半,而以半自 給,不終朝,霍然而散。翌日,大軍遂行。純粹察歎且謝 曰:「非君,幾敗吾事。」元祐初,為軍器衛尉丞。召試學士 院,同策問者九人,乃黃庭堅、張耒、晁補之輩。蘇軾異 其文,擢為第一,加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出提點河 東路刑獄。韓縝以故相在太原,按視如列郡。縝奴告 有卒剽其衣於公堂之側,縝怒,將寘卒於理。仲游曰: 「奴衣服尟薄,而敢掠之於帥牙,非人情也。」取以付獄, 治,卒得免。太原銅器名天下,獨不市一物,懼人以為 矯也,且行買二茶匕而去。縝曰:「如公叔,可謂真清矣。」 召拜職方、司勳二員外郎,改祕閣校理、知耀州。是歲 大旱,仲游先民之未飢,揭喻境內曰:「郡振施與平糴 若干萬碩。」實虛張其數。富室知有備,亦相勸發廩。凡 民就食者十七萬九千口,無一人去其鄉。徽宗時,歷 知鄭、鄆二州,京南淮南轉運副使。入為吏部郎中,言: 「孔子廟自顏回以降皆爵命於朝,冠冕居正,而子鯉、 孫伋」乃野服幅巾以祭,為不稱,詔皆追侯之。仲游早 受知於司馬光、呂公著,不及用,范純仁尤知之,當國 時又適居母喪,故未嘗得尺寸進。然亦墮黨籍,坎壈 散秩而終,年七十五。仲游為文,切於事理而有根柢, 不為浮誇詭誕、戲弄不莊之語。蘇軾在館閣,頗以言 語文章規切時政。仲游憂其及禍,貽書戒之曰:「孟軻 不得已而後辯,孔子欲無言,古人所以精謀極慮,固 功業而養壽命者,未嘗不出乎此。君自立朝以來,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