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8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上德音也。經筵蔡卞愈為恍惚蕩漾之說,上意殊不 在。逮趙彥若以經侍,則皆忠實純朴之言也。上聽之 喜,因問曰:「安得此說?」彥若對曰:「先儒傳注,臣得以發 之。」上益喜。其在政事,因韓絳自請前日謬於敷奏之 罪,乞旨改正。上欣然嘆曰:「卿不遂非,甚好。若是王安 石,則言害臣之道矣。」元豐末,不得已,創為戶馬之說, 神宗俯首嘆曰:「朕於是乎愧於文彥博矣。」王珪等請 宣德音,復曰:「文彥博頃年爭國馬不勝,乃奏曰:『陛下 十年後必思臣言』。」珪因奏曰:「罷去祖宗馬監,是王安 石堅請行之者,本非陛下意也。」上復嘆曰:「安石相誤, 豈獨此一事!」安石在金陵,見元豐官制行,變色自言 曰:「許大事,安石略不得與。聞安石漸有畏懼上意,則 作《前後元豐行》,以諂諛求保全也。」先是,安石作《詩義 序》,極於諂諛,上卻之,令別撰,今所施行者是也。神宗 聞安石之貧,命中使甘師顏賜安石金五十兩。安石 好為詭激矯厲之行,即以金施之定林僧舍,師顏因 不敢受常例回,具奏奏之。上諭御藥院牒江寧府,於 安石家取甘師顏常例。安石約呂惠卿《無令上知》一 帖,惠卿既與安石分黨,乃以其帖上之。上問熙河歲 費之實於安石,安石諭王韶不必盡數以對。韶既叛, 安石,亦以安石言「上之不知,自昔配饗大臣,嘗有形 跡如此之類乎?安石不學孔子《春秋》而配饗孔子,晚 見薄於神宗而配饗神宗,無乃為國家政事之累乎?」 神宗一日盡釋市易務,禁錮保人,在京師者無慮千 人,遠近聞之,罔不手足舞蹈驩喜。神宗嘗恨市易法 曰:「百姓家大富者,猶不肯圖小利,國家何必屑屑如 此邪?嗚呼!上天」若賜眷祐,神宗更在位數年,則市易 法之類,躬自埽除之,不使後日議者紛紛知為謀而 不知為聖君之累乎?有志之士痛心疾首不能已者, 政為是也。陛下圖治之初,近當奉上皇求言之詔,遠 當成神宗晚歲之志,則天下幸甚。

按《尚友錄》:「晁端彥子說之,字以道,文元公元孫。少日 激昂,刻意經術,慕司馬文正,自號景迂。登進士,年未 三十,蘇子瞻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科,又薦公於朝, 以為自得之學,不踐陳跡。元符中,以黨籍放斥,不許 入國門。後終於徽猷閣待制。公博極群書,通六經,尢 精於《易》,所著有《客語書》行於世。」

晁沖之

按《尚友錄》:沖之,字叔用,少有材華,受知於後山呂居 仁《江西詩派圖》二十五人,沖之與焉。有詩云:「男兒更 老氣如虹,短髮何嫌亂似蓬。欲問桃花借顏色,未甘 著笑向東風。」紹聖初,落黨中,公超然家於具茨之下, 屢薦不應,有《具茨集》。

秦觀覿覯

按《宋史文苑傳》,「觀字少游,一字太虛,揚州高郵人。少 豪雋,慷慨溢於文詞,舉進士不中,強志盛氣,好大而 見奇,讀兵家書與己意合。見蘇軾於徐,為賦黃樓,軾 以為有屈、宋才。又介其詩於王安石,安石亦謂清新 似鮑、謝。軾勉以應舉為親養,始登第,調定海主簿,蔡 州教授。元祐初,軾以賢良方正薦於朝,除太學博士」, 校正祕書省書籍,遷正字,而復為兼國史院編修官。 上日,有硯墨器幣之賜。紹聖初,坐黨籍,出通判杭州, 以御史劉拯論其增損《實錄》,貶監處州酒稅。使者承 風望指,候伺過失,既而無所得,則以謁告寫佛書為 罪。削秩徙郴州,繼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立,復宣 德郎,放還。至藤州,出遊華光亭,為客道夢中長短句, 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 讀者悲之。年五十三。有文集四十卷。觀長於議論,文 麗而思深。及死,軾聞之歎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 世豈復有斯人乎!」弟覿,字少章,覯字少儀,皆能文。 按《冷齋夜話》:東坡初未識秦少游,少游知其將復過 維揚,作坡筆語,題壁於一山寺中。東坡果不能辨,大 驚。及見孫莘老出少游詩詞數百篇,讀之,乃嘆曰:「向 書壁者,豈此郎耶?」

陳師道

按《宋史文苑傳》,「師道,字履常,一字無己,彭城人。少而 好學苦志,年十六,蚤以文謁曾鞏,一見奇之,許其以 文著。時人未之知也,留受業。熙寧中,王氏經學盛行, 師道心非其說,遂絕意進取。鞏典五朝史事,得自擇 其屬,朝廷以白衣難之。元祐初,蘇軾、傅堯俞、孫覺薦 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又用梁燾薦,為太學博士。言」 者謂在官嘗越境出南京見軾,改教授潁州。又論其 進非科第,罷歸。調彭澤令,不赴。家素貧,或經日不炊, 妻子溫見勿恤也。久之,召為祕書省正字,卒,年四十 九,友人鄒浩買棺斂之。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於 諸經尢邃《詩》《禮》,為文精深雅奧。喜作詩,自云學黃庭 堅,至其高處,或謂過之,然小不中意,輒焚去,今存者 財十一。世徒喜誦其詩文,至若奧學至行,或莫之聞 也。嘗銘黃樓,曾子固謂如秦、石。初游京師,踰年未嘗 一至貴人之門。傅堯俞欲識之,先以問秦觀,曰:「是人 非持刺字、俛顏色、伺候乎公卿之門者,殆難致也。」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