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誦其詩,修賞味不已,以為有鮑、謝風致,其重之如此。

唐伯虎

按《宋史唐庚傳》:「庚長兄瞻,字望之,後名伯虎,字長儒, 治《易》《春秋》皆有家法。元祐三年,其父遊瀘南,伯虎兄 弟居母喪於丹山,伯虎夜半蹴庚曰:『吾夢收父書,發 之,得『亟來』二字,吾父得無他乎?吾心動矣。汝奉母奠, 朝夕吾趨瀘南』。庚未及應,伯虎奮曰:『吾決矣』。」起裹糧, 黎明走洪川,僦舟,遇江漲,聲搖數十里,客舟皆艤岸 不敢動,伯虎彷徨堤上,有漁者持小艇繫港中,啗以 厚利,不許。伯虎超入艇中,叱僕夫解維,漁者不得已 從之。二日半,至瀘南,父果病甚,見伯虎大驚,問其故, 具告之。父嘆曰:「天告汝也。」是日疾少間,伯虎具舟,侍 父以歸,居數日,疾復作,遂卒。元符二年,庚以貢舉事 繫獄臨邛,語連伯虎,臨邛并械之。凡對吏逾年,掠治 無完膚,其詞確然,一不及庚,以故獄久不具,卒會赦 除之。伯虎性真率,無威儀,人多易之,至是皆大服,以 為不可及。伯虎仕於四方,每數年一歸,不過旬日復 去。後卒于家,有子二人。

唐庚

按《宋史文苑傳》,「庚字子西,眉州丹稜人。善屬文,舉進 士,稍為宗子博士。張商英薦其才,除提舉京畿常平。 商英罷相,庚亦坐貶,安置惠州。會赦,復官承議郎,提 舉上清太平宮。歸蜀,道病卒,年五十一。庚為文精密, 通於世務。作《名治》《察言》《閔俗》《存舊》《內前行》諸篇,時人 稱之。有文集二十卷。子文若自有傳。庚兄弟五人。」 按《卻掃編》:「唐庚字子西,眉山人。善為文,嘗以為六經 已後,便有司馬遷,三百五篇之後,便有杜子美。六經 不可學,亦不須學。故作文當學司馬遷,作詩當學杜 子美。二書亦須常讀,所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也。尤不 喜《新唐書》,云:『司馬遷敢亂道卻好,班固不敢亂道卻 不好。不亂道又好,是《左傳》,亂道又不好』」,是《新唐書》八 識田中,若有一毫《唐書》,亦為來生種矣。

賀鑄

按《宋史文苑傳》:「鑄字方回,衛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孫。 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 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詆之無遺辭,人 以為近俠。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繡。尤 長於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檃括,皆為新奇。嘗言: 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諸公貴人」 多客致之,鑄或從或不從,其所不欲見,終不貶也。初 娶宗女,隸籍右選,監太原工作。有貴人子同事,驕倨 不相下。鑄廉得盜工作物,屏侍吏,閉之密室,以杖數 曰:「來,若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入於家,然 乎?」貴人子惶駭,謝有之。鑄曰:「能從吾治,免白髮。」即起, 自袒其膚,杖之數下,貴人子叩頭祈哀,即大笑釋去。 自是諸俠氣力頡頏者,皆側目不敢仰視。是時,江、淮 間有米芾以魁岸奇譎知名,鑄以氣俠雄爽適相先 後,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論辯鋒起,終日各不能屈, 談者爭傳為口實。元祐中,李清臣執政,奏換通直郎、 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 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吳下,稍務引遠世故,亦無 復軒輊如平日。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讎,無一字誤, 以是杜門將遂其老。家貧,貸子錢自給,有負者,輒折 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鑄所為詞章,往往傳播在人 口,建中靖國時,黃庭堅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 句,以為似謝元暉。其所與交,終始厚者,惟信安程俱。 鑄自裒歌詞,名《東山樂府》,俱為序之。嘗自言唐諫議 大夫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 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 河王諱,改為賀氏,慶湖亦轉為鏡,當時不知何所據。 故鑄自號慶湖遺老,有《慶湖遺老集》二十卷。

劉涇鄭少微

按《宋史文苑傳》,「涇字巨濟,簡州楊安人。舉進士,王安 石薦其才,召見,除經義所檢討。久之,為太學博士,罷 知咸陽縣,常州教授,通判莫州成都府,除國子監丞, 知處、虢、真、坊四州。元符末,上書召對,除職方郎中,卒 年五十八。涇為文務奇怪語,好進取,多為人排斥,屢 躓不伸。同時有鄭少微者,字明舉,成都人也,與涇俱」 以文知名,而仕不偶。

按《四川總志》:「少微,華陽人,字明舉,少孤力學,元祐進 士時,蘇軾知貢舉,得少微、郫楊天惠、三嵎李新,時人 號為『三儁。宣和間,上書論時政,坐廢。貧無田宅,寓居 金繩院,十五年不屈。其志學益進,古文益工。後徙居 臨邛,自號木鴈居士,官至朝請郎,有集行於世』。」

鮑由

按《宋史文苑傳》:「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人。舉進士,嘗從 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軾。故其文汪洋閎肆,詩尤高妙。 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居無何,以不合去,責監泗 州轉般倉,歷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 復召為郎,以言者罷,提點元封觀。起知明州,又知海 州,復奉祠,卒,年五十六。嘗註杜甫詩,有文集五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