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偽券曰:「若傭婢也,敢爾邪?」乃殺其所生子,周訴於州 及轉運使,皆不受。人或告之曰:「得知饒州蕭使君者 訴之,事當白矣。」周氏以布衣書姓名,乞食道上,馳告 貫撫非所部,而貫特為治之。更赦,猶編管齊濠州。遷 兵部員外郎,召還,將試,知制誥,會營建獻、懿二皇太 后陵,未及試而卒。貫臨事敢為,不苟合於時。初感疾, 夢綠衣中人召至帝所,賦《禁中曉寒歌》,詞語清麗,人 以比唐李賀。

蘇舜欽兄舜元

按《宋史文苑傳》:「舜欽,字子美,參知政事易簡之孫。父 耆,有才名,嘗為工部郎中,直集賢院。舜欽少慷慨,有 大志,狀貌怪偉。當天聖中,學者為文多病偶對,獨舜 欽與河南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俊多從之游。 初以父任補太廟齋郎,調滎陽縣尉。玉清昭應宮災, 舜欽年二十一,詣登聞鼓院上疏曰:『烈士不避鈇鉞 而進諫,明君不諱過失而納忠,是以懷策者必吐上 前,蓄冤者無至腹誹。然言之難不如容之難;容之難 不如行之難。有言之,必容之行之,則三代之主也。幸 陛下留聽焉』。」臣觀今歲,自春徂夏,霖雨陰晦,未嘗少 止,農田被菑者幾於十九。臣以謂任用失人,政令多 過,賞罰弗中之所召也。天之降災,欲悟陛下,而大臣 歸咎於刑獄之濫。陛下聽之,故肆赦天下,以為禳救。 如此,則是殺人者不死,傷人者不抵罪,而欲以合天 意也。古者斷決滯訟,以平水旱,不聞用赦,故赦下之 後,陰雨及今。《前志》曰:「積陰生陽」,陽生火,災見焉。乘夏 之氣,發洩於玉清宮,震雨雜下,烈焰四起,樓觀萬疊, 數刻而盡。非慢於火備,乃天之垂戒也。陛下當降服 減膳,避正寢,責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罷非業之作,拯 失職之民;察輔弼及左右無裨國體者罷之,竊弄權 威者去之。念政刑之失,收芻蕘之論,庶幾所以災變 為祜。浹日之間,未聞為此,而將計工役,以圖修復,都 下之人,聞者駭惑,聚首橫議,咸謂非宜,皆曰「章聖皇 帝勤儉十餘年,天下富庶,帑府流衍,乃作斯宮,及其 畢工,海內虛竭。陛下即位,未及十年,數遭水旱,雖征 賦減入,而百姓困乏。若大興土木,則費用不知紀極, 財力耗於內,百姓勞於下。內耗下勞,何以為國!況天 災之,己違之,是欲競天,無省己之意。逆天不祥,安己 難任,欲祈厚貺,其可得乎!今為陛下計,莫」若來吉士, 去佞人,修德以勤至治,使百姓足給而征稅寬減,則 可以謝天意而安民情矣。夫賢君見變,修道除凶,亂 世無象,天不譴告。今幸天見之變,是陛下修己之日, 豈可忽哉!昔漢宣帝三年,茂陵白鶴館災,詔曰:「迺者 火災降於孝武園館,朕戰慄恐懼,不燭變異,罪在朕 躬。群有司又不肯極言朕」過,以至於斯,將何寤焉!夫 茂陵不及上都,白鶴館又不及此宮,彼尚降詔四方, 以求己過,是知帝王憂危念治,汲汲如此。臣又按《五 行志》,「賢佞分別,官人有敘,率由舊章。」禮重功勳,則火 得其性。若信道不篤,或耀虛偽,讒夫昌。邪勝正,則火 失其性。自上而降,及濫炎妄起,燔宗廟,燒宮室,雖興 師徒而不「能救。魯成公三年,新宮災,劉向謂成公信 三桓子孫之讒,逐父臣之應。襄公九年春,宋火,劉向 謂宋公聽讒,逐其大夫華弱,奔魯之應。今宮災,豈亦 有是乎?願陛下拱默內省而追革之,罷再造之勞,述 前世之法,天下之幸也。」又上書曰:「歷觀前代神聖之 君,好聞讜議,蓋以四海至遠,民有隱慝,不可以遍照, 故無間愚賤之言而擇用之,然後朝無遺政,物無遁 情,雖有佞臣邪謀,莫得而進也。」臣睹《乙亥詔書》,戒越 職言事,播告四方,無不驚惑,往往竊議,恐非出陛下 之意。蓋陛下即位以來,屢詔群下勤求直言,使百僚 轉對,置匭函,設直言極諫科。今詔書頓異前事,豈非 大臣壅蔽陛下聰明,杜塞忠良「之口,不惟虧損朝政, 實亦自取覆亡之道。夫納善進賢,宰相之事,蔽君自 任,未或不亡。今諫官、御史悉出其門,但希旨意,即獲 美官,多士盈庭,噤不得語。陛下拱默,何由盡聞天下 之事乎?前孔道輔、范仲淹剛直不撓,致位臺諫。後雖 改他官,不忘獻納。二臣者非不知緘口,數年,坐得卿 輔,蓋不敢負陛」下委注之意,而皆罹中傷,竄謫而去, 使正臣奪氣,鯁士咋舌,目睹時弊,口不敢論。昔晉侯 問叔向曰:「國家之患孰為大?」對曰:「大臣持祿而不極 諫,小臣畏罪而不敢言,下情不能上通,此患之大者。」 故漢文感女子之說,而肉刑是除,武帝聽三老之議, 而江充以族肉刑。古法,江充近臣,女子三老,愚耄疏 「隔之至也。蓋以義之所在,賤不可忽,二君從之,後世 稱聖。況國家班設爵位,列陳豪英,故當責其公忠,安 可教之循默?賞之使諫,尚恐不言,罪其敢言,孰肯獻 納物情,閉塞上位?孤危軫念於茲,可為驚怛覬望。陛 下發德音,寢前詔,勤於采納,下及芻蕘,可以常守隆 平,保全近輔。」尋舉進士,改光祿寺主簿、知長垣縣,遷 大理評事,監在京店宅務。康定中,河東地震,舜欽詣 匭通疏曰:「臣聞河東地大震裂,涌水壞屋廬城堞,殺 民畜幾十萬,歷旬不止。始聞惶駭疑惑。竊思自《編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