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8 (1700-1725).djvu/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乞就本廂科決,欲詰旦歸館供職。」廂帥不喻,其謔曰: 「此必三館吏人也。」杖而遣之。

按《拊掌錄》:石曼卿隱於酒,謫仙之才也。然善戲。嘗出 報寧寺,馭者失控馬驚,曼卿墮馬,從吏據扶掖升鞍。 市人聚觀,意其必大詬怒。曼卿徐著鞭,謂馭者曰:「賴 我是石學士也,若瓦學士,豈不破碎乎?」

按歐陽修《石曼卿墓表》云:「曼卿諱延年,姓石氏,其上 世為幽州人。幽州入於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間 走南歸,天子嘉其來,將祿之,不可,乃家於宋州之宋 城。父諱補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勁武,而曼卿少 亦以氣自豪,讀書不治章句,獨慕古人奇節偉行,非 常之功,視世俗屑屑無足動其意者。自顧不合於時」, 乃一混於酒,然好劇飲大醉,頹然自放,繇是益與時 不合。而人之從其游者,皆知愛曼卿落落可奇,而不 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 以太子中允、祕閣校理卒於京師。曼卿少舉進士不 第,真宗推恩,三舉進士,皆補奉職,曼卿初不肯就,張 文節公素奇之,謂曰:「母老乃擇祿邪?」曼卿矍然起就 之。遷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濟州金鄉縣,歎曰: 「此亦可以為政也。」縣有治聲。通判乾寧軍,丁母永安 縣君李氏憂。服除,通判永靜軍,皆有能名。充館閣校 勘,累遷大理寺丞、通判海州,還為校理。莊獻明肅太 后臨朝,曼卿上書請還政天子。其後太后崩,范諷以 言見幸,引嘗言太后事者,遽得顯官,欲引曼卿,曼卿 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國,德明盡有河南,而臣屬 務休兵養息,天下晏然,內外弛武三十餘年,曼卿上 書言十事,不報。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 見,稍用其說,籍河北、河東、陜西之民,得鄉兵數十萬。 曼卿奉使籍兵河東,還,稱旨,賜緋衣、銀魚。天子方思 盡其才,而且病矣,既而聞邊將有欲以鄉兵捍賊者, 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雜,若怯者見 敵而動,則勇者亦率而潰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 敢行者,則人人皆勝兵也。」其視世事蔑若不足為,及 聽其設施之方,雖精思深慮,不能過也。狀貌偉然,喜 酒自豪,若不可繩以法度。退而質其平生趣舍大節, 無一悖於理者。遇人無賢愚,皆盡忻懽及可否,天下 是非善惡,當其意者無幾人。其為文章勁健,稱其意 氣。有子濟滋,天子聞其喪,官其一子,使祿其家。既卒 之三十七日,葬於太清之先塋。其友歐陽修表於其 墓曰:「嗚呼,曼卿!寧自混以為高,不少屈以合世,可謂 自重之士矣。士之所負者」愈大,則其自顧也愈重;自 顧愈重,則其合愈難。然欲與共大事,立奇功,非得難 合自重之士不可為也。古之魁雄之人,未始不負高 世之志,故寧或毀身污跡,卒困於無聞;或老且死而 幸一遇,猶克少施於世。若曼卿者,非徒與世難合,而 不克所施,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壽。其命也夫,其可 哀也夫!

劉羲叟

按《宋史儒林傳》:「羲叟,字仲更,澤州晉陽人。歐陽修使 河東,薦其學術,試大理評事,權趙州軍事推官。精筭 術,兼通《大衍》諸曆,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曆、《天文五行 志》。尋為編修官,改祕書省著作佐郎。以母喪去,詔令 家居編修。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疽發背卒。羲 叟強記多識,尢,長於星曆術數。皇祐五年,日食心時」, 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鬱不發。又陝西鑄大錢,羲叟曰: 「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腹之疾。」 其後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後宮當有喪。」已而 張貴妃薨。至和元年,日食正陽,客星出於昴,曰:「契丹 宗真其死乎?」事皆驗。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必死。」自 擇地父冢旁,占庚穴,以語其妻,如其言葬之。著《十三 代史志》《劉氏輯曆》《春秋災異》諸書。

劉潛李冠

按《宋史文苑傳》,「潛字仲方,曹州定陶人。少卓逸有大 志,好為古文。以進士起家,為淄州軍事推官。嘗知蓬 萊縣。代還過鄆州,方與曼卿飲,聞母暴疾,亟歸。母死, 潛一慟遂絕,其妻復撫潛,大號而死。時人傷之曰:『子 死於孝,妻死於義』。同時以文學稱東京者,齊州歷城 有李冠,舉進士不第,得同《三禮》出身,調乾寧主簿,卒。」 有《東皋集》二十卷。

蕭貫

按《宋史文苑傳》:「貫字貫之,臨江軍新喻人。俊邁能文, 尚氣概。舉進士甲科,為大理評事,通判安、宿二州,遷 太子中允,直史館。仁宗即位,進太常丞、同判禮院,歷 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為京東轉運 使。時提舉捉賊劉舜卿善捕盜,號劉鐵彈,恃功為不 法,前後畏其凶悍,莫敢治。貫至,發之,廢為民,徙江東」, 改知洪州,累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坐前使江東不察, 所部吏受賕,降知饒州。有撫州司法參軍孫齊者,初 以明法得官,以其妻杜氏留里中,而紿娶周氏入蜀 後,周欲訴於官,齊斷髮誓,出杜氏。久之,又納倡陳氏, 挈周所生子之撫州。未踰月,周氏至,齊捽置廡下,出